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都被大學的花式錄取通知書刷屏,最“硬核”的當屬中國科學院大學了。國科大在本科生錄取通知書信中嵌入了一枚“龍芯3號”作爲新生的入學禮。這到底是什麼,背後又有什麼寓意呢?

龍芯3號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龍芯系列CPU芯片的第三代產品,是國內首款採用65納米先進工藝、主頻達到1GHz的多核CPU處理器,通知書裏附贈的龍芯3號是龍芯公司捐贈的樣片,可以使用,也可流通。國科大此舉的用意也很值得我們深思。

校長在給新生的信中寫道:“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希望你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面對創新‘無人區’,作爲國科大的學生,你可以做些什麼?怎樣讓自己的理想追求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結伴同行?這段時間,持續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再次證明,關鍵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必須自力更生。”

“中興”事件爆發後,我國的芯片技術水平受到了公衆的關注,中興的“芯”病,成了中國的心病——雖然我國的低速光芯片和電芯片已經實現國產,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賴進口。國外最先進芯片量產精度爲10納米,我國只有28納米,差距兩代。據報道,在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內存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多個領域中,我國國產芯片佔有率爲0。

而除了芯片,我國還有很多亟須解決的“卡脖子”技術。《科技日報》在策劃推出的《是什麼卡住了我們的脖子》一書中,聚焦中國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例如:頂級光刻機——中國生產的最好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國外已經做到了十幾納米航空發動機短艙——我國在這一領域尚屬空白,相關院校似乎也沒有設置相關的學科自研操作系統——缺少自研操作系統的代價,就是隨時可能被“斷糧”觸覺傳感器——一個巴掌大小的日本陣列式傳感器售價10萬元,而國內產品多爲一點式的,一般100元一個真空蒸鍍機——高端市場被日本獨佔,年產量稀少,有錢也買不到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是什麼卡住了我們的脖子》

這些只是我國創新“無人區”的冰山一角,書中所介紹的硬核科技涵蓋了全球先進製造技術的大部分主流成果,非常適合理工科的學生提升科普能力,積累案例。準大學生也不用擔心讀不懂,書中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形容光刻機精密的程度:相當於兩架大飛機從起飛到降落,始終齊頭並進。從一架飛機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飛機上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壞了形容手機射頻器件的重要性:好比部隊的無線電兵,通信全靠它形容MLCC(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的構造:就像千層酥,只不過小得多

書中還設計了延伸閱讀板塊,對核心技術中的關鍵詞進行科學地說明和解釋,並配以圖片進行輔助閱讀,乾貨十足,通俗有趣。

這個月初,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在畢業典禮上也同樣寄語畢業生:“我相信同學們已經理解國家對“卡脖子”技術的迫切需求了,而這,也正是你們的奮鬥方向,是爲你們吹響的集結號。”

只有認識到差距,認識到我們存在的衆多技術短板,並實事求是地對中國科技發展抱有合理預期,纔有可能彌補差距。就像《禮記·中庸》所說,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