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金秋北京,天空湛藍,青山巍峨。在9月30日第五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共隱蔽戰線情報工作者錢壯飛、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林正亨、劉光典、汪聲和的後代及胡喬木女兒胡木英等老革命後代一起於9月28日上午來到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手捧菊花,向爲國捐軀的無名英雄烈士三鞠躬。

老一輩革命家後代緬懷爲國捐軀的無名英雄烈士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恩傑

面對鐫刻在紀念牆上的父親陳寶倉的塑像,女兒陳禹方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很動情地說,感謝政府和人民還能夠記住這些企盼祖國統一,50年代犧牲在臺灣的無名英雄。“我們幾十年都不敢談這個事,我身邊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家的背景。直到(塑像)出來了,包括我們領導才知道我是陳寶倉女兒。”;林正亨之子林義旻則在紀念儀式現場朗誦了父親英勇就義前的一首題爲《明去》的詩,“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爲黃金不爲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的詩句,感動了來到現場的所有人。

林正亨臺灣臨行前寫詩明志 兒子繼承遺志爲祖國統一而奔走

活動由開國上將李克農之孫李凱城主持。林正亨之子林義旻做主旨演講,他稱,在臺灣五十年代的白色恐怖中,有四千多位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從大陸派到臺灣從事祕密工作的共產黨員,他父親林正亨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正亨烈士之子林義旻在悼念儀式現場朗誦父親臨刑前的明志詩,表示要繼承遺志,爲祖國統一奔走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恩傑

林正亨出生於臺灣霧峯,抗日戰爭中加入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抗日,身負16處重傷。抗戰勝利後,回臺灣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祕密活動。1950年1月被臺灣當局殺害於臺北馬町刑場。就在臨行前,林正亨寫了一首題爲《明去》的詩,“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爲黃金不爲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半生奔逐勞心力,千里河山不盡看,吾去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珊。”

“就這樣我父親犧牲時,年僅三十四歲,正是青春似火、熱血沸騰的年華。我作爲他唯一的兒子,決心繼承他期盼祖國統一國家富強的理想。”

林義旻還透露,十多年來,他多次帶霧峯林家人來大陸祭祖歸宗,參觀訪問。還組織拍攝了臺灣霧峯林家愛國愛鄉的電視劇《滄海百年》,在大陸舉辦了四次林家史展覽會;同時還出版了三本歌頌霧峯林家愛國事蹟的圖書,使林家轉化爲祖國和平統一的擁護者。爲此去年他還被評爲全國最美家庭標兵。

臺北馬場町刑場每年舉行英烈追悼儀式 聶曦烈士遺骨仍未被迎回大陸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1950年1月犧牲在臺北馬場町刑場的那批無名英雄,好多臺灣同胞並沒有忘記。據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祕書長蔡裕榮透露,從1992年開始,他們每一年都會在馬場盯或者旁邊的青年公園,舉辦一場在臺犧牲烈士的追悼儀式。“我們對烈士題寫的碑文是,‘愛鄉愛國、改造社會,死而後已,民族統一,走向富強、壯志未酬。’2008年,我們將‘壯志未酬’改成‘承先啓後’,因爲這不僅有上一代革命志士的努力,也要有我們下一代的傳承。”蔡裕榮說道,他還稱今年10月20日,紀念烈士的追悼儀式在臺北馬場盯如期舉行。

另據其介紹,這些年,他們還對革命志士做了一些口述歷史的調查。在整理史料的過程中,他發現有一名烈士在犧牲前寫下“數十年有限生命幹數萬年不朽事業,雖敗猶榮,雖死無悔”的詩句,也有烈士臨行前告慰難友,“如果有機會的話,告訴我家人,爲了解放祖國最後一塊土地,我無怨無悔,不要爲我悲傷,不要爲我流淚,等待祖國完全解放的歡心吧!”

蔡裕榮還透露,吳石作爲原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在臨刑前被關押在牢房裏,享受着特別待遇。他將上好的飯菜及美食分享給沒有被槍斃的年青難友,希望他們能夠繼承遺志,並勇敢地活下去。

法晚記者還注意到,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上,鐫刻着陳寶倉、朱楓、吳石、聶曦等烈士的塑像。這其中,陳寶倉、吳石、朱楓的家屬經過多年的查訪、覈實,與臺灣當局的多次交涉,先後將他們的遺骨運回大陸入土爲安。聶曦烈士的遺骨卻還未被迎回,對此,在昨天的紀念儀式上,其家屬告訴記者,他們還在跟臺灣方面做進一步溝通協調,一些身份細節還有待覈實。

另外,劉光典烈士之子劉玉平也在現場代表烈士後代講話,他表示將牢記使命、繼承先輩的遺志,教育後代,不忘初心,在新長征的征途上砥礪前進,再創輝煌。

文章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