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3月6日出席美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委員會(American Workforce Policy Advisory Board)會議,除了名字遭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蒂姆·蘋果”意外成爲議會亮點,庫克在席間也提及,目前蘋果公司有高達一半的美國員工沒有大學學歷,這點令他相當自豪。

蘋果公司一半美國員工沒有大學學歷,不是讀書無用而是能力第一

一個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居然有高達一半的本土員工沒有大學學歷,公司不僅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而覺得“自豪”,這充分體現公司的人才評價,完全以能力爲導向,只要能力能勝任崗位要求,並不在意是什麼學歷。這就是能力社會的人才評價體系,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可有效避免學歷泡沫和學歷高消費,引導人才重視自己的能力培養,而不只追求學歷提升。我國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減少高等教育的浪費,必須扭轉“學歷社會”的教育觀和人才觀,要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來發展高等教育,同時,受教育也要以自身的能力提升而非學歷提升來規劃學業發展。

美國高科技公司不在意員工的學歷,是有傳統的。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在沒有完成大學學業的情況下投身創業的。對此,國內輿論一直有爭議,認爲完整的大學學習,對人才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不應誇大宣傳不完成大學學業或者不上大學就創業、就業,這可能會讓一些學生覺得上大學無用,由此產生讀書無用論。

蘋果公司一半美國員工沒有大學學歷,不是讀書無用而是能力第一

其實,這恰是學歷社會對讀書、創業、就業的認識。一方面,很多人還是按學歷來評價人才,認爲學歷高人才能力就強,於是片面強調學歷的重要性,但學歷和能力並不能劃等號。而按能力評價人才,就會拋開學歷因素,從能力角度評價一個人,他有什麼學歷,並不重要,當他的能力已經適合創業、就業,那爲什麼還要提升學歷呢?也就是說,一個大學一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從事具體工作的能力,爲何一定要求他繼續讀大二、大三呢?

另一方面,隨着學歷貶值,就會出現讀書無用論,其邏輯是,既然學歷不管用,那爲什麼要讀大學,既然不讀大學,爲什麼要讀高中、初中?而從能力角度看,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讀書無用論,因爲所有讀書是爲了提高能力,讀大學是爲了提高能力,讀高中也是爲了提高能力。而爲了提高能力,就必須繼續讀書。這就是終身學習時代、學習型社會的基本邏輯,即便不能獲得任何學歷,但爲提高自己的能力,一直要學習。我國的“學歷社會”問題,已經出現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幾乎所有用人單位都把學歷作爲選用人才的標準,包括一些民營、高科技企業也如此,把有多少高學歷勞動者作爲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政績,這忽視了選拔勝任工作的員工,從根本上影響競爭能力。而用人單位這種人才評價體系,催生全社會的學歷高消費,大家求學的目的,都是爲了獲得學歷這個“敲門磚”。可以說,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自身,都清楚地知道,在具體工作中,學歷的用場並不大,但是,都承認其“敲門磚”作用,這是十分畸形的,也就是說,大家明知道學歷與實際工作能力、貢獻並無多大關係,還在那裏設置一個學歷門檻,這製造的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這種浪費嚴重消耗國家和社會資源。而且,不少人在獲得學歷派完“敲門磚”用場後,就不再學習。

蘋果公司一半美國員工沒有大學學歷,不是讀書無用而是能力第一

對於目前的學歷門檻,有人會說,有門檻比沒門檻好,否則,寒門子弟就沒辦法通過提高學歷來實現命運轉變了。這是一個很能煽動社會情緒的觀念,但根本經不起推敲。試問,寒門子弟獲得高學歷的多,還是低學歷者多?有多少能通過獲得高學歷改變命運?取消學歷門檻,根據能力評價人才,這會給更多沒有高學歷的勞動者發展的空間,包括大量的中職和高職畢業生。我國農村學生有很大比例讀中職、高職,他們看不到發展的希望,是因爲“學歷社會”使他們低人一等。只有取消評價人才的學歷門檻,才能促進我國各類教育平等競爭,也才能讓受教育者重視自身的能力提升,以能力去競爭工作崗位。

我國已經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教育和人才參與國際競爭,不是學歷高低的競爭,而必然是能力的競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絕對不是有多少高學歷的人口,而是有多少有創新、競爭能力的人才。不要把教育資源過多用於培養考生而不重視能力培養,也不能再把人的精力引導到只關注學歷提升,是時候全面扭轉學歷社會的教育觀與人才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