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北京市已連續曝出兩起公租房違規轉租事件。在大批公租房建成投向保障房家庭的同時,爲何會出現個別租戶違規轉租?經調查發現,公租房違規轉租過程中,租戶獲得的收益過高、但違法成本較低,另外中介和一些房產信息網站也在其中提供便利。

專家建議,違規轉租公租房可以引入聯合懲戒,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技防和相關運營的管理。

一、收益太豐厚

近日,石景山區京原家園、朝陽區雙橋家園和馬泉營家園等公租房項目被媒體發現有個別房源擅自改爲日租房。這已是本月曝出的第二起公租房違規轉租事件。十幾天前,朝陽區綠城北京誠園公租房被違規轉租,所涉及的中介我愛我家、中天置地剛剛被暫停在朝陽區的網籤資格,4戶違規家庭也被取消保障資格。

公租房違規轉租,是因爲申請門檻太低嗎?

相比大量守規租戶來說,近來幾起均屬於個案。北京普通公租房在審覈分配時,一直有收入、有無房產等“硬槓槓”。比如一對新婚夫婦在申請公租房時,既要名下均無房產,也要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

其實,違規轉租公租房的租戶滿足上述申請要求,促使他們違規轉租的,更多是轉租帶來的巨大收益。

公租房面向保障房家庭,租金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但個別中介及租戶卻低價租來公租房,轉臉兒高價租給他人。據媒體報道,一套1700元月租金的公租房被中介以4900元翻倍轉租出去,一年能掙3.84萬元。

不僅如此,愈發便利的網絡也給不法中介和租戶提供了便利。在曝出的公租房違規轉租事件中,都是通過58同城、安居客等房產信息網站進行發佈的。這些網站缺乏有效的審覈機制,助推了公租房被違規轉租。

二、違法成本低

近日市住建委通報的情況中,兩戶違規家庭被依規取消保障資格,且5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計入不良信用檔案;稍早前違規轉租的租戶也面臨類似的處罰。

但在外界一些人看來,相比此前的違法所得,“取消保障資格”的處罰力度還是有點小。

目前,《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規定,承租人轉借、轉租或者擅自調換所承租公共租賃住房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按市場價格補繳從違法行爲發生之日起的租金,記入公共租賃住房管理檔案,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過3萬元的罰款。

同時,如果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其經紀人員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出租、轉租、出售等經紀業務的,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記入房地產經紀信用檔案;對房地產經紀人員,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經紀機構,取消網籤資格,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

“在優化管理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懲戒力度,提高違規轉租、騙租的違法成本。”專家建議,可以嘗試信用聯合懲戒的方式。以往單部門處罰措施有限、力度不大,多部門聯合懲戒才能提高威懾力。

三、防範跟不上

對於防範違規轉租,相關部門也想出巡查、門禁等多個人防、技防措施。面對公租房小區管理人員有限的現狀,也曾對“人臉識別”的門禁寄予厚望。住建部門曾表示,本市公租房項目正在推廣“人臉識別”技術,從而防範違規轉租。租戶入住前,會提前錄入面孔等信息;後期一旦刷臉不通過,也將被攔在門外。

位於豐臺區嶽各莊的閱園四區,是北京首個安裝“人臉識別”的公租房小區。但實地探訪發現,儘管該小區兩棟樓都有門禁裝備,然而每扇門都被石塊、滅火器支着,全部敞開。租戶進門不僅不需要“刷臉”,甚至連一般的刷卡都不用。無論是否真正是小區租戶,都能隨意進出。“曾經收集過人臉識別所用的照片,但都入住一年多了,也沒真正用上。”閱園四區的租戶直言。

調查發現,閱園四區相關設備還在調試中,目前計劃將“刷臉”裝備從單元門口改到小區門口。

在被曝光轉租的京原家園項目中,小區單元門也裝了刷卡門禁,依然是大門敞開,所有人都能暢行無阻。相關物業專家透露,不少小區居民都爲圖方便把單元門直接敞開,物業及相關管理部門也未進行有效監管,再高的技術也難以堵上運營漏洞。

公寓出租房管理軟件房東利器負責人表示,針對此管理難題,可以在門禁系統中加入警報裝置,單元門開啓後在一定時間內未合上就會響起警報聲,住戶們爲了杜絕噪音騷擾,自然不會再把單元門直接敞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