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媒体一线记者 马莲莲

今年8月份,潍坊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经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救灾。

为真实展现全市抗灾救灾精神和先进事迹,潍坊报业集团、潍坊广电集团,在市委宣传部直接调度下,派遣9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行程8000多公里,采写各类抗灾救灾稿件1000多篇。

采访中,他们被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所感动,被一个个英勇无畏的伟岸形象所震撼。正是这些感动和震撼,共同构筑了潍坊的抗灾救灾精神,共同凝聚了全面战胜洪涝灾害的潍坊力量。

不忘初心、忠诚担当

面对洪灾,广大党员干部,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把安全交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忠诚担当的情怀。

记者在采访寿光市洛城街道复盛村村主任张春海时,他的右脚还缠绕着厚厚的石膏,无法行走。当洪水冲开弥河堤坝,严重威胁附近村庄群众生命安全时,张春海开着自家的卡车勇敢的冲向了波涛汹涌的决口,为堵住决口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右脚,却在跳车时造成粉碎性骨折。

其实,张春海的家并不在决口附近,但听到堤坝决口,急需车辆拉石料时,他毫不犹豫开着自己家的重型卡车来到决口处。此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一些拉着石料的重型卡车,但一车车石料下去,顷刻间就被汹涌的洪水冲走,洪水越来越多,危险越来越大,怎么办?有人提议,直接用装着石料的重型卡车冲下决口。

滚滚洪流就在眼前,开车堵决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若是司机跳车早了,车辆就有可能因为失去控制而无法进入准确位置;若是司机跳车晚了,就是车毁人亡。

危险当前,没有人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张春海主动站了出来。他说:“我是党员,而且我家的车大,不容易被冲走,我来!”

随即,张春海跳上了自己的卡车,朝着决口驶去,10米、8米、5米、3米……卡车离决口越来越近,危险越来越大,留在堤坝上的人着急的直跺脚,他们大喊:“别往前了,快跳车、快跳车!”可卡车还在向前行驶。

终于,在离决口还有不到2米的距离时,张春海从驾驶室跳了出来,卡车准确掉入堵决口的最佳位置。

“我是党员,我来。”这是多么有力量的一句话,他代表了无数个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心声和行动。他们不忘初心、忠诚担当、舍己为人!

记者来到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遇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侯安胜的女儿。她告诉记者,她的爸爸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为此她还在朋友圈里发了“寻人启事”。

8月19日,突如其来的洪水让王坟村险情连连。关键时刻,侯安胜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让全村没有一名群众伤亡。洪水退后,他又忙着安置受灾群众、组织抗灾自救,连续5天没有回到同样受灾的家中看看。

后来,记者在抢修道路工地上找到侯安胜,和他一起回到了满目疮痍的家中,面对的,却是女儿的一番质问。

这个一边低头抹泪,一边继续抗灾救灾的身影让我们始终难以忘却,如大山一般,雄伟。

舍生忘死、不离不弃

一枚党徽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排除危险、保护群众,舍生忘死、不离不弃!

“水都过腰了,你们别过来了,快往回走啊!”这是临朐县城关街道北五里庄工业园的一家企业负责人杜军海,向冒险前来通知他们撤离的村干部大声喊出的话。

面对暴风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临朐县在19日晚紧急下达城关街道石河沿线村庄撤离通知,80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行动起来,挨家挨户下通知,挨家挨户做动员,仅用两个小时就撤离群众12449人,没有出现一人伤亡。

杜军海的厂子位于工业园最里面,首先接到是电话通知,他们立即着手停工撤离。他说,没想到水位上涨如此快,走到厂门口时,水才到脚腕;等走到园区大道中间,水就到腰了。

这时,杜军海看见几名村干部们正冒着危险往他们厂子赶过来,见了面才得知,是专门通知他们转移的。负责通知杜军海的村干部叫张世海,他说,根本顾不上危险不危险了,心里想的,就是不能漏掉一个人。

记者在安丘市吾山镇南逯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于志良正忙着带领村民进行自救。8月19日晚上,于志良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发现村里老人于勺香被困在家里,二话没说踹开于勺香家的门就跳了进去。此时,大水已经涨到了齐胸位置,于勺香被吓的趴在门框上颤颤巍巍,不敢动弹。

于志良背起老人就往外跑,可水越涨越深,走到大门口时已是寸步难行。看到于志良和老人被困,三名村干部想过来救援,也被困在了大门口处,一个大浪打过来,几个人被冲回了院子里,他们还没等回过神来,院墙就轰隆一声被冲塌了。

几个人被迫退回屋里,由于通讯中断,无法和外界联系,于志良注意到屋后有个小窗户,正对着村里的大街,他们几个人合力把铁棍拽开,这才打开了一条求生路。在外面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他们顺着救援人员递过来的绳子,终于从死神口中爬了出去,此时的于志良已是遍体鳞伤,但他顾不上查看伤情,立即和村干部们一起转移其他群众。

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在洪灾当中,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的主人公,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是普通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毅然舍小家顾大家。

寿光市纪台镇赵家尧河村,60多岁的赵登江夫妇家,原来卧室的位置,已变成了一条排水渠。当我们问起他家房子时,赵登江眼眶红了,摆了摆手,只说了一句:“房子拆了我心疼,可不后悔。”

洪灾到来,赵家尧河村内1000多个大棚进水,为了给全村大棚排涝,村两委决定开挖一条排水渠,尽快把水排出去。规划路线的时候,虽然尽量避开了村民家,可还有两户村民的房屋在必经之路上。

时间不等人,村两委干部直接敲响了第一户村民,赵登江的家门。走进去说明来意,并解释说,因情况紧急,一时间还没商量拆房的补偿办法。赵登江听完村干部的话,当即回答说:“我理解,拆。”

看着房子被拆了,赵登江掉下了眼泪。这可是他们住了十年的地方啊,这可是他们的家啊。

第二户村民葛茂云也同样没有犹豫,同意拆房。

因排水渠挖的及时,不仅有效排出了赵家尧河村的积水,还为周边村庄的排涝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登江告诉我们,他们村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大棚,大棚被淹了,大家都心痛,为了早日排出积水,拆房子挖水渠,他支持。

记者采访了昌乐县红河镇梁家官庄村村支书赵京祥。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车辆涉水报废的危险,驾驶着自家的铲车,在洪水中几进几出,救出被困群众37人。人救出来了,可是车也报废了。

不等不靠、自强不息

没有什么比洪灾中家园受损更心痛,也没有什么比齐心协力重建家园更提振信心。走出洪灾的阴霾,潍坊人民重整河山、共建家园。

在青州王府街道,记者遇到了正在贩卖自家种植鲜桃的张尹村村民蒋玉成。面对我们的采访,他第一句话就是:“多亏了村干部领着修好了生产路,不然的话,桃子摘不下来、运不出山、卖不出去,这一年的收成,可就全打水漂了。”

原来,洪灾中,张尹村有两座沟坝和5000米生产路被冲毁。而生产路的那头,是3000多亩地的桃林。如果道路不能及时修复,村民想进桃林就得翻越几座大山,桃子根本运不出来。

此时,距离桃子采摘期只有十几天时间。可两座沟坝、5000米生产路的修复,一般情况下要两个月的时间,真要等到那时,桃子早就烂在树上了。村民们也将血本无归。

该怎么办?村民们着急啊。这时,村党支部书记孙广海紧急召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商量,决定不等不靠,大家伙一起凑钱请施工队,修路自救。

刚开始时,因道路被冲毁,工程车开不进施工现场。村民们就自发推着小车、开着三轮、拿着铁锹,拉土垫路;你一车他一车,你一锹他一锹,硬是靠人力,一米一米的,给工程车铺出了一条辅路。其后的10天时间里,又是日夜不休,终于在鲜桃采摘期之前修好了沟坝和生产路,创造了一个奇迹。

站在已经修好的生产路前,回忆起那10天的艰辛,孙广海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据村民们介绍,整整10天,孙广海的睡眠时间,每天不足4个小时。

柳山镇是临朐受灾严重的乡镇之一,而辛庄村又是柳山镇大棚受灾最多的村,400多个大棚受损,70%绝产。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行动起来,排水补苗,进行自救。

辛庄村村民张华勇,两个大棚受到重创,通过积极自救,他在洪水过后的第7天,在受灾相对较轻的那个大棚里,种下了全村灾后第一棵菜苗。他告诉我们,现在栽的是菜花,生长期短,80天就能收。他还说,既然遭了天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能是想办法快生产,把损失挣回来。

在全市各灾区,广大受灾群众都在积极行动,开展生产自救。

当前,全市抗灾救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在抗灾救灾精神的鼓舞下,在潍坊力量的推动下,从洪水中走出来的潍坊,每一天都是新的。

公路上铺设了新的沥青,大棚里栽种下新的菜苗,工厂里生产出新的产品,受灾群众家里的炉灶上,相继点燃了灾后的第一把火,飘起了缕缕炊烟。乡村、城镇,逐渐恢复了原有的美丽。

记者也将继续留在一线,去记录,潍坊人民的新努力新作为;去记录,潍坊人民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编辑:刘逸群

审核:李健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