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行知”社会实践团在淄川区太河镇东同古村继续开展支教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努力将传统文化、舞蹈与绘画融入课堂,引导孩子们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以笔作彩,绘画童真

绘画能代表孩子们的心情,表达孩子们所思,描绘孩子们所想。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辛慧鑫、陶靖负责教授同学们美术启蒙。

课程伊始,辛慧鑫通过让大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举手回答“海底有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对海底动物的精细描述。陶靖将所授内容画在黑板上,讲解具体的画法。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授,画出水母、海草等海底动植物。针对小班同学年龄较小的问题,两位老师选择小动物简笔画给同学们讲解。在作画过程中,同学们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画像加上猫的耳朵、猪的鼻子,使自己变成想要变成的小动物的模样;有的同学仔细观察授课的老师,为老师画一幅画;有的专心用多种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充分表现出极大的绘画兴趣和浓厚的表现欲。而后,辛慧鑫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简单叙述自己创作的想法。同学们起初十分害羞,为鼓励大家勇敢表现自己的想法,两位老师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上台的人数累计积分的规则,引导孩子们积极展现自己。这个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胜负欲,褪去羞涩,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努力为小组争得冠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现,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美术启蒙课程注重老师与同学们的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老师引导,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想象力,同时促使同学们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

倾听历史,贯古穿今

绘画课结束后,经过20分钟的休息,“行知”实践团成员贺同盟、崔硕准备教授同学们趣味历史课。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于战国,一统秦两汉······”贺同盟和崔硕用一首朝代歌将孩子们带入历史的课堂。为了让大家对历史感兴趣,两位老师在课前与同学们详细交流,确定他们对历史的认知程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崔硕从同学们熟悉的人物讲起,以人物带动对历史的认知,同时讲述这些人物的历史故事。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在讲完一个人物后,老师会让同学们评价或者讲述人物的性格或体现的品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将历史带入课堂,增强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对历史的认知。

舞乐墨染,跃动青春

一乐一舞尽显青春风采,一招一式挥舞别样风姿。为帮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了解多种舞姿,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7月17日下午,韩文杰与刘博仁带领学生学习舞蹈技巧。此次课堂共分为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课程两个部分。

课堂伊始,韩文杰带领大家认识爵士舞、霹雳舞、拉丁舞等各种舞种,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各种舞蹈的历史与区别。刘博仁在旁边辅助做出相应舞蹈的代表性舞姿,使同学们对此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接着,同学们分为两组,在院子内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为避免在跳舞的过程中受到伤害,韩文杰带领大家进行拉伸运动,通过活动手腕、脚腕各个关节,保证大家身体得到舒展。而后,他正式进入舞蹈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韩文杰将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一步一练”,细致的纠正学生们的动作。经过一整段舞蹈分解式的练习后,刘博仁播放相对应的音乐,开始整体练习。活跃跳动的旋律配上孩子们恣意潇洒的舞姿,使这堂课显得格外生动,而且充满活力。

通过一天的课程,将历史、绘画、舞蹈与学生兴趣及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在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是能力,同时通过各种课程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兴趣培养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表现力,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