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一部優秀的兒童讀物誕生,精美、經得起推敲的插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對於孩子而言,在閱讀文字的同時,書中一幅幅插圖是輔助他用圖像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插圖創作者鄭琹語不斷推敲原著細節、打磨插圖,爲讀者呈現《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的精美視覺體驗。

《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 天地出版社

鄭琹語透露,在接到插畫繪製的任務時,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壓力:“要合作的是大師劉心武先生,而且書的定位與面對的讀者羣體,要求畫出與以往不同的少年版的“紅樓人物”,是巨大的挑戰。”但她也表示,壓力同時也是一種創作的動力,能讓自己放下居多以往的“紅樓經驗”,打開自己的創作思路與創作空間。

在創作過程中,鄭琹語努力跟隨劉心武爺爺娓娓道來的講述,將書中的情景儘可能地還原出來,細細去體會紅樓夢發生的故事情節,揣摩人物的情感與心理波動。同時,在繪製每一幅畫面時,也將自己置身劉心武爺爺面對一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情景中,“生動的畫面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讀者。”

寶黛初見

由於書中對人物年齡設定大致在十三四歲,與鄭琹語在影視作品認知的87版紅樓夢人物年齡相差較大,因此在確定人設的時候要把這種稚嫩青春的感覺描繪出來,必須要有新的思考與創意。原著中關於寶玉的裝束,有這樣的描繪“頭上週圍一轉的短髮,即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巴寶墜腳。”在寶黛初見這一場景中,鄭琹語都一筆一筆細緻地勾勒出來。

此外,整套書的插圖,每一幅都是鄭琹語一筆筆手繪出來,繪畫工具採用的是水彩、針管筆、彩色鉛筆等,讓同學和小朋友們感受到手繪美術作品的溫度,避免了電腦繪製的生疏感,從中培養對美術的興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