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最東部,陝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習稱“隴東”,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開啓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裏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這裏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舉世矚目的《黃帝內經》;這裏是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爲“永遠的紅區”。國家級隴東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富集,是長慶油田的發源地。

  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爲遊覽勝地。其位於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buzhu)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

  周祖陵

  北石窟寺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里處,蒲河和茹河交匯之東岸的覆鍾山下,距市區25千米,爲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於涇川縣東十五華里的南石窟同爲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歷經數十個朝代增修擴建,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羣,是涇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北石窟寺

  南梁革命紀念館坐落於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鄉,原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爲了紀念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展遊擊活動、在此建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而修建的。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首批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南梁革命紀念館

  潛夫山森林公園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城正北潛夫山,潛夫山距今(2008年)有1800多年曆史,公園因東漢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論家王符在此隱居著書《潛夫論》而得名。山上現存王符當年著書之餘親手栽植的古柏百餘棵。2006年被評爲國家AA級旅遊景點。潛夫山森林公園從1987年開始修建,已建成潛夫亭、杏花亭、通明宮、佑德觀、書畫展覽廳、烈士陵園、烈士陳列館、怡園、沁園、悠園、古城牆等景點,園內古柏蒼翠,香氣氤氳,有古柏、國槐等風景樹30多種3萬餘株及各種花卉,五色繽紛,景色宜人。

  潛夫山森林公園

  小崆峒風景旅遊區現已成爲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現有觀音閣、大雄寶殿、無量大殿、歷史碑林、民俗博物館、岳飛滿江紅碑林、岐伯大殿等景點25處。新建隴東農耕民俗文化村、隴東名喫一條街、隴東民俗文化產品一條街、四合院賓館、拓展訓練基地等旅遊項目,景區整體開發完成後,小崆峒成爲隴東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民俗文化博覽中心、地質科研觀光基地和“慶陽黃土風情遊”窯洞民俗博物館首選景區。

  小崆峒山

  雙塔寺遺址和石造像塔位於甘肅省華池縣林鎮鄉張岔村雙塔溝和豹子川河交匯處的臺地上,寺院和兩座石造像塔始建於1156--1189,籌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義校尉,華池寨主李世雄等人,當時名爲"石塔院",後於大安年間又更名爲"興教院"。雙塔造型秀麗,結構嚴謹,雕鑿細膩,充分顯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善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華池雙塔寺

  董志原是慶陽市第一大原,也是黃土高原最大的一塊原面,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原。董志原位於六盤山之東,因六盤山又名隴山,故以董志原爲中心的黃土殘原總稱隴東黃土高原。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據考證。數百萬年前,這裏是一片滿布沼澤的稀樹草原,隨着喜馬拉雅版塊的升高,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的形成,西伯利亞的狂飈搬來層層黃土,形成了先在的黃上高原。

  董志原

  2011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評比中,慶陽市作爲唯一一個西北部城市入圍,2012年,慶陽繼續入圍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