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7puU8gEB6qE\"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99\" alt=\"特稿之行業標杆:晶科謀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晶科能源是首家取得第一名的市場領軍公司,然後又從憑藉數量領先的供應商轉型成爲技術趨勢引領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每家中國組件公司都曾表示,希望能成爲全球性企業、成爲優質供應商,大力投資技術,但僅有四家公司做到了這一點——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阿特斯和天合光能。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0cOIHIWGcDw\" img_width=\"1020\" img_height=\"200\" alt=\"特稿之行業標杆:晶科謀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當前,推動光伏行業的產業路線圖、技術和可靠性相關指標制定的公司是領軍組件供應商晶科能源。其他公司則在努力複製晶科能源的產品生產線方案,希望在接受低成本替代品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或者僅僅專注於屋頂市場。屋頂市場的銷量更低,廠家們爲銷售\u002F分銷要付出更多的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家領軍行業供應商被其他公司追隨的發展趨勢,這是不言自明的,但這種情況卻是首次出現在光伏行業。此前,一些希望技術變更維持現狀,或會投入大量精力成爲出貨量排名第一的公司,都面臨需回過頭應對現金流問題及長期關注的業務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闡釋了行業現狀——一家公司不僅主導了供應量,而且還推動着行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對於未來12-18個月的全球技術和產品供給來說,這一現狀意味着什麼;爲了在2021年保持競爭力,其他公司必須採取的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引用的數據和分析內容摘自最近(2019年6月)發佈的《光伏製造與技術季刊 PV Manufacturing & Technology Quarterly Report》。討論的議題及範圍也是即將於2019年10月22日-23日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的PV ModuleTech 2019大會議題的組成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還討論了2019年影響光伏行業的一些關鍵問題,包括組件可靠性、雙面產品供應以及最終阻礙當前行業n型份額增長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晶科能源多晶-單晶轉型幾近完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直以來,在光伏行業都有公司通過以選用的電池技術(HJT或IBC),或是向市場提供僅用於屋頂項目小衆產品的方式而專注於單晶硅片 (n型或p型)的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隆基樂葉已從一家單晶鑄錠\u002F硅片生產商轉型成爲一家擁有多GW級電池\u002F組件產能的生產供應商商。公司致力於打造的是僅限單晶產品的品牌形象,與此相匹配的還有致力於單晶產品開發的長期擴張路線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直至幾年前,多晶硅仍一統光伏領域。如果排除非屋頂項目和非中國項目,通常情況下,多晶硅的市場份額佔比已超過70%甚至會更高。實際上,過去十年間,所有的領軍組件供應商(First Solar除外)都是多晶倡導者,繼續保持市場領導地位的也是這一種技術類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7puU8gEB6qE\" img_width=\"750\" img_height=\"499\" alt=\"特稿之行業標杆:晶科謀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晶科能源是首家取得第一名的市場領軍公司,然後又從憑藉數量領先的供應商轉型成爲技術趨勢引領者。這是夏普、賽維、英利綠能這類公司未能做到的。它們未能做到的原因部分是由於投資決策失誤,此外還因爲當時業內並不認可技術變革的風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雖然夏普、賽維和英利綠能有多種形式的、落後的綜合產能(主要是鑄錠和硅片),但它們肯定沒有爲了擁有新類型鑄錠-組件乃至更高規格的組件產品而制定變革所有階段的計劃,這就是晶科能源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下文將進行詳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晶科能源的內部電池技術變化並與整個行業(實際上是指電池生產)進行比較。最有效的辦法是審視2013年-2019年這七年間的c-Si\u002F薄膜、p型\u002Fn型以及Al-BSF\u002F鈍化工藝流程的分佈情況。在下圖中,標準技術是 Al-BSF,先進技術是 PERC。\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7puq7MficbO\" img_width=\"750\" img_height=\"563\" alt=\"特稿之行業標杆:晶科謀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不同組件供應商推動着其他多種類型技術(半切電池、疊瓦、雙面等)的發展,但用於所有組件的電池基本類型仍可分爲此前概述的三個簡單小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晶科能源的角度來看,一旦業內明確了單晶鑄錠正在成爲中國的商品化產品,而不再是使用德產\u002F日產設備的半導體拉錠廠生產的產能受限、成本有限的低產量衍生品,那麼關鍵問題就在於從多晶向單晶的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隆基公司完工首個數千瓦級中國製造單晶硅棒工廠時,人們就知道這一天註定會到來。中環半導體公司的加入更加彰顯了這一意圖。在幾乎沒有考慮市場狀況的情況下,兩家公司新建了年生產能力達多GW的單晶拉錠廠(就像整個國家一樣,這兩家公司都制定了不容變動的五年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所有的晶硅電池製造商來說,要麼可以坐下來觀看技術革命的發生(大多數人都是這麼做的),享受極具吸引力的硅片定價,要麼可以決定成爲領跑者,向單晶進行必要的轉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些決定改變電池生產線(在默認情況下,有更多單晶組件供應選擇)的廠家已經獲得了充分證明。它們轉向了單晶PERC,通過雙面單晶PERC產品打造了通往2020年競爭力之路。然而,僅憑這些是不夠的,這種做法也可被視爲一種自然反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那些從多晶向單晶過渡的公司(或幾乎所有在過去數年間爲n型電池生產線投資的公司)來說,它們存在的問題是,硅片供應幾乎完全倚賴隆基和中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多人仍將中國太陽能巨頭公司(尤其是那些多晶硅\u002F硅片生產商)視爲卡特爾式的壟斷組織(爲了實現彼此利益,不同的企業實體聯手操控市場)。因此,如果你想成爲一家全球組件供應商並控制全部成本結構,你就不能失去對硅片供應\u002F成本\u002F質量這些重要內容的直接控制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幾乎所有的單晶組件供應商都處於這種困境之中。實際上,當主要的單晶硅片供應商也在致力於成爲一家全球領軍組件供應商的時候,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通常所有相關方都不會對結果感到滿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成爲技術領導者,也許最重要的是建設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單晶c-Si價值鏈(鑄錠-電池-組件),這就是晶科能源過去幾年在做的事情,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採取了該措施的公司。下圖顯示了支持晶科能源這些變化的參數,晶科能源致力於實現2020年內部單晶硅片100%的供應率。爲了擁有一條完全受控的內部製造供應鏈,這一舉措是非常重要的,這讓晶科能源能夠控制硅片質量、尺寸、厚度以及(最重要的)成本\u002F價格等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7pv7IeY2m71\" img_width=\"750\" img_height=\"563\" alt=\"特稿之行業標杆:晶科謀局\"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成爲可靠的領軍公用事業項目供應商的其他因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目前爲止,筆者在文中還未提到與項目位置(製造源頭)、全球銷售\u002F營銷渠道相關的問題,也沒有談及多樣化供應以避免陷入家門口曇花一現的機遇的危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讓我們來解釋這些問題,光伏行業的領軍供應商和技術領導公司需要重視並有效解決上述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中國組件供應商來說,製造廠所在位置是處理當前或將來可能發生的、與上網電價相關的問題的最重要因素。簡而言之,對於成爲全球組件供應商而言,僅在中國擁有電池\u002F組件產能(與鑄錠\u002F硅片不相關)構成了一種根本性障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從爲中國市場供貨或其他向中國製造產品開放的市場供貨的角度來說,也存在其他方案,東方日升使用的戰略就是一例。否則的話,中國公司將淪爲東南亞代工廠引擎的部件生產商和第三方部件客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和阿特斯成爲東南亞電池\u002F組件廠的前沿公司並非巧合。晶科能源是唯一一家擁有電池-組件自有戰略的公司(相對於仍然依靠OEM電池或組件供貨渠道,或主要關注海外電池或組件產能的方式而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銷售\u002F營銷敏銳度與擁有成功的多元化組件渠道直接相關,這些渠道令公司在光伏行業的每個核心公用事業領域都能佔據強大的市場份額。從歷史上看,這是所有亞洲組件供應商(而不僅僅是中國供應商)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部分日韓公司(Hanwha Q-CELLS除外)都未能成功打造全球性品牌(尤其在戶用光伏項目領域),也只有少數幾家中國公司接近了這一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僅有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太陽能和晶科能源做到了,晶科能源和阿特斯是當前的領跑者。其他公司通過與母公司所有的項目合作(例如浚鑫)、將現金預付給當地合作伙伴或使用融資工具(如比亞迪和協鑫集成)、或進入其他人希望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危險市場(如印度)等方式獲得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每家中國組件公司都曾表示,希望能成爲全球性企業、成爲優質供應商,大力投資技術,但僅有四家公司做到了這一點——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阿特斯和天合光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僅有晶科能源把非中國市場業務做到了極致。數年前,晶科能源就基本上確定了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市場出貨量水平達到個位數百分比的目標。除了在國內銷售外,中國一百多家組件供應商目前沒有別的選擇,而這並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優質市場,取得全球可信度纔是最終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晶科能源是否堅定的認爲N型是可行的競爭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領軍組件供應商也是設定當下技術發展趨勢的公司,根據這個理論,組件技術的重大變化主要也是由這家公司推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有力闡釋了過去數年行業內的兩難困境。在這一行業內,作爲主流競爭方,那些市場份額有限、擁有製造業傳統的公司制定的全球戰略是從p型向n型的重大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與十年前的a-Si \u002F uc-Si和CIS \u002F CIGS投資極爲相似。當時,許多公司表示幾乎沒有(主要是中國的)n型內部投資經驗,它們幾乎完全依賴設備供應商的專業知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毫無疑問,與a-Si\u002Fuc-Si和 CIS\u002FCIGS薄膜產品一樣,n型電池可以大批量生產。但是,問題並不是能效潛力(如a-Si和CIGS),而在於成本和製造難度。實際上,內部技術所有權問題比以往更爲突出。晶科能源沒有依靠第三方或電池供應商,採取措施控制了內部鑄錠\u002F硅片和電池技術的領導地位,這個事實正說明了這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如n型在非戶用\u002F小型屋頂領域構成了對p型的挑戰,那麼全球市場份額領導者就需要優先考慮這個變化。但是,除了市場相關媒體將研發進展傳遞給外部世界外,這種情況並未出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晶科能源或其他公司(晶澳太陽能、阿特斯、隆基公司)選擇忽視n型、僅僅關注p型單晶PERC雙面產品的效率\u002F成本路線,那麼未來2-3年,n型就會從當前的小衆產品淪爲無關緊要的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過去對薄膜的差異化投資相比,我們不能忽視n型,因爲n型仍然是提高電池效率的唯一途徑。最好的技術未必是市場贏家(想想Betamax和VHS錄像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伏項目是以平準化度電成本\u002F投資回報率爲基礎的項目,組件成本是項目資本支出的一小部分。與p型或n型組件產品相比,還有其他更爲重要的因素(單面vs 雙面)。人們正在無補貼的基礎上搭建終端市場,對GW級製造廠並未提出激進的技術變革要求,GW級組件供應商也在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貿易條件,同時將毛利率保持在可接受的兩位數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從邏輯上來說,我們支持繼續關注p型,這也是當前現狀。然而,如果晶科能源(或排名前五的組件供應商中的一家或兩家)改變計劃的話,那麼其他公司就會快速跟進以保持競爭力。過去,GW級水平是衡量全球領軍供應水平的標準,而在製造能力已經達到10GW水平的當下,破壞性產品的准入壁壘要高得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光伏行業資訊請訪問https:\u002F\u002Fwww.solarbe.com\u002F查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V-Tech\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846411599877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