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仗義執言的汲黯和與人爲善的鄭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汲黯和鄭莊,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兩位河南老鄉,一個是濮陽人,一個是周口淮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因爲一件事,汲黯徹底激怒了漢武帝。

"\u003Cp\u003E李離是晉國晉文公的司法部長,捨身取義的壯舉更是驚天動地。說的是,一次李離誤聽人言,錯判處死了一個無辜者。知道真相後,李離就把自己關進監獄並判自己死刑。像這類錯判無辜造成冤獄的事情,自古至今似乎屢見不鮮,事後追責的做法也是千差萬別,像李離這種主動擔責的應該少之又少。晉文公看到執法如山的大臣來真的了,也主動給臣子鋪臺階下:“官分大小,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的處罰有輕有重,這個案子是下級官吏沒搞清情況犯下的錯,你沒犯罪,寫個檢討或者給個行政處分就行了。”同樣自律嚴謹的李離卻沒有領國王的情,他說:“我身爲司法部門長官,平時並沒有把官位讓給下屬,我領受的高薪也沒分給下屬,現在出事了,是我誤聽人言下令錯殺了人,卻找替罪羊,把罪責推到下屬身上,這種做法我可沒聽說過。”晉文公再次諄諄開導:“發現錯案,你這當領導的自以爲有罪,是不是我這最高領導也有罪呢?”李離說:“司法工作本身也有法律監督,錯判無辜者什麼刑自己就該受什麼刑,錯判死刑自己也該領受死刑。因爲大王相信我不會判錯案才讓我當這個司法最高長官,現在我判錯案殺錯了人,論罪就該處死,還有啥好說的。”於是,李離拔劍自刎而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仗義執言的汲黯和與人爲善的鄭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汲黯和鄭莊,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兩位河南老鄉,一個是濮陽人,一個是周口淮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個人都是名門之後,汲黯的先祖曾是戰國時期衛國國君寵信的大臣,他家幾代人都從政,汲黯的從政起點是經他爹保舉被漢景帝任命爲太子騎警;鄭莊的先輩曾做過西楚霸王項羽的將領,後來歸順漢王劉邦又因直呼項羽名諱而被驅逐,鄭莊的發跡是從成功解救身陷危難的梁孝王手下將領張羽有了名望,進而被漢景帝任命爲太子隨從,與汲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個人都信奉黃老學說,都一度做過相當於九卿的高官,似乎都不善於官場投機取巧,都有仕途半道被罷官的經歷,都是清正廉潔、品行高尚的官員,身後都沒有給後人留下多餘的錢財,而且身後留下的好名聲都福廕子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點說汲黯。漢武帝初立時,汲黯被派到南方視察東越一帶越人內部爭鬥事件和河內郡失火事件。回來覆命,他對兩個事件都輕描淡寫地一提而過,倒是把自己假傳聖旨救濟災荒的事進行如實稟報,說視察途中看到河南因連年旱災水災造成羣衆飢寒交迫的慘狀,他就擅自用朝廷符節命令河南郡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請求皇帝懲處罪過。漢武帝不但沒降罪,反而提拔他做滎陽縣令。汲黯覺得小小縣令不是他的志向,乾脆託病回了濮陽老家。漢武帝聽說後,召回汲黯讓他做中大夫。汲黯在朝中直言相諫、不留情面,很快又被調整到東海郡做太守。讓朝廷沒想到的是,一年多時間,汲黯採取清靜無爲的辦法進行管理,東海郡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廣受一方讚譽。漢武帝聽說後,又把汲黯召回朝廷,提拔他爲相當於九卿之位的主爵都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汲黯在朝中不懂得趨炎附勢,常常仗義執言、愛憎分明、率性而爲,有時連皇帝老子的面子也不顧。比如對太后的弟弟、當朝丞相武安侯田蚡,其他高官顯貴都是行跪拜之禮,主爵都尉汲黯只是拱手作揖爲禮。一次,漢武帝向滿朝文武描繪招攬天下文學、儒學大家而用之的藍圖,不識時務的汲黯當場潑冷水:“陛下內心慾望太多,表面上又要做出施行仁義的樣子,哪能做到像堯舜治理天下的成就呢?”漢武帝當場被噎得說不出話,退朝後大罵汲黯“太過分了,這傢伙憨頭憨腦實在是笨透了!”大臣們也紛紛指責他,但汲黯的理論是:“天子任命三公九卿,就是讓我們協助他治國理政的,難道可以一味地阿諛奉承使聖上陷於錯誤嗎?我們已經身居高位了,縱然愛惜身家性命,也不能不盡責而玷污國家的聲譽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虧漢武帝是相對英武開明之君,他也知道汲黯心底無私、磊落坦蕩、敢講實話,稱其爲“社稷之臣”,因此對汲黯愛恨交織、敬重有加,敬重程度甚至超過對待大將軍衛青、丞相公孫弘。但信奉道家黃老學說的汲黯與朝中信奉儒家學說的廷尉張湯、丞相公孫弘總是頂牛,汲黯曾當面罵亂改高祖制定的法令、讓百姓遭受痛苦的張湯“一意孤行,你將會落個滅門滅族、斷子絕孫的下場”。但隨着漢武帝越來越看重以儒家學說治理天下,張湯、公孫弘們也越來越受到賞識,不知變通的汲黯常讓他們如芒在背。一次,別有用心的公孫弘建議漢武帝,讓刺兒頭汲黯改任掌管京師重地皇親國戚雲集、矛盾錯綜複雜的右內史之職,汲黯在最難乾的右內史任上一干就是好幾年,竟然無可挑剔,就連大將軍衛青都佩服汲黯是有見地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不善協調關係的汲黯官職一直原地不動,眼看着原來比他官小的、甚至他原來的下屬,還有最看不起的張湯等,官職都蹭蹭叫往上升,汲黯也發牢騷,甚至對着漢武帝表達不滿:“陛下提拔官員如堆積柴火啊,總是後來者居上。”弄得漢武帝背後罵汲黯“這傢伙不學習提高,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因爲一件事,汲黯徹底激怒了漢武帝。在漢匈戰爭處在膠着時期,匈奴渾邪王突然決定率兵投靠漢朝,漢武帝大喜過望,不惜勞民傷財隆重歡迎來降的匈奴將士。汲黯看不下去,直言這是“庇其葉而傷其枝”。漢武帝對此妄議之舉終於忍無可忍,幾個月後找個藉口問罪,免了汲黯的官職,解甲歸田。過了幾年,漢武帝又想起歸隱田園的汲黯,重新起用讓其當淮陽太守。汲黯一開始堅決請求不接受,被漢武帝一句“嫌官小嗎?很快就會召你回來。淮陽治亂需要借重你的威信”而強行上任。汲黯在淮陽,像當年治理東海郡一樣實行無爲而治,淮陽很快政通人和。漢武帝感念汲黯的忠誠和賢能,讓汲黯享受諸侯國國相級待遇,繼續擔任淮陽太守,直到去世。之後,朝廷將汲黯的弟弟、兒子、表弟等都提拔爲大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說鄭莊。鄭莊喜歡結交朋友,與人爲善,助人爲樂。早在漢景帝時期任太子隨從時,每到休假日他就會到長安城郊外與朋友相聚,常通宵達旦地玩。他尤其喜歡結交德高望重的前輩,只要聽說哪裏有高人,都會立即去拜訪。漢武帝繼位,鄭莊逐漸得到提拔,相繼擔任過魯國中尉、濟南太守、江都國相,一直做到九卿之位的右內史。只是後來,在朝廷重臣田蚡和竇嬰的內鬥中,由於站位不準,被漢武帝降職,最後任大農令。鄭莊爲官從不擺官架子,對來客都熱情相待。每次上朝,他都會向皇帝稱頌天下的賢人、舉薦各方人士和自己賢能的屬下,而且都說得親切有味,常常稱道被舉薦人的德行勝過自己。與各級官員說話,鄭莊總是謙虛禮貌,小心翼翼。因此,清正廉潔的鄭莊是朝中公認的好人,乃至朝野流傳起一句順口溜:“鄭莊鄭莊,出門千里,不用帶糧。”然而,一生小心翼翼的鄭莊因爲自己舉薦的官員犯事,受到牽連,被免官成爲老百姓。最後,漢武帝看在鄭莊年紀大、一生清廉勤勉的分上,委任他做了汝南太守,幹了數年終老在任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見聞曰:這些2000多年前湧現的個性官員身上,無不閃爍着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初始的光芒。尤其是公儀休、石奢、李離,生活在法治剛啓蒙還不健全的古代,竟有那麼以身作則、剛烈嚴謹的從政觀念,不能不讓人唏噓感嘆。如果他們生活在後來的後來,又當如何呢?而現在的現在,我們又該從這些先人身上汲取什麼能量呢?\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0579908120417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