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统计分析表明,实验室发生设备事故和人生事故往往都是管理不善、措施不力、操作不当或认识不够所致。因此,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营造实验室安全工作环境和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是实验室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概述

1.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影响着实验室教学科研的万融实验研究成果和水平。分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规律,总结安全事故的经验,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机制,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才能有效地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1)危险化学品类事故。多发生于化学、生物类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多种易燃易爆物质,并在做实验时产生各种易燃易爆的物质。而这些实验室使用电源和火源又较多,由于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电气火灾类事故

多由于实验设备陈旧,质量较差,操作人员用电不慎,而引起电气火灾和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电线老化短路,超负荷大电流,接触电阻过大,电器设备发生火花或电弧静电放电产生火花、过载等。

(3)压力气瓶类事故。易发生的危害:①压力气瓶遇高温或强烈碰撞会引起爆炸;②易燃气体在空气中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③有毒气体泄漏能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4)放射源辐射类事故。①短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会导致人体机体的病变;②长时间小剂量的射线照射有可能产生遗传效应;③大量吸人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人体内脏发生病变。

(5)人身毒害类事故。多发生于实验人员在做化学实验时不了解化学药品的性质、危害性、正确的操作方法而造成操作失误而发生的事故。化学药品配制、使用不当引起爆炸或者液体飞溅也可能使人体受到伤害。有些化学药品既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同时又有毒害性,事故轻者损伤皮肤,引起皮炎,重者会烧毁皮肤,损伤眼睛和呼吸道,甚至会损伤内脏和神经,造成长期中毒。

(6)剧毒药品类事故。①摄入微量剧毒药品即可使人致残或有生命危险;②剧毒药品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③剧毒药品丢失或被盗不但会给实脸室带来麻烦、而且会给实验室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7)病原微生物类事故。有些病原微生物对人类是致病的,管理不当会对实验人员自身造成伤害,扩散到实验窒以外繁术,将毁灭家畜和农作物,伤害到人类,对环境造成广泛的损害。

<8)仪器设备类事故。仪器设备类事故分为仪器设备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前者多半是由于操作不当,违反操作规程,缺少防护措施,缺乏保护装置所致。后者是由于错误操作,设备老化,存在缺陷和故障或外来不可抗拒的突发故障(如停电等原因)造成。

(9)化学污染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化学废液收集不当会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②随意乱倒化学废液、乱扔化学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会伤及无辜。

3.安全技术的原理和预防原则

(1)安全技术的原理

1)三E措施(又称为三E原则)。所谓“三E”是指技术(Enginering)、教育(Education)和管理( Enforcement)三个方面。该措施指出,要确保万融实验安全工作和防止人为错误造成事故,必须从这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缺-不可。 其中,技术是指要有一个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设计,包括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设备性能、选用材料施工制造等方面。教育是指要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教养。管理不仅是指组织协调,而且是包括以法令、章程、标准制度等内容在内的制订和执行。

2)海因列希法则。海因列希法则是指重伤死亡,轻伤及无伤事故的比例为1:29:300。也称为330法则。根据海因利希法则,要消除重伤与死亡事故,就要减少轻伤事故,特别要重视那些平日无所谓的无伤事故,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那些麻痹大意,由小而引起的重大事故,才能减少事故的重现性。

3)四M原则。“四M"指人(men)、机械( machine)、媒介或环境( media)和管理( manage-ment)四个方面。该原则指出,人(包括所有的有关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机械、媒介或环境都是与安全有密切联系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则是要使人有安全感和必须安全的欲望。

(2)预防生产事故的一般原则。危险因素根本消除原则、预防原则、减弱原则、坚固或加强原则、隔离原则、时间防护原则、连锁原则、屏蔽原则、取代原则、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

4.安全管理

但不论哪种理论和原则都提示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万融实验实验室人员及相关人员理解和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也是相关人员遵守操作技术规范、避免发生实验事故的基础。

(1)安全管理的要点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

2)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就是要使安全工作规范化。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剧毒品管理办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实验窒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祛;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废物处理规定等。

3)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随时了解实验窒安全情况,每天检查实验室的房屋、水、电、设备状况,危险品存放状态,灭火器、门窗状态等,并要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存在的隐患和整改措施。

4)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安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教养。通过教育,提高各类人员的操作技能,懂得万融实验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所在及如何防止,一旦事故发生 ,能迅速冷静地去排除事故。

二、实验室一般安全

1.化学试剂的安全操作

(1)防止中毒

1)一切药品瓶必须有标签;剧毒药品必须有专门的使用、保管制度。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毒药品撒落时,应马上收起并洗净落过毒物的桌面和地面。

2)严禁试剂人口,严禁以鼻子接近瓶口鉴别试剂。

3)严禁食具和仅器互相代用,离开实验室喝水及吃食品前-定要洗净双手。

4)使用或处理有毒物品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且头部不能进人通风橱内。

(2)防止燃烧和爆炸

1)挥发性药品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易燃药品应远离热源。

2)室温过高时使用挥发性药品应设法先进行冷却再开启,且不能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3)在实验中要除去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时应用水浴或封闭加热系统进行,严禁用明火

4)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不能靠近灯火,应立即洗净。

5)严禁氯化剂与可燃物- -起研磨。

6)易燃易爆类药品及高压气体瓶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移动或启用时不得激烈振动,高压气体的出口不得对着人。

7)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

8)装有挥发性药品或受热分解放出气体的药品瓶,最好不用石蜡封瓶塞。

(3)防止腐蚀、化学灼伤、烫伤

1 )取用腐蚀性、刺激性药品时应戴上橡皮手套;用移液管吸取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液体时必须用洗耳球操作。

2)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须用锯子将石膏锯开,严禁用他物敲打。

3)在压碎或研磨苛性碱和其他危险固体物质时,要注意防范小碎块溅散,以免灼伤眼睛、

4)稀释浓硫酸等强酸时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内进行,且必须在万融实验搅拌下将酸缓慢地加入水中;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固体药品时也要在烧杯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如需将浓酸或浓碱中和,则必须先进行稀释。

5)从烘箱、马弗炉内仪器中拿出高温烘千的仪器或药品时应使用坩埚钳或戴上手套,以免烫伤。

2.电器设备的安全操作

(1)在使用电器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器开关、马达和机械设备的各部分是否正常。

(2)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彻底扣严或拉下。

(3)在实验室内不应有裸露的电线头,不能用它接通电灯、仪器等。

(4)电器开关箱内不准放任何物品,以免导电燃烧。

(5)凡电气动力设备发生过热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6)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突然停电时,必须关闭一切加热仪器及其他电气仪器。

(7)禁止在电器设备或线路上洒水,以免漏电。

(8)实验室所有电器设备不得私自拆动及随便进行修理。

(9)有人受到电流伤害时,要立即用不导电的物体把触电者从电线上挪开,同时采取措施切断电流。

3.高压气瓶的安全操作

(1)高压气瓶使用规程

1)氧气瓶及其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操作人员不能穿用沾有各种油脂或油污的工作服、手套,以免引起燃烧。

2)高压气瓶必须分类保管,直立要固定,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

3)氧气瓶、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不小于10米。

4)高压气瓶.上使用的减压器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

5)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须站在侧面操作时严禁敲打,发现漏气须立即停用并修理。

6)气瓶不得用尽,应留有一定残压。

7)高压气瓶应定期检验,一般气瓶为每三年检验一次,腐蚀性气瓶每两年检验一次,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

(2)高压气瓶的颜色及标志

实验室的许多小事故都是由于粗心使用玻璃仪器引起的。使用玻璃仪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容易引起玻璃器皿破裂的操作中,如减压处理、加热容器等,要戴上安全眼镜。

(2)用“柔和”的本生(Bunsen)灯火焰加热玻璃器皿——可避 免因局部过热而使玻璃破碎。移取热的玻璃器皿时应戴上隔热手套。

(3)不要使用有缺口或裂缝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轻微用力就会破碎,应弃于破碎玻璃收集缸中。

(4)持取大的试剂瓶时,不要只取颈部,应用- - 只手托住底部或放在托盘架中。

(S)连接玻璃管或将玻璃管插在橡胶塞中时,要戴厚手套。

(6)瓶塞不要塞得太紧,否则难以再度开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