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首次組隊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即獲得獎項,馬術俱樂部越來越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河北省民族馬術運動揚鞭開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cN6lNA0ueNpI\" img_width=\"750\" img_height=\"678\" alt=\"首次組隊參加即獲獎 河北省民族馬術運動揚鞭開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河北代表團騎手張寶龍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上項目馬上拾哈達比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來自安平八駿衡通馬術俱樂部的7名隊員組成的河北省馬術隊參加了這次比賽,這是河北省首次組隊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馬術比賽。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首次組隊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即獲得獎項,馬術俱樂部越來越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河北省民族馬術運動揚鞭開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cN6lNA0ueNpI\" img_width=\"750\" img_height=\"678\" alt=\"首次組隊參加即獲獎 河北省民族馬術運動揚鞭開跑\" inline=\"0\"\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河北代表團騎手張寶龍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上項目馬上拾哈達比賽。 新華社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7月17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賽場,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術項目比賽結束。6天的時間裏,305名運動員身着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跨着駿馬馳騁在藍天碧草間,展示了他們的馬上功夫和競技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來自安平八駿衡通馬術俱樂部的7名隊員組成的河北省馬術隊參加了這次比賽,這是河北省首次組隊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馬術比賽。最終,蒙古族選手亞輝駕馭他的坐騎壁虎,爲河北省奪得歷史上首個全國民族運動會馬術比賽獎項——跑馬拾哈達項目二等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備戰7個多月馳騁全國民族運動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全國民族運動會馬術項目比賽包括民族賽馬、走馬、跑馬射箭和跑馬拾哈達等,河北省馬術隊參加了民族賽馬(3000米、5000米、8000米)、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3個大項的比賽。”省馬術隊教練烏力吉木仁介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族賽馬、走馬等馬術速度賽主要是比拼速度,選材相對容易;跑馬拾哈達、馬上射箭不僅要講速度,還要求有技巧,選材較難。烏力吉木仁說,這次河北省馬術隊參賽的7名隊員中,4名參加馬上射箭、馬上拾哈達兩個項目比賽的選手培養很不容易。他用了幾個月時間,遍尋馬術基礎好、技術強的“苗子”,才找到了10名隊員,經過兩個月試訓遴選,最終留下了這4人,亞輝就是其中的一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兩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籌備,河北省馬術隊配齊了人員和馬匹,將“家”安在了近年來着力推廣馬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衡水安平。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省體育局爲訓練和比賽提供了經費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隊伍成立時間短,備戰全國民族運動會只有短短7個多月時間,隊員們爭分奪秒地進行訓練。今年29歲的亞輝告訴筆者,他自小就愛好騎馬,跑馬拾哈達以前經常玩,但系統、規範的訓練從去年纔開始。“我們每天5點多起牀訓練,上午4個小時,下午3個小時,馬跑得飛快,手都練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這些辛苦對於熱愛騎馬的隊員們來說不算什麼。今年26歲的蒙古族小夥敖日格樂是亞輝的隊友,此次參加了民族賽馬5000米比賽。“每當策馬飛奔的時候,那種與馬兒融爲一體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他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訓練的日子裏,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人或者馬受傷。今年5月,敖日格樂的坐騎“八駿榮耀”——一匹6歲的棗紅色半血馬,因爲踢到了石頭,腳部受傷。除了每天獸醫給它打針外,敖日格樂還給它冰敷、做腿部按摩,足足用了一個月,馬兒才能再次參加訓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挺焦慮的,既擔心馬兒的健康,又害怕耽誤訓練。”敖日格樂說,幸虧“八駿榮耀”的腿恢復如初,他又可以跨到馬背上,和它並肩作戰。爲了備戰本次全國民族運動會比賽,他們今年春節期間照常訓練,自隊伍成立以來他就回過一次家。雖然這次比賽他沒能像亞輝一樣獲得獎項,但能代表河北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就已經很開心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期待河北民族馬術運動重煥生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馬術運動有着悠久的歷史,在1986年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馬術首次被列爲比賽項目。近年來,馬術運動在我國取得較快發展。本次比賽,除去內蒙古、新疆等傳統馬術強隊外,河南、山西同河北省一樣,也都是首次組隊參賽,其中河南派出2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4個大項11個小項的比賽;山西也派出5名運動員,參加了2個小項的比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術原本在河北省有一定的基礎,但隨着民族地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馬匹不再作爲交通工具,人們參與馬術運動的熱情一度有所降低。”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文教科技處處長耿棟良說,近年來,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北京的馬術產業逐步向河北省擴散、轉移,馬術、賽馬俱樂部在河北省漸漸興起,馬術這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河北省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馬術協會祕書長趙國利介紹說,民族馬術運動娛樂性比較強,所以很有吸引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北省馬術俱樂部有70多家,大多數俱樂部由一些志趣相投的馬術愛好者組成;從比賽來看,河北省馬術運動以速度賽馬或耐力賽等爲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平八駿衡通俱樂部經理魏伯贊說,去年他一接觸到馬術運動後,就被深深吸引,並於當年11月成立了馬術俱樂部。該俱樂部現在擁有178匹馬,3名資深馬術教練,18名馬術運動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毋庸諱言,河北省馬術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羣衆基礎還比較薄弱,但河北省發展馬術運動的條件並不差。“民族馬術運動要發展,關鍵要培養人才。”烏力吉木仁認爲,河北省豐寧、圍場等地有着豐富的草場資源,適合馬術運動開展,而且河北省境內滿族、蒙古族人口不少,這兩個民族歷史上以善於騎射著稱,後備人才選拔問題應該不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打算在安平縣成立河北省第一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馬術訓練基地。安平縣也計劃成立一個馬術學院,利用10年時間,搭建起國內最大行業技術人才交流、訓練平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賽事引領是推動民族馬術運動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據瞭解,今年6月開幕的內蒙古國際馬術節將持續到10月,每週末都有比賽,僅極富民族特色的蒙古馬越野耐力賽、傳統馴馬比賽、蒙古馬馬王爭霸賽等就達1000餘場。河北省也先後舉辦過中華民族大賽馬、省速度賽馬公開賽、國際馬聯(FEI)耐力達標賽等賽事,但無論從賽事影響力還是賽事數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來,我們將以中華民族大賽馬系列賽事爲核心,配套舉辦常規賽事,建立穩定的賽事組織體系,並逐年增加國際、國家級大型賽事活動。今年計劃舉辦國際耐力資格賽、第八屆全國30公里名人馬主大賽等。”安平縣副縣長張娜說。(記者陳 華 通訊員申智超)\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3731887897037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