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芬兰在地理上相距那么遥远,芬兰却是中国千禧一代最渴望造访的国度之一,他们更是大方地在社交平台自称是“精芬”(即是精神上的芬兰人)。冰天雪地的芬兰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能吸引中国千禧一代的目光?“精神上的芬兰人”如何戳中他们的心灵、披露内心深处的心事?

芬兰人等车时习惯与他人保持距离

“精芬”来自漫画《芬兰人的噩梦》(Finnish Nightmare),这套漫画在中国互联网非常火爆。《芬兰人的噩梦》的内容非常搞笑,画风简洁,主角马蒂(Matti)近乎是火柴人。他极度害羞,非常内向,譬如说,不会当众发问,尽管内心充满疑惑;被人家称赞时,只想躲到桌子底下,从不习惯浅谈(Small Talk),往往以极简回应了事(譬如:好、对、哈哈之类),希望尽快结束对话。《芬兰人的噩梦》当中就有一个芬兰式笑话:“内向的芬兰人与别人说话时总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外向的芬兰人与别人说话时总低头看着对方的鞋子。”

《芬兰人的噩梦》

简言之,“精芬”就是有某种程度社交恐惧的人,容易面红、尴尬。《芬兰人的噩梦》的作者Karoliina Korhonen是一位芬兰平面设计师,她从2015年起,开始画《芬兰人的噩梦》,分享马蒂的社交焦虑。

我留意了一下身边年轻的朋友和同事,发现当中亦有不少“精芬”,他们或许不是全然拥有“精芬”的特征,待人接物也是大方得体,懂得社交礼仪。

不过,我观察到一旦条件许可,那些拥有“精芬”特征的朋友便会退回自己的“舒适圈”(Comfort zone)。

“精芬”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说中了中国千禧一代的心底话,亦透露了大环境的转变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生活追求。中国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每年的经济收益、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简直是以”光速“向国际发展,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一线城市的诞生。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带来无数就业机会,亦促使了新一线城市的出现,如成都、重庆、武汉等。人们涌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生活乐趣。千禧一代相对地难以在大城市享有个人空间,久而久之,一有机会,便选择独处。

我再仔细想,其实互联网的流行,也容易让网民变得不擅于社交。我们习惯透过键盘、屏幕沟通,传递讯息不再需要和人有正面接触。又或者,千禧一代疲惫于社交场合的“礼仪”,他们追求一种坦率、真诚、自在的生活。这些正是芬兰人重视的核心价值。

这一点解释了为何《芬兰人的噩梦》能够触动中国千禧一代的神经。要做一个“精芬”并不是问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定时回到“舒适圈”,有了个人空间,才能整顿心情,反省自身。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懂得何时踏出“舒适圈”,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图片来源网络

记于2018.9.27

Adrian

转载自我的微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