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位於大興安嶺罕山山脈南麓,有山地亦有平川。那時的故鄉,山野蒼茫而晴川葳蕤,樹木花草均野性十足,一有雨水,便嗖嗖瘋長。何況還有清冽的河水,流經山野,川地,直奔南去。泉水、泡子、溼地,一樣不少,是一處生命之地。這裏,暫且不表它的高大樹木和大型野獸,先說說它的蟲鳴與鳥語。

我的童年,是在蟲鳴與鳥語的陪伴中度過的,可以說,它們是我的搖籃曲。如今我已白髮覆額,然,夢中的蟲鳴鳥語,依然清晰如昨。每每這時,我的童心便被複活,喊:媽!我聽蟲去。小時候,母親常對左鄰右舍的大媽大娘笑着說:我的三兒,不但是聽鳥迷,還是個聽蟲迷。小時候很少哭鬧,聽到蟲鳴或鳥叫,就樂就笑,睡得亦穩。她說到我兩件童年發生的趣事:一是,有一天夜裏,我夢中大喊:媽媽,放窗戶葦簾,外邊下雨了! 母親驚醒,坐起,沒聽到雨聲,而且月朗星稀,一片寧靜,只聞有此起彼伏的夜蟲的叫鳴聲。於是,母親慈愛地拍拍我的腦門,又合衣睡去。原來,當我進入睡眠深區時,蟲鳴聲漸遠,並連成一片,就聽成淅淅瀝瀝的夜雨聲了。後來,哥哥姐姐們常以此逗我:老三,你聽,外邊下雨了,這雨,叫得多歡!現在想來,被蟲鳴鳥語淋溼一句,卻十分神似,是屬於詩的想象,亦美。

二是,剛上小校的第三年秋初,老師在授課,黑板上寫:薩仁滿德拉!(月亮升起來了!),並朗讀。這時,我已走神,聽窗外一隻很特別,很入耳的蟈蟈的叫鳴聲。老師發現我在走神,叫我:查干同學,你來重複我剛纔唸的字。我猛醒過來,懵懂中竟念出:唧唧!唧唧!老師收臉、瞪眼,但還是笑了,更引起同窗們的一片歡笑聲。我趕忙糾正:老師我念錯了,是薩仁滿德拉。老師叫我坐下,並說,他開了一點小差兒,但還是聽講了,就免去打手掌,以後注意!至此,我已滿頭大汗,緊張又尷尬。多年以後,白髮恩師來京就醫,我請他和在京幾位同窗來家聚餐,說起這段往事,大家又笑又樂,但恩師卻悄然抹淚。的確,往事並非如煙。回憶,不僅有些苦澀,但還有甜美的成分在裏面,像一塊珍存多年的小糖塊。

童年的故鄉,屬於偏遠山區,相對而言,可以說人跡罕至,草莽如初,山水清明而純淨,人亦質樸無邪。生態環境,更是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現在想來,在一定意義上講,那就是天堂。在高闊藍天裏,常有三五山鷹,披着霞光悠然旋飛。還有,飛行高度很高的白天鵝,低旋的丹頂鶴、黑頂鶴、蒼鷺、老等、黑鸛、大鴇、野鴨、麻雞。它們是藍天裏的舞者,雲的近鄰。中型飛禽有山雞、沙半雞、鵪鶉、飛龍等。微型飛禽種類更多,如百靈、小翠鳥、夜鶯、家雀等。它們的叫聲,清脆而甘甜,急促而不失節奏。

一般說來,故鄉的鳥鳴,黎明和傍晚時分最盛。我們這些孩童,總是在晨夢中,聽着連綿的鳥聲醒來,聽着悠然的鳥聲入睡。我們的口技,所以響亮逼真,全因爲鳥聲的優美、動聽、優雅和婉轉。而布穀,則是可以近距離看到的鳥。春天,它的叫聲似是:布穀,布穀!播種播種。而到種植晚莊稼蕎麥時,它的叫聲則是:布穀,唰!布穀,唰!是在提醒人們該去種蕎麥了。

與鳥聲同樣引起我們好奇的,還有千百種的昆蟲家族,和它們那水流一般的鳴叫聲。它們的叫聲,駁雜而空闊,滿山遍野,河湖泉泡,房前屋後,柴門周角,無不是它們亮起歌喉的舞臺。而螞蚱的叫聲,則短促而粗野,與它們扇動翅膀的節奏有關:啪!啪!啪!飛行速度緩慢,顯得有些顢頇。它們在空中飛,我們在地上跑,總被我們超越,甚或逮住,而後再放開它們。最使我們不捨轉身離去的,是知了的叫聲。知了,又名:蟬。雄蟬會鳴,雌蟬卻啞。雄蟬,鳴聲響亮而悠長,以各種不同的聲調變幻着高歌。音律顯得些許輕柔而空洞,有哀怨意味在其中,其聲傳得亦遠。關於蟬,古時有過這樣一些詩句:“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白髮生頭速,青雲入手遲。無過一杯酒,相勸數開眉。”(唐·白居易《聞新蟬贈劉二》)。說明,蟬與詩人的思想感情,相融相合,入眼入詩是必然的。

在我的故鄉,除了蟲鳴和鳥語之外,還有一個天籟般的聲音,那就是蛙歌。假如對它忽略不計,是不厚道的。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奇怪的是,在我的故鄉,蛙,在旱地裏也能生存。房前屋後的菜園子裏,在水井旁,常出現綠色青蛙蹦跳的身影。有時,竟然大大方方串到家裏來,兩隻眼睛鼓着,似在表示:我是蛙,我怕誰? 往往,它在水缸邊,一呆就是半天,才又懶洋洋出門而去。城裏人,是不大喜歡蛙聲的,而我的故鄉,從未聽說,哪個人不喜歡它,或因蛙歌而睡不着覺的。倒是我們這些野孩子,聽不到蛙聲,有時就會失眠,心煩意亂。咕哇!咕哇!咕咕恰!它那空空的,脆脆的,高一聲低一聲的叫鳴,彷彿在傳遞着濃情蜜意似的。聽着聽着,睡意便糊住了我們的雙眼,蛙聲由近而遠,把我們帶往野性的山野清夢裏去。故鄉的蟲鳴、鳥語、蛙歌,就是我們鄉人的天籟、和風和細雨。百聽而不厭,至到白髮蒼蒼,耳聾,聽不見爲止。其實,即便耳聾,怎麼會聽不見呢?

這些聲律,早已潛入到我的每一個細胞和骨髓裏,只要一閉眼,傾聽,它便隨即出現在我的腦海裏:唧唧唧!咕哇呱!布穀唰!淅淅又瀝瀝……

作者簡介

查干,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祕書長。著有詩集《愛的哈達》《靈魂家園》等。

生態文學作品徵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柳丁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