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9月21日宣佈,位於遼寧莊河黑島海域的沉船,爲北洋海軍的經遠艦。

這一考古調查,破解了早先圍繞在經遠艦身上的沉沒地之謎。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爲“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全艦僅有十六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二百餘名官兵捐軀殉國。

不過,記者黑島當地調查時發現,對於這艘沉睡在海底的經遠艦,最大的一次破壞來自非法打撈。

2009年開始,陸續有些非法打撈者盯上了黑島沉船。他們利用風浪、霧天作掩護,架起鋼架平臺,先用大鐵錘砸,而後放鐵爪子抓,一下子就能撈來幾噸重的鋼鐵。

隨着2014年水下攝影的公開,持續多年的經遠艦沉沒地點之爭,終於有了結論。

2014年國慶期間,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確認,莊河黑島老人石海域下的沉船遺骸就是經遠艦!

黃海海戰爆發120週年紀念日當天,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和海研會會員舉行了一次海戰兵棋推演。通過這次推演,結合經遠艦水下照片,一些以往懸而未決的疑點迎刃而解,百多年來史學界從未注意到的海戰問題浮出水面。

站在林大人的腳下,望向這片藏着經遠祕密的海域,你只能感慨時光可以撫去一切傷痕。

黑島如今建起了海濱特色的度假區,從六千五百年前古人類生活遺址北吳屯,到明朝海防工程遺址黃貴城,再到甲午海戰以身殉國的林永升大人雕像、國民黨“美齡九號”觸礁擱淺地,還有鳳凰山、迎潮通天洞、胡仙廟、海水浴場等等,在導遊的嘴裏,它們都攪在一起,成爲黑島的魅力所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