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曾有過遺忘,出門忘帶鑰匙或錢包,忘記東西放在何處,忘記繳納水電費,忘記自己設定的密碼,忘記剛剛見過面的人名字,甚至一段時間內可能還頻繁發生,爲此深感苦惱。 怎麼回事,老了嗎?明明正值壯年,爲什麼腦子就不管用?纔剛年過半百,難道就要開始老化?會不會患上老年性癡呆?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瞭解並戰勝健忘,無疑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浦南醫院神經內科王宇卉醫生。

爲什麼能記,爲什麼會忘

要搞清爲什麼容易健忘,先理解記憶和遺忘的關係。

王宇卉醫生指出,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而遺忘,則是一種記憶的喪失,同時也是鞏固記憶的一個條件。如果不遺忘那些不必要的內容,要想記住和恢復那些必要的材料是困難的。

從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並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夠變成長時記憶;即使長時記憶,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出現遺忘。因此,偶爾遺忘實屬正常,無需多慮。

健忘症與癡呆

有些人經常忘東忘西,因而患得患失,深怕自己已是老年癡呆症初期,事實上,健忘和老年癡呆是兩碼事。

在醫學上,健忘症是大腦的思考能力暫時出現了障礙,被稱爲暫時性記憶障礙。而癡呆是由於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持續性智能損害綜合徵。

王宇卉醫生解釋,健忘症是隨着年齡增長大腦功能衰退的正常過程,其症狀隨着時間的發展會自然消失;而有時症狀相似的癡呆,則是病理性的腦器質性認知障礙,是整個記憶力出現嚴重損傷所致。

這兩者的本質區別,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記憶力變化

健忘症者對做過事情的遺忘是部分性的,通過提示可使回憶得到改善;而癡呆的遺忘則是完全性的,即使經過提醒也記不起來。初始是記不住最近發生的事情,學習新東西的能力下降,慢慢地遠期記憶力也差。

2)認知能力

健忘症者雖然記憶力下降,但對時間、地點、人物關係和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絲毫未減;而癡呆患者卻往往不知身在何處,分不清上下午和季節,找不到回家的路,嚴重時甚至不認識親人。

3)生活能力

健忘症者雖會記錯日期,有時前講後忘,但他們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而癡呆患者隨着病情加重,會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4)情緒變化

健忘者擁有七情六慾,且與以往一樣沒有變化;而癡呆患者的情感世界則變得與世無爭、麻木不仁,也有的表現與以往相反,例如原來開朗健談的人變得少言寡語,以前非常大方現在變得非常小氣。

5)思維變化

健忘者對於記憶力下降相當苦惱,常使用備忘錄等提醒以免誤事;而癡呆患者毫無煩惱,思維越來越遲鈍,言語越來越貧乏,反應遲緩,缺乏幽默感。幽默多彩是區別生理性健忘與癡呆的重要標誌之一。

爲什麼會健忘

健忘的原因是什麼?王宇卉醫生指出,健忘症大多是由於外環境和內環境兩方面因素造成的。

電子產品的頻繁使用和過度依賴使大腦缺乏鍛鍊;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喝酒、抽菸對神經的傷害;

生活工作太忙碌、壓力太大,通宵加班、讀書、狂歡笙歌等非常普遍,均會導致記憶力和計算能力下降;

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等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也會顯著影響記憶功能;

一些藥物,如治療感冒和過敏用的抗組織胺劑、降血壓藥、止咳藥、暈車藥、安眠藥和鎮痛藥等對腦力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還要特別注意的是睡眠,失眠會使大腦長期處於弱興奮狀態,極不容易接納外來信息,無法將記憶固化,還會丟失某些信息元,是健忘的罪魁禍首,長期持續還會引發心理障礙。

愈老愈聰明並非不可能

雖然健忘症更容易發生於老年人,但實際上與年齡並無必然聯繫。很多人都有健忘,這種暫時性健忘其實是正常的,往往可以改善,愈老愈聰明也並非不可能。

王宇卉醫生總結,以下策略有助於改善健忘症狀:

1)經常有規律的運動

要想頭腦好,身體要強壯。運動能夠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延緩大腦老化。

推薦多做有氧運動,特別是需要複雜協調動作的運動,如跳舞或打網球等。

2)健康飲食

注意營養均衡,多喫益腦食品。甜食和鹹食是造成記憶力低下的元兇,要少食;而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是大腦新陳代謝不可或缺的物質,乙酰膽鹼是大腦完成記憶所必需的,要多食。

3)勤於用腦

大腦也遵循“用進廢退”這一生物界發展的普遍規律,多動腦不僅不會使大腦累倒,還會愈用愈靈,勤奮工作和學習往往可以使人的記憶力保持良好狀態。

應變能力好、喜歡學習新事物、去新的地方、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高的人,比較容易在老年時維持心智能力。

打麻將、玩橋牌、猜謎等益智遊戲,學新計算機軟件學彈鋼琴等活動,都是讓人老腦不老的腦力運動。

4)保持良好的情緒及睡眠

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對提高記憶力頗有裨益。

大腦存在管理時間的神經中樞,即所謂的生物鐘,工作、學習、活動、娛樂及飲食要有一定的規律,以免造成生物鐘紊亂、失調。

睡眠使腦細胞處於抑制狀態,消耗的能量得到補充,尤其要保證睡眠的時間和質量。

5)善於訓練記憶功能

做事時要集中注意力,要專心而不要貪心,事情一件件地做。日常生活中注重訓練觀察能力,對一定要記住的事情,寫便條、列清單、記行事日曆等,均有助於記憶。聯想、歸類也是良好的記憶習慣。

總之,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健忘,記性差不一定是癡呆,但老年性癡呆必有記憶力減退。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腦功能訓練,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 如果發現老人出現進行性記憶力減退,尤其出現不合情理的現象,如剛出門買菜把買的醬油放回家了,準備做菜時又要出去買菜買醬油;拿着鑰匙卻不知道用它開門,說話顛三倒四、讓人無法理解,學習新事物能力差,切不可粗心大意或胡亂猜疑,而應儘快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及時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儘早干預,減輕危害。

文字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人所有

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