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道,过去叫天津日租界宫岛街。直到今天,路两侧还保留了很多日式风格的民居。沿鞍山道由南往北,过了南京路不远,有一处大院,外面是淡黄色高大围墙,两扇厚重的大门里,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居住、生活了两年时间的静园。

1925年2月,19岁的溥仪在北京复辟的企图被冯玉祥挫败,求助于日本人,日本人把他请到天津日租界,先是住在宫岛街的张园,四年多之后搬到了静园。

静园一开始叫干园,是民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公馆。这幢别墅比张园更幽静,所以溥仪把它改名为“静园”。但是从他的内心来讲,并非是要求得清静,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静园建于1921年,是一处三环套月式的宅院,分前庭院、后庭院、西庭院。主楼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砖木结构的别墅,主体二层,局部三层。一层入口处是门厅和会客室,二层是溥仪和婉容皇后的卧室及书房,三层是侍卫的房间。

溥仪在静园接受满清遗老的拜见,也曾被天津城的古董商合谋,骗走了不少他从宫里带出来的古玩。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日本人常以最高礼仪拜见溥仪,溥仪也总以皇帝的身份接见日本公使或出席活动。

但是天津老百姓更关心溥仪的衣食住行,家庭生活。这才是当时报纸最热衷的花边新闻。比如说,溥仪进膳时仍旧摆谱,每顿饭四十道菜,五六种米饭,五六种稀饭,饭菜先用银片验毒,想吃哪道菜,以眼神示意,一旁伺候的太监马上端过来。皇上用膳时要有鼓乐声伴奏,屏声敛气,在乐声里细嚼慢咽,不过,来天津之后,鼓乐手变成了电唱机。

溥仪和婉容、文绣,还有他们的宠物——三四条小狮子狗和两条德国猎犬——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去起士林大饭店,买正宗的德式糕点和糖果。或者是去利顺德,吃西餐和冰激凌、奶油栗子粉。饭后他总要喝杯鹤岭云雾茶,听一段西洋音乐,或着去舞厅跳舞。

溥仪最常去的地方还有赛马会、俱乐部、影剧院。他穿着最讲究的英国西装,领带上插着钻石别针,袖口处别着钻石纽扣,手里拿着文明棍,戴着德国蔡司眼镜,身上散发着古龙香水的气味。如果是户外运动,溥仪也会改成相应的装束,头戴鸭舌帽,身穿英国开司米紧身毛衣,运动短裤,白色长筒袜,软底球鞋,俨然一位摩登公子。

在天津,溥仪还经历了一次离婚,他的妃子文绣独自离开静园,住进法租界国民大饭店,并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被迫答应离婚,付给文绣5.5万元赡养费。

溥仪在静园生活了两年,1931年,土肥原贤二将溥仪带离天津,去了大连。现在静园的后门还保持了最初的样子,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对面的住宅区仍叫协昌里。当年溥仪就是从这里离开了天津。

1932年到1945年,静园成为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总部,1945年9月又被国民党天津党部机关征用,后来国民党天津守军司令陈长捷举家搬到了静园。到了60年代,静园变成了大杂院。院落中的建筑在1976年大地震中遭到重创,居民自建了几十间临建。

今日静园已被修旧如故,作为溥仪故居展览馆对外开放。溥仪书房的陈列家具均按故宫博物院以及沈阳伪满皇宫的样式仿制;卧室家具是收集来的民国初期古董,其中一张字台椅是按溥仪当年在静园的老照片中的座椅仿制的。故居整修后,请来了生于1918年的溥仪胞弟溥任,他辨认出这里正是自己儿时常来念书学习的地方,虽是故地重游,但已物是人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