心態對於炒股有多重要?

心態好壞是事業成功的基石。也是炒股成功的一個前期。這是先於技術的。每一個炒股高手心理素質都很好,因爲高超技術都是不斷細緻觀察、科學的總結。需要人細心,有耐心、有恆心,而且要不斷面對挫折、失敗。沒有好的心理素質,根本學不到高超技術。有誰見過哪個人素質不好卻技術高超,長久成功。一次、兩次靠運氣的成功只會加快一個低素質的人的徹底失敗。

技術的好壞是你知道多少正確的客觀知識,而心態好壞就是在應用時能把知識正常發揮出多少。技術的學習需要好的心理素質,技術的發揮同樣需要心理素質好。

“如果股民朋友一買就漲,持股狀況總是綽綽盈於,賣或不賣兩可之間,誰的心態能不好。”這叫心情好,有的人,碰巧做好一隻股票後,就洋洋得意、 驕傲自大盲目樂觀, 這是心理素質差。

同樣的被套10%,心裏素質不一樣的人反映差別是很大的,有的很冷靜 ,有的心裏亂糟糟,不能正常思維判斷了。

所以炒股就是炒心。無論技術多好的人,無論運氣多好的人在股票市場,判斷失誤,遭遇挫折都是常事,股市對每個人來說時刻都是新的挑戰。股市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

要想在股市中獲利,首先要摒棄錯誤的心態,逐漸養成正確的心態。

1、獨立的判斷能力

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總是做跟風股。板塊啓動時也許差別不大,但是隻要出現大震盪或則做頂,跟風股總是死的最快的,而且最主要的是大部分的虧損來自於不會賣出。

2、果斷不拖沓

股市的盈虧在一夕間。看準時機該抄底時抄底,該割肉時割肉,不要瞻前顧後,猶疑不決,最終錯失良機,後悔不已。

3、保持理智,絕不追漲殺跌

這個是韭菜心中永遠的痛!看到股票漲了行情來的,就追着買進去,看到暴跌的情況,承受不了,又割在地板上,以後又後悔莫及。切記漲賣跌買原則!不要羨慕別人的成果,寧願錯過,不要犯錯,投資的第一宗旨就是:保住本金!

心態要好,知識要過關,不能在什麼都看不懂的情況就隨便殺入股市,在沒有應對策略的情況下就去做各種操作,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糟。

頸線戰法

頸線通常是股價高點、次高點的連線,頸線位不僅是壓力位還是支撐位。

回抽的定義:

1、股價向某一方向發展並突破頸線後,在數天內匯價會重新回到頸線位測試是否突破成功

2、這時頸線或由壓力變爲支撐、或由支撐變爲壓力

回抽的作用:

1、確認其支撐點是否牢固

2、回抽確認點,可以作爲買賣的依據

3、向上回抽是爲了拓展二次頂

4、向下回抽是爲了尋求二次底

技術形態:

1、股價大幅拉昇或漲停,逼近前期高點,或者已經突破高點;

2、成交量放大,至少是5日均量一倍以上;

3、次日股價繼續大漲或漲停,也可能出現回落或橫盤走勢,但是成交量維持較高水平,不低於啓動前的5日均量;

4、在突破頸線位之後的幾個交易日,偶爾會出現回抽的動作,但是收盤不會跌破頸線位。

買入要點:

1、放量攻擊臨界點買入

個股放量攻擊頸線位時,在量能有效放大的情況下(攻擊初期),但突破頸線位後的漲幅還在3%以內,是短線買入點。

2、頸線位置放大量買入

個股放量攻擊頸線位時,當它放出的成交量已超過前幾個頸線位高點的最大量,但股價還未突破頸線位時,是短線買入點。

3、頸線位置放量橫盤買入

個股放量攻擊頸線位時,在臨界位置出現連續放量滯漲橫盤走勢,當橫盤迴擋接近10日或13日均線時是短線買入點。

4、頸線位假陰線買入

個股拉出一個漲停板後,第二日放量攻擊頸線位置,在量能有效放大(量要大於第一天漲停的量)並在盤中突破有效臨界點,但在收盤前卻回落,收盤時只收出一跟漲幅接近1個點帶長上影線的陰線。

這是主力上攻受阻的表現同時也是有些主力正式大幅度拉昇前洗盤的有效方法,當天收盤前或第二天開盤都是很好的短線買點。

5、回抽頸線位買入

個股放量突破頸線位後的幾個交易日,主力往往會打壓股價,讓個股有一個回抽頸線位的動作,考驗支撐能力。股價會瞬間接近、跌破頸線位,這就是短線的最佳買點,股價通常會拉起。

以上就是“頸線戰法” 的全部內容,大家學會並且掌握了之後就可以減少犯追高錯誤的次數,精準的把握買點,對於建倉、建倉位置也能熟練掌握,這樣買賣股票,進退自如,穩紮穩打。

偉大的投資需要遲來的滿足感

1.別自憐,因爲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總體而言,嫉妒、怨恨、復仇和自憐都是一些危險的想法。自憐很接近於偏執,而偏執是最難以改變的一種思維類型。我們不應該任由自憐自艾的情緒出現……自憐不會讓形勢好轉。

2.不斷學習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會持續進步

我不斷髮現,那些出人頭地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有時甚至不是最勤奮的,可他們如同學習的機器。他們每晚上牀睡覺時已經比當天起牀時更聰明瞭些。這麼做是有幫助的。當你給自己設定了長遠的目標時,這種做法的幫助就特別大。

3.人生會有一些不公的、可怕的打擊,要積極地利用它們

當然,人生會有可怕的打擊、糟糕的打擊、不公的打擊。這都不要緊。有些人能恢復過來,有些不能。我覺得,(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態度最可取。他認爲,一切生命中錯失的機會都是一個表現良好的機會,每個錯失的機會都是學習的機會,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沉湎於自憐中,而是以積極的方式利用可怕的打擊。那是很棒的想法。

4.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孔子有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也說過類似意思的話,真正地瞭解是要懂得自己有多無知。這是一種可以傳授或者習得的技藝嗎?如果你足夠了解結果帶來什麼風險,那可能你就懂得。有些人特別擅長了解個人知識的侷限,因爲他們不得不瞭解。想象下有位走鋼絲的職業表演者工作了20年,好好地活了下來。假如他不瞭解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就不可能活下來。他努力工作是因爲他知道,如果出了錯就會喪命。能生存下來的人都知道,瞭解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比頭腦聰明更重要。

5.別太透支,那種情況連莫扎特也沒法應付

當然,我們都會受到影響的是自我滿足的偏好。可以用“真實的小我”來指代想行動的主體。比如,爲什麼“真實的小我”不透支我的收入?曾經有一位舉世聞名的作曲家,他生平多數時候都過得極爲悲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總在透支個人收入。那人就是莫扎特。假如莫扎特都無法應付這種偏執的行爲,我覺得你也不應該嘗試。

6.樂觀的財會覈算99%都會出問題

威脅人類文明的麻煩裏面,有99%都源於樂觀的財會計算。那些財務人員希望追求純粹的數學方式,只想關注太過悲觀的財會覈算結果,卻導致財會覈算太過樂觀。這真是瘋狂的行爲。99%的問題都源自過於樂觀。因此,我們應該建一個財會覈算方式更保守的系統。

7.對資產,需要比對負債更多的審覈

負債100%都是好的,一直都是。資產倒是必須擔心的。

8.很多成功的機構都不會管得更嚴,反而管得沒那麼多

很多人認爲,只要制定多些流程、多些規定,比如反覆檢查等等做法,就能創造更好的成果。伯克希爾實際上沒有任何過程,除非審查對象主動給我們壓力,否則我們幾乎不會進行任何內審。我們只是試圖在一種無間的網絡中經營,賦予這個網絡應有的信任,關心其中我們信任的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