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過億的明朝爲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爲何軍力不堪一擊?中國曆代兵役制度對比,有了答案。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採納劉基建議,立軍衛法,在全國建立衛所,控扼要害。明朝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衛所制: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

衛軍實行屯田制度。按規定,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徵糧。洪武至永樂年間,全國軍屯約有八九十萬頃。除大量軍屯外,還實行商屯作爲補助手段,即按“開中法”,由商人在邊地募人墾荒繳糧,以補充軍糧。

朱元璋時期對於屯田的支持,保證了軍隊給養出于軍隊而不勞民,爲此,朱元璋自誇道“朕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米”。

歷史上三國時期曹操就實行過軍屯制,士兵自己種田解決喫飯問題。明朝建設初期,對於增加生產和糧食儲備起到了積極作用。

明朝軍制建立在軍戶制度上,軍戶即爲中國古代世代從軍、充當軍差的人戶。東晉﹑南北朝時,士兵及家屬的戶籍隸于軍府﹐稱爲軍戶。軍戶子弟世襲爲兵﹐未經准許不得脫離軍籍。北魏軍戶亦有用俘虜充當的。元朝實行軍戶制度,軍戶必須出成年男子到軍隊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襲。

從歷史上看,中原民族最早採用兵役制度。漢朝的兵役制度規定不省貴賤,男子二十歲就要在官府登記。並且根據三年耕一年儲的原則,從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歲止。隋唐朝都有少數民族血統,因而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採用了府兵制,唐朝後期實行募兵制。兩宋採用募兵制,中央直屬成爲禁軍,宋朝各州縣安保部隊稱爲廂軍,都實行募兵制。此外,土軍、民兵、藩軍是宋代爲了邊防安全和治安穩定建立的準軍事化部隊。

明朝的軍制是在元朝基礎上改進,而沒有采用唐宋時期的募兵制。元朝的軍制是建立在遊牧民族制度上發展而來,遊牧民族在戰爭是全民徵兵,實際上是軍戶制度。建立元朝以後,蒙古族還是全部軍戶,對於佔領區招降的軍隊,也實行軍戶制度。

明末有幾場著名的戰爭:土木堡之變,抗倭戰爭,遼東滿清作戰,農民起義。這幾場戰爭充分暴露了明朝的軍力衰疲。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30萬大軍被蒙古大軍擊敗,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明初功勳將領的後代損失殆盡。這場在山西境內的戰爭雖說有英宗亂指揮等諸多因素,明軍戰鬥力不堪一擊也是事實。

抗倭戰爭動用了全國力量,甚至僧兵土司兵都用上,最後還是戚繼光等將領發揮了作用。戚家軍算是募兵,而明朝正規軍戰鬥力低下,連一次最多幾千人的倭寇都不能對付。

遼東對滿清作戰一敗再敗,後期袁崇煥組織關寧鐵騎才能夠和滿清相持。關寧鐵騎主要招募遼東農民,屬於募兵制,打仗關係到國家也關係到自己的家園,所以戰鬥力強悍。

農民起義最初由陝西開始,明朝反覆剿殺,幾經反覆。李自成,張獻忠等多次被剿滅到只剩10多人,被招安或者逃脫,然後又東山再起。最終李自成打到北京,明朝滅亡。

軍戶制度在建立初期通常會起到積極作用,元末農民喫不飽飯參加軍隊,當兵能獲得軍功而升遷,軍隊待遇比百姓好自然打仗賣力。但是在和平時期,軍戶的最大弊病就是世代當兵,不能脫離。外面普通百姓種田或者經商可以發財,而軍戶除非恩典,永世不能脫離軍籍,地位比普通百姓還差。

軍戶地位低下,導致打仗沒有動力;到明末軍田被軍官侵佔,軍戶收入不能保證;打仗軍戶要自備武器乾糧,後期時候軍戶就如同服苦役;軍戶世代傳襲,軍戶的後代不一定能像祖上一樣是好兵,另外也不是自願當兵;軍戶逃亡,部隊不能滿編制,配合成問題。。。

明朝是中原王朝,本該採用宋朝的募兵制,反而採用了遊牧民族的軍戶制度,自然毛病百出。宋朝的募兵制缺點是花費大,但是招募後軍隊費用小,明朝軍隊看着平常養兵花費少,但是各種費用攤派下來也不少。此外宋朝的廂軍,土軍,民兵,藩軍等地方部隊和民兵對維持地方治安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果在宋朝,倭寇戰爭和明末農民起義地方部隊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解決。

中國古代哪種兵制最好?

1.秦漢強制兵役制度

2.隋唐府兵制度

3.元明軍戶制度

歡迎留言探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