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些事兒有了新進展,和每個攀枝花人息息相關!

大家關心的就是日報君關注的!

近日,

你關心的這些事兒有了新進展!

老舊小區改造、

觀音巖引水工程、成昆鐵路複線、

攀大高速中壩大橋建設

……

趕快拿好小板凳,

日報君要開播了~

攀枝花民生工程進展情況

老舊小區換新顏

居民點贊笑開顏

作爲全國15個、全省唯一一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城市,攀枝花瞄準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和軟肋,從羣衆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組織、自管委主導、居民參與”的工作機制,集中力量破解改造過程中遇到的“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三道難題,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使老舊小區換新顏,居民笑開顏。

改什麼?

先民生再提升 補齊民生短板

前不久,西區玉泉街道河石壩社區春風巷小區告示欄中的一則消息,吸引了小區居民駐足圍觀。原來,老舊小區改造之後,煥然一新,小區物業管理成本提高,從每月7元提高到每月20元。許多居民看到告示後,積極找到自管委委員薛大貴,主動把一年的物業費交到他手中。

春風巷小區的房屋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共有7棟、235戶、508人,居民大部分是改制企業職工。這個“資深”老舊小區長期以來沒有休閒廣場,水電管網破損,道路坑坑窪窪,每月7元的物業費都要挨家挨戶上門收取。

變化始於2017年。

攀枝花搶抓納入全國老舊小區

改造工作試點城市機遇,

將春風巷小區列入改造項目加速推進。

改什麼?

“先民生再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關注的點上發力,小區缺什麼就補什麼,羣衆需要什麼就完善什麼,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社區黨委書記李世春和小區黨員一起,向居民宣傳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徵求大家對改造項目的意見。

“房屋年久失修,房頂要做防水,解決漏雨問題。”“爬坡上坎的,臺階太陡。”“沒有一個像樣的廣場活動下筋骨。”“各種弱電亂牽亂設,安全隱患大。”……在爲期2個月的入戶中,小區黨員徵詢意見、集思廣益,瞭解居民需求。  

很快,在社區的協助下,小區拿出了改造方案,得到了業主的贊同。

“老舊小區改造以人爲本,符合我們的實際,重點是解決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小區業主唐寧喫了一顆“定心丸”,他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改造保留了以前的紅色磚牆,更注重內在氣質的提升。

怎麼改?

多方參與共建 居民唱主角挑大樑

“改造內容是我們一起商量決定的,連小區裏的樹木都是我們認養的。”年過七旬的張太西大爺回憶一起動手扮靚家園的過程,感到無比自豪,“我們每一位居民都是小區的美麗締造者,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再辛苦都不是事兒。”

道路平整、燈光明亮、弱電入地、綠化規整、安裝了防護欄和監控……原本環境質量和基礎設施功能不斷下降的老舊小區,在去年經歷改造之後煥然一新,內在氣質不斷提升。

社區堅持“共治共管,共同締造”理念,讓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激發了居民改造、維護、管理的熱情。

改造過程中,“共同”二字是關鍵和核心。小區充分發揮了自管委的主導作用,開門納諫徵集“金點子”,多方聽取居民的意見,評議改造內容,確定改造方案。改造前問需於民,達成共識;改造中問計於民,形成共建,做到居民滿意才通過。

說起改造前的準備工作,身爲自管委委員、有着52年黨齡的老黨員薛大貴記憶猶新,“在社區的組織下,自管委的黨員入戶,問計於居民,最終找出需要改造的短板4處。”

改造前,路燈安裝的個數讓居民困惑。路燈安裝多了,怕電費高;安裝少了,怕起不到作用。當時,薛大貴提出要使用節能效果好的路燈,讓居民放心。如今,環境美了,小區亮了,百姓收穫了幸福感。

“自己的家園,自己做主,我們讓居民真正參與進來,變要我建爲我要建,匯聚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談起變化,薛大貴很興奮,“大家有力出力,有智獻策。短短7個月的時間,改造就順利完成,這是之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

如何管?

居民共治共管 提升小區治理能力

9月25日,喫完早飯的陳興國開始投入早晨的工作。他清掃了小區公共區域的衛生,隨後在小廣場的健身器材上邊鍛鍊身體,邊和居民拉家常。

陳興國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每天只要有空,他就在小區轉幾趟,清理小區內的垃圾雜物。“小區環境改善了,不僅居民住得舒心,還能喚起大家共建家園的熱情。”陳興國告訴記者,小區自管委承擔小區後續管理事務後,有許多熱心居民積極參與,小區的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在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我們注重管理,努力探索推動無物業老舊小區的治理模式從‘靠社區代管’向‘共治共管’轉變,完善小區後續自治管理,解決改造後期管理難題。”李世春說。

如今,在自管委裏,從幾位老黨員“挑大樑”,到一羣年輕黨員加入其中,再到小區居民全面參與共治共管,春風巷小區實現了舊貌換新顏,成爲攀枝花老舊小區治理工作中的一個探索和樣本。

攀枝花重大項目進展情況

爲有源頭活水來

——觀音巖引水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8月23日,金沙江大道西段灰老溝橋下方電弧閃爍,施工機械和工人們手中的工具合奏的“交響曲”在河谷低處迴盪;8月31日,一條巨型管道在灰老溝管橋中間段位碰頭;9月10日,隨着河門口水廠至炳草崗水廠段原水管線試通水順利完成,實現了觀音巖引水工程至炳草崗水廠的通水目標。

施工人員焊接主管道。

作爲觀音巖引水工程貫通西區與東區之間的重點標段,攀枝花觀音巖引水工程第四標段提前3個多月實現了主管道具備向主城區通水的條件。

“該標段起點新莊橋,終點南山路口,全長6.94公里,工程總造價1.76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97%,土建部分已全部完成,管道支線預計今年底收尾。”觀音巖引水工程第四標段施工現場負責人徐子洪介紹,自2015年11月項目正式動工以來,施工人員全力以赴,戰高溫、鬥汛期,克服了項目標段多處橫穿公路幹線及人員密集區的難題,在保證交通分流、居民正常生活、企業正常生產、商鋪正常營業的前提下,確保了工程施工穩步推進,控制性節點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建設觀音巖水電站可充分滿足攀枝花市的電力需求,然而,水電站的建設也導致我市城區40%水量的取水源頭無法正常工作。同時,因金沙江攀枝花段取水口和排污口交錯分佈,存在飲水安全隱患。加之隨着城市發展,我市當前規劃的花城新區城市生活供水水源難以滿足城市用水需求。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5年8月8日,作爲我市水利史上投資最多、規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覆蓋區域最廣的水利民生工程——觀音巖引水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作爲我市重大民生實事,觀音巖引水工程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開工建設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級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攀枝花市原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緊緊圍繞“搶進度、控質量、抓安全、保通水”要求,強力推進觀音巖引水工程建設,繼2017年12月26日實現全線第一段——西區段格里坪水廠通水後,2018年6月26日實現河門口水廠通水,全面完成西區通水目標。今年9月10日,實現了炳草崗水廠的通水目標。2019年6月底,預計全市13個目標水廠將實現全線通水。屆時,將徹底提升我市城區人口水利供水質量及供水保障率。

目前,觀音巖引水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86億元,2018年1至8月完成投資1.1650億元,累計完成43.88公里線路建設,共安裝管道74.21公里。

千山萬嶺重飛渡

——記成昆鐵路複線攀枝花境內控制性節點工程

9月23日,記者在成昆鐵路複線冉家灣隧道連接五一路特大橋施工現場看到,施工機械正在對隧道洞口樁基進行開挖,隧道正前方一座座橋墩向仁和區普達方向延伸。施工現場旁,炳仁線互通立交橋上車輛穿行,公路橋與鐵路橋並行而建,形成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米易至攀枝花段MPZQ-3標段正線長14.844公里,聯絡線長16.896公里,項目總造價15.93億元。”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米攀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22日,全國在建跨度最大雙線鐵路矮塔斜拉橋——攀枝花金沙江大橋順利合龍,剩餘附屬工程仍在繼續。3標段區間保安營隧道、冉家灣隧道、五一路特大橋、普達越行站、仁和溝車站大橋等5個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其中,仁和溝車站大橋、冉家灣隧道預計今年底實現橋樑合龍、隧道貫通

成昆鐵路複線工程建設最新進展顯示,米易至攀枝花段是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其中,高52米的金沙江大橋橫跨兩個巨大橋墩延伸473.5米,保安營隧道下穿尾礦庫、高瓦斯地段。

作爲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成昆鐵路複線向北接寶成鐵路,向南與以昆明爲起點的東南亞鐵路接軌,不僅打通我國西南路網的“任督二脈”,更成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連接東南亞貿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該線路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全長900公里。攀枝花至昆明段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攀枝花至成都段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從攀枝花2小時內可到達昆明(300公里),4小時內可到達成都(600公里),實現“與滇中城市羣兩小時經濟圈、與成都經濟區四小時經濟圈”。

截至目前,成昆鐵路複線攀枝花境內海控灣特大橋、金沙江大橋、總髮隧道、營盤山隧道等一批控制性節點已相繼完成主體工程。

攀大高速中壩大橋

建設

穩步推進

在全長41公里的攀大高速攀枝花境內標段,每天千餘名施工人員、500臺(套)大型機械設備奮戰建設工地,自2015年底開工建設以來,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宋俊康/攝

近日,小編在攀大高速公路中壩大橋T型樑架設現場看到,施工人員們幹得熱火朝天,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截至目前,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四川境)中壩大橋已完成樁基178根,承臺40個,T型梁已架設63片,佔設計總量的27%,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李永忠/攝

攀大高速(四川境)全長約41公里,有互通5座、橋樑19座、隧道5座,橋隧比達到81%。項目採用四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建成後,攀枝花到大理的路程將從6個多小時縮短到兩小時,成爲我省南向出川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我省經雲南省連接東盟地區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記者:江瀟 李剛 實習生 白建偉

編輯:李坷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