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Sx1JmXeyf\"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71\"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發佈會現場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甘肅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任燕順,天津市援甘前指總指揮袁新河,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領隊邱武偉,福州定西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陳曾勇和青島市駐隴南市掛職幹部工作組副組長苑曉輝共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TRBDLI9dV\"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03\"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甘肅省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劉伯榮主持新聞發佈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主持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士們、先生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年7月2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三週年。三年來我省東西部協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實踐中創造了新經驗和好做法,共同謀劃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思路和打算,在全社會營造出“東西手拉手、攜手奔小康”的良好氛圍。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甘肅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任燕順先生,天津市援甘前指總指揮袁新河先生,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領隊邱武偉先生,福州定西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陳曾勇先生和青島市駐隴南市掛職幹部工作組副組長苑曉輝先生,請他們共同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加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中央駐甘、香港駐甘、省市30多家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的到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請任燕順先生介紹有關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TxIkTq8J7\"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21\"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甘肅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任燕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任燕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位記者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下午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向前來參加發佈會的各位中央駐甘媒體和省級媒體記者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省脫貧攻堅,特別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回顧總結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實踐,全面安排部署“十三五”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對紮實推進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和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扶貧開發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上承扶貧開發偉大實踐,下啓脫貧攻堅全新徵程,爲扶貧開發攻克最後堡壘注入了思想動力和工作動力,提供了重要遵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2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三週年。我們在這裏召開“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邀請天津、廈門、福州、青島四市援甘前方機構負責同志,介紹三年來我省東西部協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展示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和成功做法,共同謀劃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思路和打算,在全社會營造“東西手拉手、攜手奔小康”的良好氛圍。現在,我就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情況作簡要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7月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以來,我們攜手天津、廈門、福州、青島四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以及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今年3月7日參加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同肩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責任,聚焦目標標準,突出“六大任務”,找準結合點、用力點,高位推動、雙向發力,東部四市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把扶貧協作作爲分內事,把甘肅貧困羣衆當作自己人,引導各類幫扶力量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持續加大幫扶力度,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呈現出多點開花、抓實見效的喜人局面。一是有力助推了我省脫貧攻堅進程。東部協作四市幫扶我省的10個市州、58個貧困縣,累計脫貧摘帽20個,今年計劃脫貧摘帽29個;全省貧困人口從2016年底的256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11萬人,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97%下降到5.6%;貧困地區(58個片區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323元增加到2018年的7687元,年均增長10.2%。二是促進了貧困地區幹部羣衆觀念轉變和能力提升。通過“請進來”培訓,引進東部四市教育、衛生、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參與我省貧困地區支教、醫療、培訓,把先進信息、技術、理念傳播到了甘肅。通過“走出去”學習,選派黨政掛職幹部、專技人才到東部四市學習交流,動員羣衆參加東部省市舉辦的產業發展、勞務協作、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技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升能力。幹部羣衆的雙向交流,促進了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鑑。三是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和成功模式。東部四市90名幹部獲得我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探索創新津甘健康扶貧“組團式+院包科”、福州定西勞務協作、廈門臨夏扶貧車間、隴南青島產業園等一批可推廣、可複製、可借鑑的典型經驗,爲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開拓了新途徑,注入了新的動力。四是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通過簽訂協作框架協議、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層層簽訂責任書、年度工作成效評價,構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脫貧責任體系;通過攜手奔小康拓展結對關係、加強幹部人才交流提供智力支持,構建形成全社會參與、盡銳出戰的幫扶體系;通過出臺涉及財政獎補、金融支持、稅收優惠、土地供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構建形成全面立體、豐富多樣的產業合作體系。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東部協作四市的大力支持和真心幫扶密不可分,飽含着東部四市各級領導、廣大幹部及社會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受到了全省幹部羣衆的高度讚譽和肯定,也極大地激發了受援地區幹部羣衆滿懷感激之情、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建立結對關係,謀劃組織好東西部扶貧協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中央統一部署,1996年天津市開始對口支援我省甘南州、天祝縣等藏區9縣(市)。2010年,廈門市開始對口幫扶我省臨夏州8縣(市)。2016年7月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之後,新增福州市幫扶定西市7個縣(區)、青島市幫扶隴南市9個縣(區),天津市對我省的扶貧協作範圍擴大至平涼、慶陽、天水、白銀、蘭州、武威等7市(州)34個貧困縣,並建立了攜手奔小康結對關係,實現了東部四市39個區縣對我省58個貧困縣結對幫扶全覆蓋。同時,東部四市先後在我省及受援市(州)派駐援甘前方工作機構,負責工作落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堅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爲全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央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決策部署,制定了我省《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着力推進。先後簽定了甘肅-天津、定西-福州、臨夏-廈門、隴南-青島《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制定了《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計劃》,量化年度任務,靠實工作責任,涵蓋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方面。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研究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推動,就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分管領導多次主持會議專題研究,推進工作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每年都率黨政代表團赴東部協作省市開展高層互訪,召開聯席會議,東部四市黨政主要領導每年也主動赴受援市(州),到深度貧困鄉村調查研究,共同謀劃推動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簽定了一批協作項目、議定了一批合作事項,有力地助推了我省深度攻堅,有效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工作深入有效開展。三年來,各市(州)、縣(市、區)藉助“攜手奔小康”平臺,赴東部結對區調研260餘批次,互訪人數達7000多人次,以高層互訪爲牽引,謀劃規劃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成爲協作雙方工作的一大亮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工作推進中,建立健全了四大工作機制,主動對接落實好協作項目,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組織領導。一是建立省級領導牽頭協調機制。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甘肅省主動對接落實天津市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任務分解表的通知》,明確了省級牽頭領導和實施部門,把對接落實津甘協作任務分解到省直各部門,形成多位一體、合力推動的工作格局。定西市、臨夏州、隴南市也會同省直相關部門,主動對接福州市、廈門市、青島市,將幫助支持和援助項目清單化、精準化。二是健全目標責任約束機制。印發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年度工作要點,與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10個市州、23個省直部門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壓實市州和行業部門責任。三是建立清單化對接落實機制。將東西部扶貧協作“六大任務”實化、細化、項目化,11個省直部門牽頭制定了產業幫扶、消費扶貧、勞務協作等11個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做到了任務量化、責任清晰、時限明確、要素配套。四是建立協作成效評價機制。2017年國家對東西部扶貧協作首次進行了試考覈,2018年開展了第一次正式考覈,我省也相應制定完善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覈評價辦法,對市(州)、縣(市、區)和相關部門進行考覈。工作機制的健全落實,使重點工作任務有省級領導牽頭、有具體單位實施、有項目清單對接、有工作成效考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以資金使用爲關鍵,整合資源支持脫貧攻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東部四市累計向我省投入財政幫扶資金54.33億元,其中:天津市26.82億元、福州市6.73億元、廈門市12.38億元、青島市8.41億元。特別是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之後,東部四市對我省的幫扶支持力度普遍加大,2018年,東部四市投入我省財政援助資金達到19.79億元,超過了前20年幫扶資金的總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已投入23億元,超年度計劃數4.98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6.2%,實施幫扶項目1155個,幫扶資金投入之大、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天津市援助11.1億元,受援的34個縣(市、區)縣均達到3264萬元;福州市援助3.23億元,受援的7個縣(區)縣均達到4614萬元;廈門市援助4.87億元,受援的8個縣(市)縣均達到6087.5萬元;青島市援助3.799億元,受援的9個縣(區)縣均達到4221萬元。另外,東部四市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累計爲我省捐款捐物3.51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深知這麼多的幫扶資金,是東部地區從自己財政收入中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是幫助我省貧困人口實現如期脫貧的“救命錢”。爲管好用好幫扶資金,我們重點採取了四項舉措:一是制定並修改完善了《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管理辦法》,重點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引導各類幫扶資金、資源、項目圍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聚力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資金分配下達、安排使用、報賬支付、資金監管、公告公示等工作流程,將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市、區),並徵得東部協作方同意後自主安排使用。二是把東西部扶貧財政援助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並作爲成效評價和績效評價內容。三是部署開展了以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資金管理使用爲重點的“五查五看”,即:查幫扶資金流向,看資金使用是否精準、是否聚焦;查幫扶資金流量,看資金有無擠佔挪用或閒置浪費;查幫扶資金流速,看有無資金撥付緩慢或以撥代支;查幫扶資金監管,看有無違紀違規使用資金,造成嚴重損失浪費;查責任落實,看市縣有無監管責任缺失等問題,確保投入實、到位實,精打細算,用活用好,用在關鍵,用出效益。四是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甘肅省扶貧資金監督管理追責辦法》,把對口幫扶資金納入監督範圍,全程監管,嚴肅問責,確保資金使用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以人才交流爲途徑,強化精準攻堅智力和技術支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來,東部四市選派一批以黨政幹部、專技人才爲主的精兵強將到甘肅開展工作,累計選派291名掛職幹部、1764名專技人才到我省結對縣(市、區)開展幫扶,實現了東部協作四市39個區對我省58個貧困縣幹部掛職交流的全覆蓋。我省先後選派529名掛職幹部、4540名專技人才,到東部四市交流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津市對掛職幹部提出“在政策上喫準、在貫徹上抓準、在工作上找準,實現不辱使命,不誤市委市政府重託”的“三準一不誤”工作要求,福州市提出“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作風理念,廈門市提出發揚以“嘉庚精神”爲代表的廈門精神,青島市提出“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兩條線工作法,在甘掛職幹部認真踐行,主動融入、積極作爲、勇於擔當,帶動了受援地幹部作風的轉變。天津市針對甘南州醫療人才匱乏、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高的問題,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10家三級甲等醫院與甘南州建立了“院包科”關係,進行重點科室共建,針對平均海拔3700米的瑪曲縣就醫難問題,捐贈遠程會診設備,啓動北京西苑醫院互聯網遠程醫療項目和天津市第一醫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遠程會診系統,與瑪曲縣醫療機構實時聯接,實現幫扶優勢醫療資源共享共用,大病不出縣得到有效治療,深受貧困羣衆歡迎。青島市向隴南選派醫療專家,採取短期坐診和長期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對隴南市醫務人員結對幫扶傳技能,助力當地健康扶貧工程。廈門秉持扶貧先扶智,在臨夏州建立2所中學、12所小學、1所特教學校,在每個受援縣建立1座鷺島幼兒園,選派特級教師來臨夏設公開課、培訓老師、教授學生,解決了約2萬名學生的就學問題。定西市每年選派100名醫療骨幹到福州市醫療機構進修學習;福州市每年選派60名教育、40名醫療衛生人員到定西市各受援縣開展3-6個月的支教支醫幫扶工作。全省2019年組織60名科技人才赴東部對口幫扶市交流培訓,力爭引進東部新技術50項以上,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同志當中有的是主動請纓前來援甘,有的掛職期滿申請延期,他們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子女,克服氣候不適、高原缺氧等困難,爲我省脫貧付出了艱辛努力、作出了積極貢獻,表現出的精神品格讓我們非常敬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以產業合作爲重點,增強減貧帶貧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爲穩定脫貧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扣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和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五小產業”,進一步健全完善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範“四個體系”,用全產業鏈的思維,打造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把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作爲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三方產業聯合體,創新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省上相繼出臺了扶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鼓勵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等支持政策,2016年以來,引導376家東部企業來我省投資興業,投資額達到12.46億元,帶動2.1萬人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天津天士力集團通過“政府+龍頭企業+貧困戶+基地+合作社+銀行+保險”的全價值鏈扶貧模式和“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扶貧車間模式,帶動3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帶動農戶近2萬戶,對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壯大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福州定西借鑑長汀經驗,複製閩寧模式,實施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等項目,試驗示範菌草種植1.2萬畝,引進推廣“陽光房”613座,援建扶貧車間76個,引進福泉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渭源順盈家紡有限公司等20家福州企業入駐定西、投入2.38億元參與產業開發。青島中科湘魯在隴南市大力發展訂單農業,2019年在隴南6縣區種植辣椒6萬餘畝,設立兩個加工基地,預估每畝最低收入9000元以上,一個種植季,就能爲種植戶帶來5億元的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充分發揮東部省市市場優勢,利用我省產業產銷協會,積極推動“甘貨進津”、“隴貨入閩”、“隴貨入魯”等消費扶貧行動,在天津、福州、廈門、青島建成4個我省特色產品電商體驗館,組織徵集全省300餘種優質特色產品入駐,打造貧困地區特色網貨“走出去”的“新窗口”。天津市津南區會同天水市秦安縣推出“我有一棵樹,足以來扶貧”果樹認購活動,受到各大主流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累計認購果樹14.2萬棵,實現銷售金額2812.5萬元,果農畝均收益增加450元。廈門挖掘臨夏獨特的旅遊資源,推出“鷺島萬人遊臨夏”的對口幫扶新舉措,每年組織2000人赴臨夏旅遊,有效提升了臨夏的旅遊知名度。福州市政府通過動員福州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帶頭購買定西特色農產品,僅2019年春節期間,就有40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幹部訂購定西農特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青島市廣開市場渠道,通過節慶展會、納入職工工會福利發放範圍等措施,累計銷售隴南農特產品5500餘萬元,青島軍民融合食品保障有限公司與隴南市簽訂了長期購銷合作協議,開創了軍民融合助力東西扶貧協作的新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來,東部四市累計銷售我省貧困地區農產品2.67億元,帶動貧困人口9900多名,使小山溝連接上了大市場,農產品走出了大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以勞務協作爲依託,幫助貧困羣衆就業增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省把勞務輸轉作爲見效最直接最現實的脫貧舉措,搭建了農民工輸轉、大中專畢業生穩定就業、勞動力技能培訓、勞動力就業服務、勞務輸轉信息服務“五大平臺”,與東部四市互設勞務協作分支機構,在對口市、區設立54個勞務辦事處。指導有關市州會同對口協作區進一步完善落實交通補貼、生活補貼、穩崗就業補貼、組織輸轉獎勵等優惠政策。通過每年舉辦東西部勞務協作“春風行動”招聘會,精準對接東部企業用工需求,準確摸清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因人因需提供就業服務,開展有組織的勞務對接。三年來,累計爲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萬餘個,聯合開展就業培訓5.4萬人次,面向東部協作4市輸轉建檔立卡勞動力1.26萬人。福州定西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十三五”期間建立10個勞務工作站、培訓100名雙師型教師、扶持1000名定西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在福州市穩定就業、組織轉移定西市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到福州市就業,開通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勞務輸轉的“快車道”。天津市公開招聘甘肅35名藏區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到區屬事業單位工作,福州市事業單位、國企定向招錄定西市建檔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227名,廈門市事業單位面向臨夏州招聘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45名,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積極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採取協作共建、單獨興建等多種形式,把生產車間搬到田間地頭。積石山縣是深度貧困縣,也是民族自治縣,在廈門市海滄區的幫助下,與廈門特利強雨具有限公司簽約,投入1000萬元,在當地建設了第一個扶貧車間,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208人,帶動145人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97人、佔77%,三年內計劃帶動800-1000人就地就近就業。在東部四市全力幫助下,像積石山這樣的扶貧車間,全省已建成367個,吸納貧困勞動力9282人,產生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穩定脫貧一戶的良好效應。廈門市探索出的“廠房式車間”、“家庭式車間”等模式,帶動貧困羣衆就近就地就業,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既增加了貧困羣衆的收入,也增強了貧困羣衆脫貧的信心,有效促進了貧困羣衆觀念轉變、能力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六、以攜手奔小康爲紐帶,進一步拓展扶貧協作渠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立協作關係以來,我省各受援縣和東部結對區黨政負責同志像“走親戚”一樣互訪考察,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簽訂了相關工作規劃和框架協議,明確完善工作機制、深化幫扶協作的具體措施,攜手做好項目統籌、資源統籌、區域統籌,共同推進協作責任的落實。積極探索在東西部街道與鄉鎮、社區(企業)與貧困村、學校與學校、醫院與醫院之間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支持東部協作省市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公益力量積極參與我省扶貧協作,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等工作。截止目前,我省58個貧困區縣的649個鄉鎮789個貧困村、678所學校、203家醫院分別與東部四市的39個區縣的相關單位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佔58個受援縣鄉鎮數的67%、貧困村的14%。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共有1486家東部企業與我省1717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佔58個受援縣貧困村的31%。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方面,目前已確定致富帶頭人16829人,培訓9921人,培育成功5187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2822人,產生了“一雁帶頭、羣雁起飛”的示範帶動效應。隴南市開展了攜手奔小康“三百”工程,協同青島組織一百個強鎮、一百個強村、一百個強企,對隴南的貧困鄉、貧困村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爭取實現對隴南深度貧困鄉鎮、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廈門市發佈了《關於動員廈門社會組織對接幫扶臨夏州貧困村的倡議書》,組織社會組織與臨夏州貧困村結對幫扶工作。天津市組織領導幹部與甘肅貧困家庭結對認親,廣泛發動各職能部門、街道園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結對幫扶工作,分類施策解決特殊性問題。福州市組織引導企業家、慈善機構在定西市設立“國鏡教育幫扶基金”“曹德旺(甘肅定西)勵志助學金”等助學基金,開展捐資助學。東部四市對我省基本形成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助推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的實踐,使我們進一步深化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的認識,取得了一系列惠及當前、利及長遠的成就,爲“兩個大局、共同富裕”探索了路子,爲東部產業梯度轉移,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振興,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提供了途徑。目前正值我省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今年全省計劃85萬貧困人口的脫貧,29個片區縣、1個插花縣摘帽,任務相當繁重,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對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對接、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緊密協作,爲協作項目落地、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一是加強高位嫁接,積極引進更多東部企業來我省通過興建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開辦“扶貧車間”等方式投資興業,大力發展符合我省實際、經濟效益較好、增收效果帶貧效益明顯的特色扶貧產業。二是強化產銷對接,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展賣、經貿平臺與旗艦店面一體推進、社會發動與銷售策劃一體安排,推動貧困地區更多農產品進入東部協作省市市場。三是積極開展勞務對接,通過勞動力精準培訓和有組織的勞務輸轉,確保完成轉移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的既定任務,做好就業穩崗及服務工作。四是推動攜手奔小康行動向貧困村延伸,積極組織“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通過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村企結對等工作,增強協作幫扶對貧困人口脫貧的帶動作用。五是加強典型宣傳,及時彙總提煉、宣傳推廣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新鮮經驗、成功模式和先進事蹟。同時,重視關心關愛援甘幹部,及時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在甘期間暖心、舒心、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次感謝各位中央駐甘和省內各級媒體記者長期以來對我省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視、支持和大力宣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謝謝大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主持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感謝任燕順先生的介紹。下面,進行記者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媒體名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UjFmuBbLL\"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05\"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經濟日報甘肅記者站記者現場提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者:\u003C\u002Fstrong\u003E天津市三年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麼天津特色?2019年工作有什麼打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VeDERbT4D\"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30\"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天津市援甘前指總指揮袁新河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袁新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2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三週年。三年來,天津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按照市委市政府“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工作總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統籌調動各方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助推甘肅省7個市、州的34個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在組織領導、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等六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和成效。目前,正按照《天津市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三年行動方案》,抓牢抓實重點工作,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東西部扶貧協作體現“四個加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資金支持升級加力。2016至2018年,我市向對口幫扶甘肅34個貧困縣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億元,實施485個幫扶項目。截止2019年6月底,我市今年投入甘肅省的幫扶資金11.09億元已全部撥付到位,實施幫扶項目近500個,幫扶資金及幫扶項目超過前三年總和。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協作,不斷拓寬社會幫扶渠道,全市各界累計向受援地區捐款捐物價值超過5600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產業幫扶升級加力。一是大力引導企業落地。在受援地建設了產業養殖基地、產業集聚區等園區載體 22個,積極引導天士力控股集團、天津市食品集團等104家企業赴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際投資額1.93億元。二是消費帶動幫扶。組織天津市農產品銷售企業與甘肅省6個市州、13 個縣區簽訂了農產品銷售框架協議,採購特色農產品貨值達2000多萬元。天津各幫扶區採取“五進”模式(進機關、進高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發動政府資源設立特色農產品專賣點,開展營銷促銷、品牌推介,推動“甘貨進津”,進一步拓展貧困地區農產品外銷渠道,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三是政企聯動幫扶。天水市秦安縣援甘幹部,利用天津幫扶資金指導興國鎮康坡村成立陶藝“扶貧車間”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板基地,帶動本村21戶貧困戶及周邊腰崖、孫蔡等村71戶貧困戶脫貧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人才支援勞務協作升級加力。發揮我市黨政、教育、醫療等資源,突出人才幫扶優勢,2016年選派黨政幹部12人,2017年選派黨政幹部25人,2018年選派黨政幹部53人,2019年選派黨政幹部達到123人;2016年至2018年共選派專業技術人員678人次,2019年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054人次,增幅達55.4%;培訓甘肅省黨政幹部2538人次,組織專業技術人才17805人次赴天津市掛職、培訓、學習。幫助101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天津就業、8339人省內就近就業、2.62萬人到其他地區就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攜手奔小康升級加力。三年來,在結對幫扶的基礎上,組織建立了420人的致富帶頭人導師庫,累計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5228人次,帶動1.1萬貧困人口增收。此外,天津市通過“一帶動三認親”模式積極開展結對認親工作,即天津市級領導帶頭結對認親,帶動廳局、處級和一般幹部“三認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對口支援體現“三個着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來,我市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實施方案,採取貼近藏區實際的舉措, 與甘肅藏區的9個縣結成幫扶對子,落實市區兩級財政幫扶資金2.1億元,用於減貧脫貧的民計民生,在醫療衛生、教育協作領域開創了天津幫扶工作的新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着力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結合藏區實際,分批組織醫療團隊到甘南開展幫扶工作,投入市級幫扶資金1600餘萬元,採購醫療設備提升甘南州人民醫院整體硬件水平;在甘南州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幫扶,選派多批次的專家開展幫扶工作。組織市級專科醫院開展“藏區光明行”活動,免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近400例,捐贈各類醫療器材價值270餘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着力開展“訂單式”教育培訓。組織天津名校專家名師開展“傳幫帶”,到甘南州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促成天津現代職業學院在甘南州中等職業學校設立辦學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着力開展“援助式”扶智。在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臨牀醫學院等院校,爲甘肅藏區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500名,目前已有170名學生畢業回鄉服務甘肅藏區醫療事業。在蘭州新區新舟中學設立“天津援藏宏志班”,對甘南州89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每人每年發放13800元的培養費,2016級44名學生中,43名學生今年高考成績超過二本線。實施“勵志行動(勵志班)”,對甘南州藏族中學107名建檔立卡貧困藏族學生每人每月發放500元的生活補助。在20個貧困村“雙語”幼兒園實施教學設備等硬件提升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019\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年的工作目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重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鴻忠書記強調“四個精準”的要求,認真落實《天津市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2019年實施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圍繞組織領導、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資金支持、攜手奔小康6方面22項重點任務指標,全面升級加力,要助推結對幫扶的34個縣(市、區)4萬人以上實現脫貧。一是加大人才支援力度,深化幹部交流和專業人才培養。爲每個結對縣(市、區)選派3名以上幹部掛職,選派專業技術人才1054名,其中向深度貧困地區安排1年期以上專業技術人才320名,全年爲受援地區培訓幹部人才不低於1200人次。二是加大產業幫扶力度,提升產業扶貧帶動能力。突出特色優勢產業扶持,落實產業幫扶資金7.2億元、產業項目131個,扶持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發展和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在每個結對幫扶縣(市、區)至少確定1個重點扶持產業、打造1個特色產品。全年要引進60家企業,每個縣(市、區)平均引進1-2家企業投資落地,投資總額達到3億元以上,並建立起與貧困戶緊密聯結機制帶動脫貧。扶持貧困縣(市、區)及貧困村建設50個電商扶貧站點,培訓電商人才500人次以上。用好天津展會平臺、資源,全年消費扶貧總額力爭超過8億元。突出精品文旅設計推廣,大力宣傳推介甘肅省受援地區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旅遊特色產品。三是加大勞務協作力度,提升甘肅勞動力技能水平。通過公益崗位、扶貧基地和扶貧車間建設全年助力甘肅不少於8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引導天津企業到甘肅舉辦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不少於1.5萬個,全年推動甘肅1300名貧困人口到天津就業,幫助3萬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發揮天津職教優勢,全年力爭培訓技能型人才超過10000人。四是加大社會動員力度,完善大扶貧工作體系。繼續實施天津四級幹部和甘肅省1417家貧困戶結對認親、學校結對、醫院結對和“萬企幫萬村”和攜手奔小康延伸結對工程。在對口支援方面,嚴格落實“十三五”規劃,進一步聚焦脫貧攻堅重點難點,確保資金、項目和工作精力投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推動藏區9個縣在脫貧攻堅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顯著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uXJACmhTN\"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99\"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央廣甘肅記者站記者現場提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者:\u003C\u002Fstrong\u003E近三年來,廈門市在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請您介紹一下廈門有哪些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vK8KrLwLF\"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51\"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領隊邱武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邱武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7月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以來,廈門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重要論述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爲行動綱領,將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勇於擔當,主動作爲,積極謀劃,不斷加大幫扶力度,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口幫扶工作新格局,爲臨夏州三年來脫貧24.2萬人做出重要貢獻,連續兩年(2017年、2018年)在國務院東西部扶貧協作年度考覈中獲得“好”的評價,並位居第一名和第二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來,廈門市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積極探索,按照國企搭臺民企唱戲的總體思路,逐步走出一條有質量的“造血幫扶”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企業引進實現“三個突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堅持政府引導,國企牽頭,市場化運作,在產業幫扶中取得“三個突破”。一是國企投資帶動脫貧實現“零”的突破。廈門國企作爲廈臨產業協作的主力軍,通過調研,以自主經營、合資合作等形式,爲臨夏州催生一批有活力的市場主體,創造一批有保障的就業崗位。目前國企投資項目35個,吸納就業321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765人。二是帶動民企投資實現“零”的突破。在國企的帶領下,廈門乃至閩南地區民營企業以獨資、合資等形式在臨夏州創辦了22 家企業,主要從事服裝、雨具、鞋業、電商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三是東部民企購地建廠實現“零”的突破。引進福建泉州順然包袋有限公司成爲首家“購地建廠”(30畝)的東部民企,設立臨夏州吉美包袋有限公司,投資總額達3500萬元,目前已經吸納15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扶貧車間建設突出“三個注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調查研究和幾年來的實踐探索,我們依託具備成熟技術和穩定市場的企業,引導企業投資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投入共1.88億元,建成“扶貧車間”115個,帶動就業人數527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988人,僱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比達50%以上,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一是注重“國企帶民企”。廈門市要求國企要強化政治擔當,帶頭擔負起幫助臨夏州發展產業的政治責任。廈臨兩地共同研究制定鼓勵“扶貧車間”發展政策,通過引導東部國有和民營企業發揮市場、技術、資金優勢與當地資源稟賦、勞動力緊密結合起來,到臨夏州投資並參與“扶貧車間”建設,幫助臨夏州完善產業結構,培育實體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二是注重“因地制宜”。結合地方民族特色和農村貧困勞動力實際,選取有一定發展前景的企業,通過注資入股等形式,幫助本土企業較快成長,擴大產能,擴大帶動脫貧效果。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勞動技能培訓,培育一支本土“產業工人”隊伍。三是注重“模式創新”。按照“有一個成熟的企業爲後盾、有成熟的產品爲前提、有成熟的市場爲關鍵”的原則,建設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聯網+”式等多種類型“扶貧車間”,把扶貧車間建到貧困村“村頭”,甚至是建檔立卡戶的“家門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電商扶貧打造“四個平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臨夏州資源稟賦有限、電商無貨可賣、一賣就斷貨的客觀情況,引進廈門青年雙創孵化平臺中天創客(中達電商)在臨夏州設立地區總部,打造“四個平臺”,探索建立“兩頭在外”,“培訓—就業—創業”一條龍的“互聯網+”產業協作新模式,使電商扶貧成爲廈臨產業協作的一大特色和亮點。一是打造資源平臺。中達電商發揮人才和產業集聚的資源優勢,向臨夏州開放優質資源,有效解決當地電商發展中存在的資源受限、物流成本過高等問題,同時積極引進上游供應鏈合作商赴臨夏州設立扶貧車間,解決無貨可賣的問題。二是打造培訓平臺。扶貧先扶智,從培養電商人才入手,中達電商累計選派596名學員到廈門開展培訓,讓學員迅速掌握電商運營技巧,其中建檔立卡戶230人。三是打造就業平臺。目前在冊電商就業人員22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0人,工作三個月以上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最高月收入達2.7萬元。四是打造創業平臺。通過創業導師團隊的激勵和言傳身教,轉變學員思想觀念,激發創業致富意願,推動致富帶頭人隊伍的培養,湧現了趙順娟、陳珍珍等一批優秀創業能手(建檔立卡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廈門援臨工作隊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重要論述,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統籌資源,加大幫扶,積極推動“造血式扶貧”,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爲臨夏州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w1IIGeajW\"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99\"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蘭州晚報記者現場提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者:\u003C\u002Fstrong\u003E福州幫扶定西創新了一些模式,請問具體體現在哪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wX3qw4aoe\"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34\"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福州定西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陳曾勇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陳曾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2017年福州定西建立扶貧協作關係以來,福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傳承閩寧協作成功做法,創新福州定西“456”扶貧協作模式,充分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結合定西市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羣衆苦幹的“三苦”精神,切實履行對口幫扶責任,聚焦深度貧困,真幫實扶、真抓實幹、全力攻堅,全力以赴助力定西打贏脫貧攻堅戰。榕定雙方凝聚合力、深度協作,“對標定西所需、傾盡福州所能”,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務實協作。三年來,福州市縣兩級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73億元(2017年0.98億元,2018年2.52億元,2019年3.23億元)、引導社會各界捐贈資金1.22億元,幫助實施各類項目413個,帶動4.84萬貧困人口脫貧,在加速定西脫貧攻堅進程中發揮了特殊重要的助推作用。在三年時間裏,定西市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2016—2018年,貧困人口由46.36萬人下降到23.9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7.65%下降到9.12%,有267個貧困村實現了脫貧退出,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生態扶貧、勞務扶貧、產業扶貧、惠農資金監管網等創新工作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並在全國推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態扶貧打造綠水青山。\u003C\u002Fstrong\u003E福州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建親自謀劃並推動的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經驗運用到定西市生態扶貧協作中,始終將改善生態作爲扶貧協作的內容之一,通過建設福州•定西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項目,創新生態扶貧模式,實現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的有機統一。三年來,福州市累計投入生態幫扶資金4459萬元,幫扶定西建設生態林超過11000畝,兩市共同組織編制並實施《福州•定西東西部協作生態扶貧規劃(2018-2020年)》,打造集“生態、觀光、旅遊、休閒、示範、科研”六位一體的萬畝生態林。已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270人次參加務工,並通過從事撫育、管護工作進一步增加勞務收入,直接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170多萬元。今年1-6月福州幫扶定西造林4540畝,其中安定區生態林三期項目完成造林2823畝,通渭縣面山綠化、生態扶貧同心林示範基地完成造林1717畝,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勞務輸轉創新“福州模式”。\u003C\u002Fstrong\u003E福州市始終把勞務協作作爲一項重要抓手和重要渠道,深入實施“十百千萬計劃”,着力強化各項穩崗措施,努力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環境留人”。今年已轉移定西建檔立卡貧困戶1870人到福州就業、佔任務的103.89%。三年來,福州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扶持措施,構建了較爲完善的政策服務保障機制,今年福州市又出臺新政策,將定西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首次來榕穩定就業連續滿3個月崗位工資補貼提高到3000元;穩定就業連續滿6個月的,再補貼9000元。春節前後,福州市組織53家企業赴定西七縣區,深入50個鄉鎮、5個村舉辦推介活動62場,提供崗位信息1.2萬個,發放就業扶貧宣傳材料近3萬份。福州市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多措並舉夯實穩崗措施,組織企業到福州火車站爲定西籍務工人員接站、安頓,在企業入職後,注重人性化管理,通過採取發放交通補貼、崗位補貼、生活補助、設立定西風味食堂窗口,提供免費的集體宿舍、“夫妻房”等措施,讓定西員工喫得慣、住得好、留得下。與此同時,福州市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在編制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騰出一定名額定向招考定西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三年來,先後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定向招錄227名定西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其中82人到金融、通信、地鐵等國企單位工作。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的高度讚譽,認爲這是“開了全國先河,是拔窮根、挪窮窩、治窮病的一個重大創新舉措”,不斷創新東西部勞務協作“福州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智慧平臺助推精準監督。\u003C\u002Fstrong\u003E福州市把獲評“中國廉潔創新獎”的項目——福州惠民資金網複製推廣到定西,建成了集業務監管與信息服務於一體的惠農資金監管系統,將精準監督延伸到羣衆指尖,有效破解了扶貧資金髮放“最後一公里”問題,大大提升了羣衆對各項惠農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今年1月24日定西扶貧惠農資金監管網正式開通上線運行,把相關單位資金的撥付、發放、使用納入監管範圍,把各項惠民政策補貼“曬”在網上,實現透明公開。羣衆可通過互聯網、微信公衆號、手機APP等多種方式訪問網站,使用姓名或身份證號碼,按補助項目、按鄉鎮地圖導航查詢等方式,實現對本人或者他人各類補貼資金的實時查閱。目前,定西市惠農資金平臺共公開扶貧資金信息1190餘萬條,涉及資金近130億元,點擊量突破2100萬人次,發現各類疑似問題數據11.54萬條、初步覈實2.5萬條、立案31件,問責處理1203人,追繳違紀資金320餘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u003C\u002Fstrong\u003E近年來,福州市在助力提升馬鈴薯、中藥材、草畜等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採取引進來的辦法,在定西培育發展菌草產業。2017年在國家菌草中心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實現從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的全流程技術服務,爲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持。三年來,共投入資金1581萬元,種植巨菌草11837.7畝,平均畝產6.7噸,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800戶。此外,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由福州引進落戶在安定區石泉鄉食用菌扶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957萬元,帶動8個貧困村、334戶貧困戶增加收入。在隴西縣先後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1400萬元,建成香菇生產基地34處,帶動貧困戶927戶,戶均年增收入1.5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我們要以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爲目標,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履行政治責任,借鑑先進經驗,全力以赴、盡銳出戰,全心投入、全面強化,爲定西市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nx32bxAPob\"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99\"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甘肅省電視臺文化頻道記者現場提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記者:\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都知道隴南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城市,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被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爲複雜的寶貝地帶,青島在幫扶隴南的過程中,是如何幫助隴南市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aToF2AjpEE7B\"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13\" alt=\"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聞發佈會實錄(文+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青島市駐隴南市掛職幹部工作組副組長苑曉輝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苑曉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由青島市對口幫扶隴南市,自2017年2月青島隴南開展東西扶貧協作工作以來,青島市與隴南市結對攜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推進東西扶貧協作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上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政策、資金、資源、人才、企業等要素稟賦和區域優勢的疊加效應,精準聚焦、創新舉措,取得較好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依託豐富的產地資源,搭建產業平臺。\u003C\u002Fstrong\u003E青島市搭建了工商聯、商會組織、國有企業和各區市參與的赴隴投資信息交流平臺,建立部門、區市聯動的項目引進落地調度制度,積極推介隴南資源優勢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共組織120批次180餘家企業赴隴南投資考察。隴南市專門出臺《隴南市經濟開發區青島產業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爲青島企業入駐隴南創造條件。目前,在兩地共同努力下,已經達成產業合作項目89個,落地項目33項,協議資金5.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810萬元,直接帶動和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協作地5494人脫貧。其中,位於隴南成縣的青島產業園的利和萃取項目計劃10月份投產,將實現稅收8000餘萬元。青島西海岸新區援助800萬元建設的隴南市武都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吸納貧困戶在園務工40餘人,帶貧300餘戶;青島高新區援助1000萬元建設的隴南科創孵化園項目主體已經封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依託優質的產品資源,搭建流通平臺。\u003C\u002Fstrong\u003E大力開展“隴貨入青”消費扶貧,截至2018年累計銷售隴貨5341.27萬元,帶動2529名貧困人口脫貧。經貿洽談展銷:在青島舉辦市、區(市)、鎮(街道)三級聯動的迎新春隴南農特產品展銷會,隴南市43家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青島市50餘家大型集團和龍頭企業簽訂了近500萬元的代銷訂單。龍頭企業代銷:青島軍民融合食品保障有限公司與隴南市簽訂了長期購銷合作協議,開創了軍民融合助力東西扶貧協作的新模式;青島市總工會向全市200萬職工發出號召,倡議會員購買隴南農特產品,青島交運集團、青島旅遊集團、青島國際機場集團等大企業主動擔當,隴南農特產品已經進入千家萬戶,送上百姓餐桌。商超平臺營銷:結對區市均設立了農產品專賣店,兩地先後在青島組織開展經貿洽談、農特產品暨電子商務推介活動8次,2018年雙十一,僅青島萊西市與隴南兩當縣在青島舉辦的消費扶貧,一分鐘銷售額就超過了50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依託多彩的旅遊資源,搭建推介平臺。\u003C\u002Fstrong\u003E結對幫扶以來,兩地搶抓蘭渝鐵路通車、隴南機場通航的有利時機,在青島先後舉辦“青島隴南周”等旅遊宣傳活動七次,青島市將隴南市作爲幹部職工療休養重點目的地,山東銀華甘肅山海文化旅遊、青島寶龍國旅等15家青島旅遊企業在隴南註冊公司開展業務,青島報業集團和青島鐵路國旅開通首趟旅遊專列,組織800名遊客赴隴南深度遊,隴南旅遊資源在青島已經“廣而告之”,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扶貧協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扶貧協作工作部署,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創新驅動、精準發力,推動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取得新成效,爲助力隴南協作地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主持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謝謝回答。記者問答環節就到這裏。希望新聞媒體繼續關注我省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加大對我省脫貧攻堅的宣傳報道力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今天的發佈嘉賓。感謝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0167326976906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