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生出健康、聰明、活潑、可愛的寶寶可不簡單,準爸爸、準媽媽們要像打遊戲一樣,層層通關,才能完成終極大任務。

父母都想生出健康的寶寶

然而,想要達到 “優孕優生”的目標,兄弟姐妹們在備孕前必須瞭解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使備孕、懷孕、生產、育兒的過程一切順利,佛系辣媽迫不及待地要大家探討一下:

第一問:夫妻雙方的身體條件是否處於最佳狀態?

夫妻雙方身體條件最佳

夫妻雙方身體條件最佳

在備孕前,不管是男性朋友還是女性朋友,都要將自己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好,才能爲培育健康的胚胎奠定基礎。爲人父母前,夫妻雙方最好向醫生充分告知兩人的健康狀況,包括既往慢性疾病史、家族史、遺傳病史和不良孕產史等,請醫生專業評估孕前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特別是患有遺傳病、慢性疾病和傳染病而準備妊娠的女士,爲未來寶寶的健康着想,一定注意諮詢醫生評估、指導懷孕風險。

第二問:夫妻雙方是否已經做好爲人父母的心理準備?

爲人父母

一旦孩子降生,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新手爸媽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在決定要孩子之前,你和另一半必須要探討以下問題並達成基本共識。相信冷靜回答這些問題將有助於90後夫妻慎重考慮要寶寶的決定:

· 你們兩人都願意要寶寶嗎?

· 你們都願意爲了照顧寶寶而犧牲自己的工作、休息和娛樂時間嗎?

· 你們對寶寶的養育方式是否統一一致?如果不統一,該聽誰的?

· 你們考慮過未來誰將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照顧家庭?

· 如果寶寶成爲家庭重心,你們準備怎樣協調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

爲孩子的養育問題引發夫妻爭吵

第三問:家庭經濟條件是否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

媒體最熱衷炒作的一個話題就是計算在各大城市養育孩子的費用花銷。雖然窮有窮養,富有富養,但實際算來,最基本的項目要包括產檢醫療,孩子的奶粉、尿布、玩具和生活用品;媽媽們從備孕前到哺乳期的營養品等,各類金額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母嬰經濟一片火爆

孩子在家庭消費支出佔大頭

與其捉襟見肘,不如未雨綢繆。在要寶寶之前,小夫妻可以向專業的理財專家諮詢,看看是否可以選擇一些較有保障的投資理財計劃,或者小家庭爲將來的寶寶設置一個賬戶,有計劃地進行儲蓄。

人人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鬆,對於孕婦來說,整個孕期都會身心放鬆,這一點對於孕婦和胎兒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年輕的小夫妻,剛結婚就面臨房貸、車貸,本身經濟壓力比較大,如果再選擇這個時候懷孕生子,媽媽和寶寶在整個孕期可能因爲經濟條件限制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和營養補充。

第四問:是否瞭解切身相關的生育保險、生育費用問題?

目前國家鼓勵生育,但各個城市、地區甚至是不同公司的生育保險政策以及產假、陪產假、哺乳假等規定有所不同。在生育前,建議夫妻雙方,特別是準媽媽及時瞭解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生育保險、產假等問題,如有疑問要提前與公司或主管部門諮詢、協商,以免臨時抱佛腳。

生育保險務必瞭解

除生育保險外,如果準媽媽覺得懷孕期間有保險的需要,那麼準備懷孕階段也是進行保險投資的最佳階段。因爲女性妊娠期的風險概率較高,所以很多保險公司對孕婦投保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一般懷孕28周後投保,保險公司不予受理,要求延期到產後8周才能受理。

如果計劃在備孕階段投保,準媽媽可以考慮投保能覆蓋妊娠期疾病的女性健康險,降低生育期間的風險。但須留意,這類生育保險一般都有90--180天的等待期,如果在等待期內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生育保險要提前瞭解

第五問:是否已經停止避孕措施?

如果夫妻雙方曾採用過避孕措施,一般來說,醫生會建議準媽媽在受孕前停止服用避孕藥物,這樣有利於女性的生殖系統恢復至正常週期,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排卵時間,對產期進行較爲準確的預測。

避孕措施

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不要在停用避孕藥後立即懷孕,至少在停藥3--6個月後受孕比較理想;放置避孕環的婦女在取環後,應等來過2-3次正常月經後再受孕,這樣可以使子宮內膜和排卵功能有一個恢復適應的過程,以利於受精卵生長發育,避免流產,胎盤異常的發生。

避孕措施

其他的避孕措施,如男用避孕套,女用避孕套、宮頸帽、陰道隔膜等屏障隔離避孕法雖然沒有科學研究證實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不利影響,但如果準備懷孕,也要儘早停用,以免影響正常受孕。

避孕措施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夫妻雙方的身體都處在孕育寶寶的最佳狀態了,就可以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只要把握時機,儘可能地放鬆心情,放棄一切“防範措施”,相信寶寶很快就能落戶到媽媽的子宮裏健康成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