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Rj6FYD0uc\"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89\"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曾經的體驗者展示成長路上的收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王子昊一起來到重慶進行表演的還有他的同學們,梁平區實驗小學88名師生在現場表演了《唱給小蘿蔔頭的歌》、《我的自白書》、《紅梅贊》等節目,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PyDpRuhwI\"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84\"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QfGeiPVJL\"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95\"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梁山燈戲《黎明前的信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次義演 梁山燈戲講“小蘿蔔頭”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山燈戲,起源於梁平民間燈班的“玩燈”和“秧歌戲”,綜合了“玩燈”的舞蹈動作與“秧歌戲”的說唱表演形式,多於春節、燈節、社火、慶壇等傳統民俗活動期間上演,場面不大、人物較少,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u003Cp\u003E“媽媽又有個任務要交給你,有份重要的密件去交給陳叔叔,要快,要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8日上午10點,兩江新區星辰中學演播廳內,梁山燈戲《黎明前的小信使》正在上演,在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下,“小蘿蔔頭”與監獄看守鬥智鬥勇的情景贏得現場觀衆的熱烈掌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童眼看世界 童心贊祖國”快樂成長營體驗之旅閉營儀式現場,來自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近600名困難兒童從大山來到主城,度過了爲期5天的快樂旅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PyDpRuhwI\"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84\"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QfGeiPVJL\"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95\"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梁山燈戲《黎明前的信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次義演 梁山燈戲講“小蘿蔔頭”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山燈戲,起源於梁平民間燈班的“玩燈”和“秧歌戲”,綜合了“玩燈”的舞蹈動作與“秧歌戲”的說唱表演形式,多於春節、燈節、社火、慶壇等傳統民俗活動期間上演,場面不大、人物較少,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場戲中,爲了傳遞情報,“小蘿蔔頭”將密件縫進了褲子裏,並將一隻竈雞兒(蟋蟀)“藏”到了褲兜裏,用來吸引看守注意,爲真正的情報打掩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場戲雖然只有三名演員,但三人精湛表演的背後卻是一個團隊半年的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我們第二次義演,這部戲是‘小蘿蔔頭’的故事第一次被搬上梁山燈戲的舞臺,以前從未嘗試過,我們都想要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原梁平區文化館副館長彭雪蓮告訴記者,這部戲的劇本創作了半年,來回改了十多次,就連戲名都變了9次,直到第一次演出時才確定爲《黎明前的小信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RFIdLfxiG\"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24\"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壓縮表演時間 只留精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第一次表演時,這部戲的時長爲17分鐘,表演結束後,彭雪蓮就想要將時長縮短至15分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她看來,就梁山燈戲而言,這部戲還是太長了,還不夠完美,趁着每一次表演,他們都會對它進行改動。此次演出中,這場梁山燈戲被縮短到了13分鐘,刪除了“小蘿蔔頭”上場捕捉蝴蝶等場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次改動主要刪除了部分劇情,演出前覺得還可以,但表演之後感覺還不是特別滿意,接下來我們準備還是保留這部分劇情,改從監獄看守的臺詞上刪減。”彭雪蓮表示,一部好戲,並不是講得越多就越好,對劇本進行改動、刪減、精練,戲的內容可能更容易讓觀衆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部戲中,“小蘿蔔頭”的扮演者是梁平區實驗小學四年級2班的學生王子昊,爲了這部戲,他跟着梁平區文化館的演員們排練了近兩個月。相比第一次演出的緊張,這次,這位小演員的表演更加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ZyTRj6FYD0uc\"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89\" alt=\"梁山燈戲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這羣孩子是體驗者也是傳承者\"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曾經的體驗者展示成長路上的收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王子昊一起來到重慶進行表演的還有他的同學們,梁平區實驗小學88名師生在現場表演了《唱給小蘿蔔頭的歌》、《我的自白書》、《紅梅贊》等節目,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個月前,梁平區實驗小學400餘名學生代表來到主城,參加了“我與祖國共成長 做新時代好少年”梁平優秀青少年尋訪“小蘿蔔頭事蹟·紅色之旅”研學實踐活動,在心裏播下“紅巖精神”的種子。此次,作爲曾經的體驗者,他們展示了自己成長路上的收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次來表演的學生都是上次參與了研學活動的,在上次的活動中他們收穫了很多,3個月的時間,我們根據多位烈士的故事,編排了多個節目,由學生們進行表演,所有人熱情都很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平區實驗小學校長吳世偉表示,讓紅巖精神根植於孩子們心中,是該學校一直在做的,每當新生入少先隊時,高年級的學生都會給他們表演這些節目,老師會爲他們講解烈士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孩子是實踐活動中的體驗者,也是紅巖精神的傳承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馮銳 攝影 李化\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9863688769541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