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态优先 打赢碧水保卫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切实保障河湖生态基流,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全市重点区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用最严格制度保障绿洲水生态安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始终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保护绿洲水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酒泉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酒泉市推进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实施疏勒河流域水权、水流产权确权两项国家改革试点为契机,部署开展全市水权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用价格杠杆撬动节约用水的良性循环机制。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态优先 打赢碧水保卫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切实保障河湖生态基流,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全市重点区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用最严格制度保障绿洲水生态安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始终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保护绿洲水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酒泉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酒泉市推进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实施疏勒河流域水权、水流产权确权两项国家改革试点为契机,部署开展全市水权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用价格杠杆撬动节约用水的良性循环机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市统一下达各县市区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各县市区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行业、各用水户,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和计划管理。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1.6%、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4、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由名转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坚持把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先后设立总河长121名、湖长246名,聘请社会监督员190名。先后启动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河湖垃圾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采砂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一年来,全市整治河道2100多公里、堤防护岸70余处,清理河湖垃圾14580吨、土石11万立方米;全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由9个压缩为5个,入河废污水全部达到排放标准,并实现了实时监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我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完成各县市区采砂规划,明确可采区、禁采区、保留区,切实保护好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目前,全市违反河道采砂规划的采砂企业已全部关停,涉河违章建筑物排查和清理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河道乱挖、乱倒、乱排、乱占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明显改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严管地下水超采 加强水环境治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制定《酒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水位水量双控制管理红线方案》,将全市划分为14个水文地质单元,分别确定了近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取水量和地下水位控制指标,为严格控制和考核地下水取水量提供了科学依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印发《酒泉市地下水超采区限采范围划分报告》《酒泉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全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减缓,部分区域地下水位略有回升。甘肃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认为我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较第二次评价缩小18%。经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评估,认为我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推进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我市还对主要河流进行生态流量调查评价,确定了疏勒河、党河、讨赖河等12条主要河流控制性断面枯水期、丰水期最小下泄流量和水质目标,为今后科学管控河流生态基流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41座运行的河道水电站全部安装了河道水电站生态基流无障碍下泄设施、视频在线监控和计量设施。2018年度监测数据显示:疏勒河和党河生态输水已成功汇合流入哈拉诺尔湖,多年干涸的哈拉诺尔湖水域面积最大达到24平方公里,西湖自然保护区周边地表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增加,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生态治理初见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 者 韩 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085167070254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