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塞班島所在的馬里亞納羣島,地處西太平洋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扼守太平洋航道的咽喉,被日軍稱爲“太平洋的防波堤”。1944年6月15日,美軍調動了中太平洋地區幾乎全部的海空力量和地面部隊,對據守塞班島的日軍發動了歷時25天的“徵糧者”登陸作戰行動,日軍守島兵力基本被全殲,失去了塞班島這一“不沉的航空母艦”。對美軍而言,這打破了日軍的“絕對防禦圈”,爲美軍後續進攻菲律賓、硫磺島、沖繩島以及遠程轟炸日本本土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次登陸作戰作爲二戰太平洋戰場的經典戰役,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938941ba-5c33-4dd1-a71b-c72387ea208c\"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384\" alt=\"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何以衝潰日軍的“太平洋防波堤”\"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縝其計。爲確保塞班島登陸作戰的成功,美軍進行了周密細緻的籌劃設計。在制定作戰計劃方面,美軍歷經14個月的研究設計,計劃準備工作長達3個月之久。自1944年2月起,美軍對塞班島有關地域進行反覆航空照相偵察,準確掌握日軍的島上設防、機場建設及岸灘登陸條件等情況,以此不斷優化完善作戰計劃,並制定了預備方案。在組織臨戰訓練方面,爲了使參戰部隊適應塞班島日軍防禦情況、地形特點和海陸空軍聯合登陸作戰的要求,美軍反覆進行了近3個月針對性訓練和演習。爲檢驗訓練成果,美軍還選擇與塞班島地形近似的毛伊島阿拉埃阿灣和卡胡拉弗島進行了兩次軍規模的登陸作戰演習。在登陸及島上縱深作戰中,美軍基本上是按照戰前演練的戰術組織進攻,從而減少了盲目性,避免了更大傷亡。在後勤補給保障方面,美軍選定距離較近的埃尼威島作爲前進基地,縮短了運輸補給線,減輕了補給困難。爲確保作戰人員及物資能夠順利搶灘上陸,美軍動用了大量的登陸艦艇,並根據塞班島四周多暗礁的特點,爲第一批登陸部隊配備了700餘輛兩棲登陸車,大大提高了登陸速度,對美軍奪佔登陸場發揮了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隱其真。爲保障塞班島登陸作戰的突然性,美軍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戰役欺騙和掩護等行動。從1944年3月開始,美航空兵對日軍在太平洋各島上的海空軍基地實施了廣泛的轟炸,使日軍難以判明美軍進攻方向。同時,美軍又散佈假情報,並加強了在太平洋南方和北方的活動頻率,誘使日軍將防禦重心轉向菲律賓方向。此前,美軍已經攻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防線,此時的日本由於長期的戰爭消耗,加之戰線拉得太長,人力、物資極端匱乏,兵力分散。在有利情勢下,美軍將“逐島進攻”戰術改爲“跳躍式的越島進攻”,決定越過特魯克島,首先進攻塞班島,由此也形成了出其不意的有利戰場態勢。登陸時,美軍還在塞班島的西北方向實施佯動,迷惑了守島日軍,牽制了日軍部分兵力。美軍的欺騙迷惑行動遲滯了塞班島的日軍兵力投送和抗登陸準備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日軍對美軍登陸行動計劃的錯誤判斷,致使防禦準備工作進行得鬆懈、緩慢。此外,美軍還以潛艇部隊襲擊從日本到馬里亞納海域的海上運輸線,毀傷多艘日軍艦艇,擊沉許多輸送部隊、裝備、工事材料的船隻。加之美軍航母編隊\u003Cspan\u003E和潛艇\u003C\u002Fspan\u003E部隊積極出擊,對日本海空基地和海上運輸線實施轟炸和襲擊,使塞班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日軍兵力投送和工事構築都受到嚴重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合其力。爲適應聯合登陸作戰的特點與要求,奪取制空、制海權,美軍對太平洋上日軍各海空基地實施突擊,此舉大大削弱了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海空實力,有效阻止日本空軍對塞班島的支援。登陸作戰開始後,美艦載機羣先後襲擊了硫磺列島、父島列島和關島等地機場,炸燬了日軍幾乎全部岸基飛機,同時也使前來增援的日軍飛機無機場可用。登陸實施階段,美海空軍爲地面部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美軍航空兵、艦炮在實施預先火力準備和支援地面戰鬥時,採取區分任務、地區和時間等要素的方法進行協同。即以航空兵突擊日軍海空力量,艦炮壓制沿海一帶目標;同時,將塞班島及其附近的提尼安島分成7個火力支援區,支援軍艦則分成8個火力支援單位分區實施火力壓制;美軍還進行了詳細的時間劃分,並規定了各種火力的行動空域。基於共同的作戰目標和明確的分工協調計劃,在此後被稱爲“馬里亞納獵火雞”的海空大戰中,美軍重創日軍長途奔襲而來的第一機動艦隊,奪取了絕對的海空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作者單位:陸軍裝甲兵學院指揮系、陸軍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標題:美軍何以衝潰“太平洋防波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清森 趙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衆號cssn_cn。\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126826056913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