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杏葉、人蔘和西紅花治療癡呆?傳統中藥走向世界

在這種治療腦部疾病的實驗性藥物中,其主要成分可能更廣爲人知的作用是在烹飪中提味,而不是提高認知能力。

中醫學已有長達3000年的歷史,以調節人體內的能量流動爲主旨,現在中國科學家從傳統醫學實踐中借鑑了三種成分,利用現代製藥技術研發出組分中藥,以攻克至今無法治癒的癡呆症。

這種名爲塞絡通的複方中藥由銀杏葉、人蔘和西紅花提取物組成,2018年晚些時候將在中國開始更大範圍的臨牀試驗,以驗證這種藥物的功效。

銀杏葉、西紅花和人蔘

這種複方草藥在履經失敗的癡呆症研究領域開拓了一條前所未有的路徑。如果塞絡通獲得成功,可能會成爲首個獲得批准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藥物,這種與年齡相關的退化疾病類似於阿爾茨海默病。不過,支持者希望這種藥物的意義超越癡呆症的治療範疇:他們希望驗證一種實現藥品創新的新方法,將傳統醫藥的古老智慧與現代藥物研發的科學嚴謹性結合起來。

中國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駐北京的臨牀研究總監張華健說:“如果我們在治療血管性癡呆症方面取得成功,將爲其他傳統中藥可能進行的研發樹立很好的典範。”

全球約有5000萬人受到癡呆症的困擾,讓這種疾病成爲令人矚目的研究目標。儘管近幾十年來有數百項臨牀試驗研究了潛在的治療方法,但是從2003年以來沒有任何新藥獲得過批准。目前出售的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症最普遍的病因)治療藥物有五種,只能適度緩解症狀。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減緩疾病的發展。而塞絡通針對的血管性癡呆沒有特效藥物。

癡呆症患者估計人數(按地區劃分) 來源:《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包括瘧疾的主要治療方式在內,有些重要藥物已經使用了中草藥成分,這要歸功於《黃帝內經》等中醫藥典籍記載的傳統處方,而《黃帝內經》是古代中醫藥最重要的文獻。發明了塞絡通的公司也在按照類似的方法研發治療糖尿病和相關疾病的藥物。

張華健說,雖然現代藥物往往作用於單一疾病,但是傳統中醫藥中使用的草藥提取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人體產生作用。

獨特的檢測

就塞絡通而言,研究人員先分離出每種藥材的有效化學成分,對其生物活性進行鑑定和表徵,然後研究各個組分藥物的功效,以確定最佳的成分配比。

賽絡通膠囊

據這種藥物的發明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西苑醫院實驗研究中心主任劉建勳說,每粒膠囊含有10種活性成分。劉建勳和他的同事記錄了每種成分在人體內吸收的方式和部位,以及藥物功效和作用機制。

劉建勳表示,傳統中醫藥往往達不到這個層面的分析,但這是質量控制和標準化必不可少的環節,他從1999年開始從事這個項目的研究,十年後塞絡通才授權給神威藥業進行試驗。

傳統中藥在治療老年病和慢性病方面有優勢,”劉建勳在北京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不管病因是什麼,我們都想研發治療癡呆症效果更好的藥物。” 他也是中國科技部規範化中藥藥理實驗室主任。

西悉尼大學NICM健康研究所的臨牀藥理學家張旭東(Dennis Chang)表示,塞絡通的每種成分都已經單獨用於傳統醫藥中,他是這種藥物在澳大利亞最後研究階段的首席研究員。

全球癡呆症患者人數幾乎每20年增長一倍 資料來源:《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張旭東說,銀杏葉用來改善神經認知功能,人蔘作爲“神藥”的使用功效是增強記憶力和反應能力,西紅花采自番紅花柱頭,在中國是用來給雞湯調味的香料,向來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具有抗抑鬱作用而聞名。

張旭東表示,在塞絡通中,這些藥材的配比組合是爲了改善大腦中的血液循環和灌注,減輕炎症,加強腦細胞之間的交流。

血管性癡呆是指輕微中風和其他阻礙供氧的損傷導致腦細胞死亡,從而引發記憶、思維和行爲的變化。張旭東表示,雖然死亡的神經元無法再生,但塞絡通的目的是通過改善連接健康細胞的網絡來保持和儘可能增強大腦功能。這種藥物對其他類型的癡呆症也有同樣的好處,因爲研究人員在屍檢中發現,大部分死者的腦組織都出現了血管變化。

張旭東說:“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我們將嘗試找到治療方法,但是病情進展會大大減緩,這就是希望所在。

熟悉的藥材

張旭東說,在爲期16周、以17名服用塞絡通的血管性癡呆患者爲對象的實驗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觀察患者大腦的血液循環變化,發現控制認知、語言理解和工作記憶的腦組織有所改善。這支持了在中國進行的中期研究結果,即塞絡通可以改善輕度至中度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機能。

在澳大利亞進行的這項隨機對照研究將招募230名患者,每位患者每天服用兩粒含有塞絡通或安慰劑的膠囊,試驗持續一年時間。

神威藥業的張華健表示,在中國的研究目標是招募約500名患者。2018年5月,神威藥業宣佈在中國和澳大利亞進行的研究預計於2020年結束,在2021年投入市場。張華健說,塞絡通每年的治療費用大約爲5000元。

墨爾本的弗洛裏神經科學和精神健康研究所(Flore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血管神經變性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認知神經學家艾米•布羅德曼(Amy Brodtmann)說:“這是一項充滿希望的研究。”

布羅德曼計劃讓患者參加塞絡通試驗。她說,這種藥物的優點是活性成分“長期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吸收,出現不良後果的可能性極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