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下行,上证综指步入9月后也在2700点附近徘徊,好在下旬开始走势回暖。提起未来走势,大部分投资者看不清、看不懂、持续观望中。今年是中国经济的多事之秋,贸易摩擦、金融风险、股市下行、人民币跳水、央行财政部互怼。各种政策不断,去杠杆、防风险、降准….这些政策背后有什么联系?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真像到底是什么?刘煜辉在本期《首席对策》中独家解读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

  2018“新时代”投射在经济领域,主要是由“金融地产”的镀金时代转向“制造强国”,一个连接土地,一个连接数据。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时代的跨越,对于大势研判,刘煜辉在《首席对策》访谈中开宗明义:“目前,中国宏观的长期趋势可概括形容为三个词汇“时间变慢”、“人口变老”和“人心变安”。”对于当下经济的核心问题,刘煜辉表示:中国经济现在的核心问题、收入动能恢复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来自供给侧,房子、土地、地方国企的各种债务,以及银行的金融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给供给侧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决定去杠杆成败的,还是效率的恢复,结构性改革,生产函数发生了重构,可能是技术的,但更多的是制度改革推动了资源的转移,比方说产权改革,需要靠推动资源要素大幅度地从政府部门、从资产部门向私人部门、向实业部门转移,收敛通货膨胀型经济增长模式,构建货币锚的体制等等。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税降负是当务之急。

  “股票的整体牛熊其实取决于左与右,是个分配问题。”这是刘煜辉一直以来关于二级市场投资的鲜明观点。对于四季度的投资机会及股票市场的操作策略,刘煜辉在本期《首席对策》中直言:今年的股市是技术性熊市,要在缩量的市场,有限的流动性里博弈,权益投资要把资金配在符合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的方向上。投资人必须善于在这种动荡的世况中间去把握,保持一个不动荡的坚定的价值判断。中国股票目前的熊市的根源是来自于分母,投资上要警惕杀估值的风险,回避与补贴相关的、与产业政策相关的、政府债务相关的行业和股票。

  此外,对于未来资产配置的机会和风险,刘煜辉在专访中强调:中国最大的机会是有纵深的一个庞大的消费基础,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新技术、信息、互联网革命、产业革命是被看好的投资方向。过去数年,中国政府做的最正确的决策是:在中国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张网把14亿人连结在一起并正在裂变,裂变的效果转化为中国经济韧性的改变。投入资本推动产业升级,5G将为高端制造带来历史大机会。

  “棚改货币化接近尾声,未来棚改更多的是实物化。”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房地产市场趋势,刘煜辉预计,“前两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趋势, 已经结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