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確定了聊城市樹爲國槐(聊紅槐),市花爲荷花、月季,市鳥爲喜鵲。

不同於市花、市鳥,市樹聊紅槐是聊城自己研發培育的。研發培育者邱豔昌告訴記者,1979年,他帶領團隊就開始了相關研究,研發起源於在臨清市八岔路鎮發現的一棵五花槐。

研發背後:爲防濫取曾隱蔽性試驗

市樹聊紅槐的全稱是“聊大紅花國槐”。顧名思義,其研發來自聊城大學,花色是紅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聊紅槐的研發培育由聊城大學農學院邱豔昌、張秀省、黃勇研究團隊完成。

邱豔昌告訴記者,1979年,他在臨清市八岔路鎮發現一棵五花槐,其花色呈淡紅色,不同於一般國槐的白花。從此,邱豔昌帶領團隊開始了這一獨特國槐樹種的研發培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邱豔昌團隊又從莘縣、山西等地發現了單株紅花槐。此後通過多年對比研究,精心選育,聊紅槐品種終於培育成功,並於2006年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山東省林業、園林專家進行的科技成果鑑定,於2007年通過了國家林業局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組織全國相關專家進行的新品種審覈,並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新品種權。

據悉,聊紅槐研發培育的背後,研發團隊付出較大,歷經反覆試驗。其中,研發團隊先後在國有苗圃、私人苗圃、武警支隊農場苗圃及學校苗圃等地反覆扦插、嫁接、播種、埋根,並進行過隱蔽性試驗,以防讓外人濫取枝條而影響試驗。

後來,研發團隊又在全國各地做了許多區域性試驗,如上海、福州、陝西、甘肅、西藏、新疆、河北、山東、北京、大連等地。試驗的結果很好,聊紅槐在各地均長勢良好。

推廣現狀:全國範圍內種植規模不大

研發培育成功後,邱豔昌、張秀省、黃勇研究團隊還圍繞聊紅槐這一新品種開展了大量、細緻、深入的科學研究,並出版了《“聊紅”槐研究》專著。

據悉,這一研究成果連續獲得了衆多榮譽稱號,如,山東省林木良種證、山東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林木良種證、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銀獎新品種銀獎等。

但是,聊紅槐自取得新品種權以來,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進行繁殖推廣,只是做了一些少量的栽培性試驗。直到2013年,爲響應國家對高校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號召,有關部門決定由研發團隊從2014年開始專職負責對聊紅槐的繁育推廣。

目前,聊紅槐的推廣區域主要在山東、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其中,山東省約有500畝,河北省約200畝,天津市有30畝,北京市有200畝。總體上,聊紅槐在全國培育的大苗、小苗總面積約1000畝。而普通國槐和速生國槐的大小苗面積僅山東省惠民縣就有3萬多畝。可見,聊紅槐這一新品種在全國範圍內種植規模並不大,佔國槐苗總量的比例微乎其微。

種植前景:衆優點集於一身潛力大

國槐根深葉茂,冠蓋如雲,適應性強,在聊城有悠久、廣泛的羣衆栽培歷史,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目前,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槐,聊城有12棵,100-1000年樹齡的古槐有200餘棵。

可以說,國槐是見證聊城歷史變遷的活文物,是文化樹種、吉祥樹種,代表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而聊紅槐又是聊城研發培育的新品種,這寓意着聊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不斷改革創新和發展。

關鍵的是,聊紅槐堪稱集“衆家之長”,當選爲聊城市樹實至名歸。

據邱豔昌介紹,聊紅槐花朵呈紫紅色,和普通國槐黃白色花有着顯著區別,是當前北方喬木樹種中極少見的夏季開紅色花系品種。另外,與普通國槐相比,聊紅槐諸多優點,觀賞價值、經濟價值都較大。

如,聊紅槐的花爲紅色,代表着吉祥、喜慶,而深受大家喜愛;聊紅槐的樹幹比普通國槐、速生國槐樹幹直;聊紅槐生長快,其生長速度接近速生國槐,遠大於普通國槐;聊紅槐抗寒冷,它的抗寒程度與普通國槐相同,比速生國槐抗寒;聊紅槐抗病,強於速生國槐;聊紅槐還因苗幹直而易於管理。

而一般國槐樹幹彎曲,生長較慢,花爲米白色。

目前,山東、河北、天津、北京、上海、遼寧、陝西、內蒙古等多地都引種了聊紅槐,夏季綠樹成蔭、鮮花奪目,深受大家喜愛。

據悉,國槐是北京、西安、開封等數十個大中小城市的市樹,在長江以北、長春以南和西北各省的城市綠化中使用量都非常龐大,是使用量最大的綠化樹種之一。

可見,未來,聊紅槐或是取代國槐、速生國槐的新型品種,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

記者 林志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