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2a6a9heoBEa\" img_width=\"441\" img_height=\"179\" alt=\"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市區人口增長擴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實施意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市區人口增長擴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實施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龍感湖管理區、黃岡高新區管委會、黃岡白潭湖片區籌委會,市直有關單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要素。城市人口規模小、城鎮化率低是制約黃岡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瓶頸。爲適應人口發展新形勢,發揮人口規模效應,形成黃岡新的競爭優勢,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快市區人口增長、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制定本實施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總體要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指導思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任務,以招引人才、聚集人口、提升人氣爲主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着力提升黃岡市區人口聚集力,增加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爲推動市區高質量發展、融入“一芯兩帶三區”戰略佈局、建設湖北區域性增長極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基本原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尊重意願、有序推進。不斷提升市區綜合吸引力和承載力,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自願市民化,有序推進非戶籍人口在市區落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創新機制、擴大覆蓋。創新公共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擴大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就業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強化激勵、推動落戶。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有能力在城市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市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工作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力爭用2~3年時間,基本構建功能完備、責權明確、科學規範、保障有力的政策體系,市區常住人口達到中等城市規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拓寬落戶通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放寬人口落戶條件,實行自由遷入制度,鼓勵有能力在市區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外來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實行高校、職業院校(含中職、技校)學生自由落戶政策,鼓勵在市區落戶。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中等職業(技工)學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的落戶限制,可以實行先落戶後就業的政策。在市區有合法穩定就業或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外來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及其他非直系親屬均可申請登記落戶。取消外來人口落戶限制,市區各園區、黃州區各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居)委會不得設置任何限遷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建立集體戶口制度。經公安機關覈准,可以以鄉鎮(街道)或者社區、村(居)委會爲單位設立社區集體戶口。對經批准落戶的人員,在當地沒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沒有親屬投靠、就業單位無集體戶口(含就業地人才交流中心集體戶)的,可以在就業所在地社區集體戶登記戶口。在市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企業,優先設立集體戶,方便企業用人落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全面深化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居住證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銜接機制,規範流動人口登記辦證工作,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市區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制定實施配套政策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吸納高層次和專業技能人才。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22條”和“高層次人才引進8條措施”,加大高層次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引進。鼓勵支持大學生到黃岡市區實習實訓和創業就業,在市區就業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專科生,按規定享受生活津貼、租房補貼、購房補貼。鼓勵和支持市區企業吸納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學生實習、見習和就業,按規定落實好各項補貼等扶持政策。對在市區就業的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分別比照中專、大專、本科學歷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本地高校、職業(技工)院校積極推薦當年度畢業生留市區就業並取得較好成效的,財政給予適當獎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鼓勵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其他集體經濟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爲農民進城落戶條件。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後,繼續保留應享有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依法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村承包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辦法,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做好房地一體的宅基地確權頒證工作,健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有效盤活農村資產,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帶資進城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完善進城落戶人員住房保障體系。進城落戶人員可以個人身份繳納住房公積金,連續繳納6個月可申請公積金貸款。新進城落戶人員在主城區(範圍爲西、南抵長江,東到江北一級公路,北到黃鄂高速公路的區域)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涉及的行政規費全免,服務性收費按國家規定的下限標準收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在每年新增或騰退房源中,確定一定數量房源用於符合條件的進城落戶人員集中配租。符合條件的進城落戶人員承租市場住房的,可申請發放租賃補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保障進城落戶人員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建立以戶口簿或居住證爲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在主城區就業落戶的隨遷子女,享受主城區居民子女入學的同等待遇,確保“應入盡入”。學前教育階段,確保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以上,並逐年提高覆蓋率。義務教育階段,按照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入學。高中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可在市區參加中考、統一招錄;由市區外轉入的,可安排在與原就讀學校相應類別和等級的學校就讀。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隨遷子女,同等享受國家助學政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落實進城落戶人員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將在市區實現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納入職工或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落實醫保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健全市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確保基本醫保參保人能跨制度、跨統籌地區連續參保。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對落戶市區且在市區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參保人員,按職工生育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享受待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完善進城落戶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城鄉統籌、政策銜接、運行規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外來人口社會救助制度和養老服務體系。落實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進城落戶人員可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進城落戶人員納入社區統一管理,享受與當地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依法享有民主權利和最低生活保障。對因病造成生活困難、符合救助條件的,納入城市醫療救助範圍,享受醫療救助待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加大進城落戶人員創業就業扶持力度。將進城落戶人員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免費享受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規劃等服務。健全創業就業培訓體系,對有培訓需求的進城落戶人員,可按政策享受就業技能培訓補貼、創業培訓補貼。支持進城落戶人員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和財政貼息創業擔保貸款。小規模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可依法免徵增值稅,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鼓勵黃岡籍能人回鄉創業,落實返鄉創業十大扶持政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八)引導進城落戶人員向園區聚集。堅持“產城一體、功能分區、三產融合、互動發展”,突出項目帶動、產業支撐,推進產城融合,實現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爲進城落戶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對吸納進城落戶人員就業的企業,根據當年新增社保費繳納人數,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用工補貼。市區各園區要配套建設一定數量的限價房,優先解決在園區落戶就業人員的購房需求。支持市區用工密集型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設租賃型職工宿舍,解決企業員工基本居住條件。加強園區公共交通服務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逐步達到“六個一”標準(一個園區配套建設一個產業工人集中居住區、一所託兒所、一所幼兒園、一所義務教育學校、一個標準化醫療衛生機構、一個集貿市場),引導新落戶人員向園區流動、在園區就業、往園區聚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九)大力提升市區功能和承載能力。按照“以人定地”原則,科學確定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保障外來人口落戶的合理用地需求。加快市區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工程,營造深厚城市文化氛圍,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承載力和吸引力。完善進入市區交通基礎設施,實施智能交通安全管理工程,壓縮周邊地區居民進入中心城區的路程和時間,促進地域全面開放和人流物流聚散。加快黃團浠一體化發展,堅持基礎設施先導、民生一體共享,健全功能,優化佈局,推進黃岡高新區與市區外周邊鄉鎮共建機制,探索行政區劃調整路徑,拓展市區規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幫助進城落戶人員更好融入城市。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做好進城落戶人員的各項社會事務管理與服務工作,實行城市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提高進城落戶人員生活適應能力,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區。有序推進“村改居”工作,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功能,以居民需求爲導向,創新社區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社區人口管理能力和爲民服務質量。加大社區經費保障力度,建立激勵機制,根據社區當年新增落戶人口數量,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給予工作經費獎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完善工作機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成立以市長爲組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祕書長爲副組長,市直有關單位和黃州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爲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綜合協調、問題研究、督辦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室,從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等單位抽調專人集中辦公,負責日常工作的協調落實、考覈督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考覈辦法,分解目標任務,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跟蹤問效,嚴明獎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強化工作責任。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外來人口落戶情況和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情況納入市直單位重點工作考覈、督查、審計範圍,與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督導、同考覈。黃州區、黃岡高新區和市區各園區要細化工作方案,強化工作舉措,壓緊壓實各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居)委會工作責任,確保按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市財政局要安排專項資金,按照“市級統籌、分級負擔”的原則,保障政策資金兌現。市公安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等市直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確保工作無縫對接、政策全面落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健全統計監測機制。根據全國統一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統計指標,完善年度人口統計調查制度,準確快捷反映各地兩個指標變動狀況,列入全市統計公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全媒體作用,廣泛深入宣傳促進市區人口發展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瞄準目標羣體加強政策宣傳解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介各地各部門成功經驗,形成工作合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實施意見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從2019年5月1日起試行兩年。本實施意見與現行文件政策標準有差異的,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則執行,不重複享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2a6t4MxOzTW\" img_width=\"418\" img_height=\"201\" alt=\"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市區人口增長擴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實施意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條件,實行“零門檻”准入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市公安局 蔣進平 電話:0713-8832137)\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其他集體經濟權益,繼續保留應享有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市農業農村局 馮志強 電話: 0713-835579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22條”和“高層次人才引進8條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市委人才辦 衛松 電話: 0713-861201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進城落戶人員可享受城鎮保障性住房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市住建局 饒國勇 電話:0713-869362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進城落戶人員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黃岡公積金中心 汪功松 電話:0713-836313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六、進城落戶人員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 :市教育局 陸建軍 電話:0713-835190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七、進城落戶人員享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 :市醫保局 袁曉文 電話:0713-836705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八、完善進城落戶人員社會保障制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 :市人社局 孟奎 電話:0713-812863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九、加大進城落戶人員創業就業扶持力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 :市人社局 張銀松 陳福平 電話:0713-812863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進城落戶人員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市稅務局 衛世光 劉介紅 陳學文 盧麗 電話:0713-883604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一、實行城市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策解讀單位:市民政局 吳昭 電話:0713-8356139)\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792413417149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