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牌暴跌50%!曾經的手機電池“領頭羊“,如今市值只有5億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羽

曾經的國內電池行業馳名商標品牌飛毛腿,在停牌3年多後,終於復牌了!

可惜,迎來的卻是股價的狂瀉:截至早盤收盤,跌幅51.92%,股價從停牌前的1.04港元跌0.50港元,市值從11.34億港元跌至5.45億港元。

不少用過翻蓋手機的用戶感到唏噓:隨着智能手機的迅速更替,屬於飛毛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飛毛腿復牌股價大跌超50%

停牌超過3年,曾經的國內電池行業馳名商標品牌飛毛終於復牌了。

飛毛腿自2015年3月26日起停牌,於2018年9月27日公告稱:公司已達成所有復牌條件並獲聯交所信納,股票將於2018年9月28日復牌。

然而,今日一復牌,卻迎來大跌。

停牌前報價1.04港元市值11.34億港元。

飛毛腿的興衰

飛毛腿曾經在消費者印像中耳熟能詳的知名電池品牌。

1997年10月,飛毛腿註冊成立。隨後不斷發展,成爲一家爲通訊、IT、數碼3C等產品提供全面電池解決方案的電池行業最具品牌影響力的企業。

2006年底,主要在國內從事自有“SCUD飛毛腿”品牌自產移動電話二次充電電池組銷售和營銷的飛毛腿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初期(包括上市前)的飛毛腿,品牌發展不可謂不成功,在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飛毛腿的品牌價值及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勢頭不錯。

不過很快“風向”就變了。 2008年全球爆發大規模金融海嘯,市場環境轉差競爭加劇,拖累飛毛腿業績於2009年開始走向疲軟,雖然營業額錄得增長,但純利大減,集團盈利能力大不如前了。

2010年前後,手機行業結構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智能手機正在迎來全新一輪的發展契機,傳統手機及其配件,如飛毛腿的主營產品手機備用電池需求大幅下降,市場轉而湧向移動電源,飛毛腿面臨重整產品線及銷售網絡等嚴峻挑戰;及至2012年,飛毛腿業績轉虧,諸多問題亦隨之而至。

2013年,飛毛腿對其業務發展策略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比如積極拓展原廠專業代工(OEM)及上游業務,旗下的主導產品之一手機電池總銷量突破了8億片,當之無愧成爲了行業的領頭羊企業。又賣掉了虧損業務“超力通”商標,加大包括移動電源、筆記本電池、手機保護殼等,均是飛毛腿集團的拳頭產品,甚至多種新興能源相關產業,如輕便電動車、電動汽車的電池等,飛毛腿都有涉獵,實力非常雄厚。當年,飛毛腿的業績扭虧爲盈。

但好景不長,飛毛腿隨後的發展有所滯後。也別是在上游業務發展方面顯得有些舉棋不定,就出售鋰離子電芯業務一事上多有反覆,2015年更考慮出售旗下佔自有品牌“SCUD飛毛腿”手機電池模組重要部分的飛毛腿電池業務。不過此事尚未成行,公司就停牌了。

爲何停牌超3年?

2015年3月26日,突然宣佈停牌的飛毛腿,也許不會想到,復牌之路居然要超過3年。

究竟爲什麼停牌?當時飛毛腿並沒有給出理由。隨後2015年3月31日,飛毛腿公告稱獲核數師馬施雲告知,除非公司聘請獨立第三方承擔額外工作,否則核數師可能不會承認公司2014年度的財務業績,故公司股份於2015年3月26日起停牌以待刊發2014年年度業績。

同年4月,飛毛腿核數師辭任,並指出於審覈期間發現公司若干“不一致”的情況,包括以下3個情況:

1、未能透過網上查驗系統對彼等銷售交易測試中所抽查的所有增值稅發票進行覈實;

2、未能覈實後期調整的借記應收賬目及貸記銀行結餘(經調整後於2014年12月31日的銀行結餘與馬施雲於審覈期間向銀行取得的銀行確認函所示結餘不相符);

3、未能覈實後期調整的借記銷售、應付所得稅、應付增值稅及貸記銀行結餘及公司間往來賬目(有關調整與審覈期間馬施雲所取得的納稅申報表、納稅通知書及銀行確認函以及彼等查驗時可用的營業賬簿不相符)。

2015年7月港交所對飛毛腿施加復牌條件,包括對核數師指出的財務問題進行調查、刊發所有未發佈業績及知會市場所有重大資料等。

然後飛毛腿就從2015年停牌至2018年。2018年8月1日,港交所再次對公司施加一項額外復牌條件:要求公司證明董事符合上市規則第3.08條對彼等預期的標準(即公司須證明董事符合與彼等擔任上市發行人董事一職相匹配的能力標準,以根據上市規則第3.08條的規定履行技能、審慎及勤勉職責)。

直至昨天(9月27日)飛毛腿才公告,達成所有復牌條件,9月28日起復牌。

而基金君留意到,飛毛腿停牌後的營運數據還是不錯的:

主營業務是原廠設計及配套業務(ODM業務)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