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行当,自有人类文明出现,盗墓也随之相伴产生。在中国,盗墓行业更是形成了派别,发丘摸金,蔚为大观。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是一部绵延不绝的盗墓史。从伍子胥开掘楚王墓,到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从黄巢发掘武则天皇陵到孙殿英盗掘慈禧、乾隆陵墓,几千年来,盗墓行为史不绝书。

上述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行为,原因各不相同。伍子胥挖墓是为了泄愤,曹操、黄巢、孙殿英盗墓更多是为了希图墓中的财宝来筹措军饷开支。

在民间,盗墓行为就更简单了,基本上是为财而去。所以又有:三年不开市,开市吃三年的说法。盗墓的暴利与高回报,使得民间百姓趋之若鹜,并形成了以洛阳、长沙、东阳、淅川为首的四大盗墓组织。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民间盗墓行业也有许多行业潜规则,如果是在庄稼地盗墓,挖个盗洞,把东西取出来后,盗洞还要回填,不能影响农民耕种,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在民间盗墓行业还有个比较流行的江湖行规:亲兄弟、父子不一起盗墓,但爷孙、堂兄弟、甥舅却可以。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何在盗墓这个行业就不行了呢?

原来在盗墓行业,真正的盗墓世家很少,靠甥舅关系的传承较为普遍,另一种是同村邻居、本家叔伯教授下一代技术也常见。舅舅与外甥、爷爷和孙子、叔叔和侄子这种搭配关系,一是可以避免分赃不均,不会出现黑吃黑的情况。

二是一旦不幸发生意外,如果是父子、兄弟关系,一方遇到危险,另一方必定会奋不顾身施救,很有可能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发生。如果是甥舅、叔侄则会冷静分析险情,做出正确选择,可以保证至少一个人全身而退。

还有一种说法带着点迷信色彩,认为有救(舅)有生(甥),甥舅搭配起到了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同去同回,也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