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龙越安保公司的代表律师,张朝军今天应邀来到了公司,在会议结束之后,他来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张律师,今天辛苦你过来了。"总经理潘龙飞给张朝军倒了杯茶,脸上堆着笑,"不过现在我还个很严重的问题要请你帮帮忙啊,这事儿呢,和我公司的两三个员工有点关系。"

"噢?你说。"

潘龙飞的一只手放在自己肥硕的肚子上,然后才开口说道:"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有俩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两年的时间了。但是呢,到现在我们才知道,他俩情况特殊--他俩是有前科的人,当初为了顺利就业让街道出了一个无前科证明。当时公司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核查。这不,我们现在才发现嘛。"

张朝军颔首:"然后呢?"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对我们公司的影响很大啊!所以我决定开除他们,原因就是他们开假证明,他们是不符合《保安条例规定》可以担任保安岗位的人。但是他们因为这事儿和我闹起来了!也是,他们自从来到公司后表现很好,也没有再犯错,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不适合这个工作!张律师啊,你说,这事儿怎么办啊?公司到底能不能开除他们?就算开除的话是不是要提前一个月通知他们?是否要给他们经济补偿呢?"潘龙飞头脑十分清晰,说话很有条理。

张朝军仔细思考了一下:"这确实是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款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并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也不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潘龙飞的眼前一亮,但是说话还是比较含蓄:"我明白了,那么,照你说的,劳动者'隐瞒前科',是否就属于欺诈?像他们俩的这个情况是不是就符合上述的条件呢?"

张朝军一向十分钦佩潘龙飞,此刻自然也很钦佩潘龙飞的思维:"我们现在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啊。《刑法》第一百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首先,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是指依照我国的刑事法律,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并经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经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包括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各种主刑和附加刑。如某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刑法的有关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这种情况也属于依法受过刑事处罚。"

"其次,如实报告仅限于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入伍'是指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就业'包括参加任何种类的工作,如进人国家机关,各种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团体等等。'向有关单位报告',是指向自己参加工作的单位报告。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便于用人单位掌握本单位职工的情况,便于安置工作以及对该有关人员开展帮助和教育。"

"第三,法律明确规定了轻刑犯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这一制度的确立,有效避免了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一些消极影响,有利于其教育改造。根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对象,可以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一是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二是所犯的罪行依法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轻罪不报告,并不等同于前科消灭,其犯罪记录还是存在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潘龙飞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如果他俩的所谓'前科'是刑事处罚,而他们在签约时隐瞒了其曾受过刑事处罚的情况,使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劳动合同。这样一来的话,合同自然是无效的,也就可以解除了。"

张朝军点头:"确实,所以,这个案子的核心就是他俩的'前科'到底是什么程度。"

"那这个我就得好好调查一下了。"潘龙飞心里盘算着,回应道。张朝军嗯了一声,拿过了茶杯。

=======慧问提示=======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一方有权要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该合同无效。公司有权与两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补偿金,也不必提前30日通知解除。在此也提醒劳动者在入职时一定要如实陈述,尤其是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否则劳动者可能因欺诈而被解聘且无法获得经济补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