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十歲了!

咱們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許又聲、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以及諸僑商齊聚,爲它“慶生”!

中新社記者 宋吉河 攝

28日,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十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許又聲出席並講話;譚天星主持。

這規格,是不是夠高?

快跟隨小僑來看看,大家都說了啥!

許又聲提三點希望

中新社記者 宋吉河 攝

許又聲對十年來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所做工作,以及廣大僑胞對參與中國改革開放所做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外資猶豫觀望的改革開放初期,正是僑胞朋友們率先帶來了祖國現代化建設亟需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創下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在改革開放的壯麗畫卷中,僑商羣體和廣大僑胞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功臣。

座談會現場,許又聲提出三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廣大僑商積極參與中國創新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他勉勵廣大僑商積極投身中國創新發展浪潮,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獲取先發優勢,爲中國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希望廣大僑商踊躍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外交流合作。

他鼓勵大家,既當“紅娘”,爲中國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又當“新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合作。

同時希望大家繼續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文化,發揚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諧共贏的傳統美德,把自己的企業打造成爲一個個鮮活的中華文化傳播載體,積極融入和回饋當地社會,與住在國人民和睦相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友好合作,樹立良好僑商形象。

三是希望中國僑商會加強自身建設,當好廣大僑商的貼心人。

“中國僑商會是僑商自己的家園”,他希望僑商會廣泛傾聽僑商所思所想,進一步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切實當好廣大僑商的貼心人,在深化服務內容上下功夫、在創新服務模式上出新招、在規範健康發展上有作爲,引導支持會員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更好凝聚廣大僑商的智慧和力量,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除去許又聲的殷切希望,諸知名僑商也是紛紛發言,回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嘮嘮“孃家”的成就,看看未來發展機遇,及自己能爲“孃家”做什麼。

知名僑商發言集錦

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

“四十年前的中國與現在相比,真是天差地別。”

“我見證了每一次中國改革帶來的巨大商機。”

謝國民說看好未來高科技、高科技生產、貿易發展等方面帶來的就業機會和商機,已成立專門研究小組,準備把握機遇。

小僑說:提前佈局,積極出手,怪不得人家能把家業做那麼大!

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

許榮茂

資料圖。

作爲僑商之間聯誼合作共贏的強大平臺,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可以爲國內企業提供國際先進技術與僑商企業豐富的海外經驗,助力國內企業“走出去”,讓“一帶一路”沿線國聆聽“中國智造”的最強音。

小僑說: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爲僑商做事提供堅強後盾!

香港豪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屠海鳴

資料圖。

“改革開放短短40年間,中國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幾百年走過的路,一躍而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一些領域的創新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僑商是‘中國故事’最合適的講述者,是‘中國聲音’最恰當的傳播者。”

屠海鳴說,僑商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把真實的中國推介給世界,讓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多一些理解和幫助,少一些誤讀和猜疑。

小僑說:僑商不僅是商人,更是使者!

華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家燊

資料圖。

“僑商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成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中不可代替的獨特重要力量。”

小僑說:僑商中,蘊藏着大能量!

怡海集團董事局主席:

王琳達

資料圖。

王琳達在中國已經資助基礎教育長達21年。她說,現在僑商掙了錢、有了能力,在幫助貧困地區、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走在前列,也可以做很多工作。

小僑說:僑商反哺,讓人感動!

力康生物醫療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欽華

資料圖。

“僑商普遍具備語言、文化、人脈等優勢,以及在國外所積累起來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國際視野等有利條件。”

新時代下,僑商更應該充分發揮聯通中外、匯聚資源的獨特優勢,爲中國走向世界牽線搭橋。

小僑說:僑商當“紅娘”,有優勢!

印尼三林印多保利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林克旭

資料圖。

在中國,他有兩個工廠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近年來他也獲得了公司所得稅降低優惠。

“這不單是錢的問題,是國家的政策好。”

林克旭說,改革開放政策非常成功,不僅體現在國家對各項投資的大力支持,也體現在鼓勵高科技產業發展。

小僑說:有錢難買“好政策”!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

資料圖。

改革開放之初,張茵僅帶着3萬多元人民幣前往香港發展。

“近40年來,我們跟着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成爲行業龍頭老大,總資產做到800多億,營業額500—600億。”張茵說,自己懷着“感恩之心”。

小僑說:發家致富就四個字—改革開放!

看了這些

是否對僑商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有了更深瞭解?

其實,不只是僑商

中國改革開放

向每一位僑胞拋出橄欖枝

願意試一試嗎?

萬一“發家”了呢?

記者、編輯:馬秀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