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解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時講到:

“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故言歸命無量壽覺。”

“南無”的“南”是“歸”,“無”是命,“南無”就是“歸命”。“南無”是信願,“阿彌陀佛”就是行,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信願行,以這樣的緣故就能往生。這是善導大師的解釋。

接着我們來看一下《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復陳飛青居士書四》:

“唸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

我們一般唸佛,儘量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你如果完全不念六字,始終都是念“阿彌陀佛”四字,印祖就講“頗不宜”,不太合適。

“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這就像前面善導大師所解釋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南無”代表的是信願行中的信願,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它完全省略。所以這裏印祖就指出來,我們一般人如果完全念四字,不念六字,這樣就“頗不宜”。

“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有些人爲了唸的數量多一點,念得快一點,所以多有念四字的。

“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這一點非常重要。淨土法門要注重信願,信願行中,信願更重要。我們學淨土法門,就要在他力、信願上多用功。

現在有許多學淨土的人,他也懂這個道理,也知道信願更重要,但是他覺得自己懂了就行了,之後就可以只管唸佛了。可是,懂了是否就是有真信切願了呢?他自己也不敢說。雖然他口裏也講“我相信我自己絕對能往生!”但是你真的去問他,他也會有疑惑,這就說明他並沒有真信切願。但是他還是隻知道在表面的行上做功夫,就像這裏印祖講的“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把他力法門作自力去修,這樣就非常可惜。

現在這樣的人很多。他聽了一些經,學了一些淨土法門的教理,就覺得自己學過了、知道了,這就可以了,到時候靠一句佛號就能念出真信切願來。他並不知道,學了是否就是有真信切願了呢?但是他就是這樣懵懵懂懂、糊里糊塗的,覺得自己有真信切願,或者覺得沒有,但是就想:“反正我就唸佛吧!念着念着,真信切願就唸出來了!”

這還算是好的,他起碼還相信有真信切願就能絕對往生。還有一些人就更糟糕了,他還以爲必須要有唸佛功夫才能往生,這當然就更不用說了,更是沒有得到淨土法門的關要。

現在這種情況非常多,他不知道如何通過聞思淨土教理,通過觀察修、安住修來觀修,生起勝解信。他以爲自己看過一二遍了,懂了就行,但是不知道懂了之後還要再再觀修,要真正斷疑生信,內心要生起真正決定無疑的信心。不是說你學了一遍,好像懂了,就能馬上產生真信切願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