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指导老师)、张驭龙、潘晓欣、张恩闰、陈俊杰、陈儒锋

说明:作者用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的名作《荒原》为作品命名,亦是借用象征主义语境进行创作和表达。在世人的审美中,“荒芜”之美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罗马古城墙上的荒草,玉门关外戈壁滩上的枯树,以及日本院落中的枯山水,都是这一审美类型的例证;它牵动了人类对于自我存在以及跨越时空的思索与感悟,提供内心世界对于孤独和悲壮的精神满足,亦是“诗意”最经典的表达;然而,代表着现代社会的工业架构对其构成挑战,那似乎是更为冰冷和孤独的存在,足以让“诗意”无处安身。作品用工业架构承接“荒芜之美”,构成这一矛盾体的直接对话,象征着后工业时代以来那些无从寄托的“荒原”。

荒原 钢材、草/竹子 尺寸可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