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以前,總覺得20歲距離自己好遙遠,成人的世界也更是遙遙無期;20歲的時候又覺得30歲離我們很遙遠,我們還有太多的時間去幼稚;30歲的時候更覺得40歲離我們太遙遠,我們有的是時間去擺弄我們的音樂、我們的美文還有我們的小寶寶。

十年一步,十年又一步,直到30歲和40歲那一天真的來臨來臨,我們早已開始不用上學,早已不能幼稚,那份本該屬於孩提時期如釋重負的坦蕩開懷也早已隨風而逝。

朋友的一個座右銘: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想這句話大概能表達出那份難以言表的無奈吧。

20歲以後,你和你身邊的人都發生了那些變化了呢?

20歲來臨之後,好像每一天每一年都開始加速的變快了。曾經盼了好久的過年一下子變成一轉眼又到過年了。

身邊的小夥伴開始意識到掙錢及謀生的重要性,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已經爲人母爲人父了,還有的繼續唸書深造,爲了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似乎整個氛圍都在提醒你:你該獨立了,該學會如何把自己養活。

坦白說:20歲以前,我真的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只知道跟着大家一起奔赴在那條嚴峻的高考路上。生活在自我封閉的圈囿裏,每天看到的最多不過就是大媽們飯後三五成羣東家長西家短。那時候,差點就以爲那就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走出校門才發現,世界是精彩的,人生是斑斕的,社會遠不是我們曾經想象的那樣美好。找工作、換工作、穩定工作,找對象、換對象、穩定對象,找房子、換房子、穩定房子......在一次次穩定和被穩定中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點,卻發現那個點原來那麼小,比螞蟻大不了多少。每個人原本可能就是一隻螞蟻。

20歲到30歲,這十年的重要性不亞於人所周知的那句話:單身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時期。

10年走過,可能你會迫於家人所給的壓力而後匆匆結婚,從此朝九晚五,柴米油鹽。

這種平定安詳的生活不是說不好,挺好的,其樂融融,父母樂享天倫之樂。

十年過去了,新的十年又來了,自己感覺可能應該老了,但是面對鏡子發現自己並不老,還很有活力嘛,我爲什麼要服老?我才30歲剛過嘛!

不行,上有老下有小,還得繼續拼搏......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爹可拼,沒有殷實的家庭背景,都要靠自己,慢慢一步一步喫苦往上爬,在爬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心累心灰的事和困難,磨掉了我們的意志和沖淡了我們的初心。

很多人都是給自己的未來做了很多計劃和規劃,但都敵不過突如其來的變化,人家問起我:爲什麼沒有如期把那些想做的事做到。我絞盡腦汁找各種理由來自我維護。現在想起,有濃濃的自我鄙視之愧疚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很多時候我們的詩和遠方跟現實生活都是脫離開來的,兼顧不到的。我們越長大越會面臨生存的壓力,所以於情於理,8小時內還是得求生存。在大城市裏混,加班熬夜已經是家常便飯,很多時候下班就累到不行,回家就是倒頭秒睡,還有什麼精力去談詩和遠方呢。

其實捫心自問,我們沒有那麼累,你見過那個通宵打牌不斷贏錢的那個人他們會覺得累會覺得困嗎?他們只會更加精神,因爲他們在贏錢。同樣比起身體之累更多是我們的心累了。

因爲N倍的付出,工資還是隻漲了那麼一點,我們害怕自己奮鬥成功的速度慢於父母老去的速度;害怕擔心下一秒又被哪個黑馬同齡人超越和甩遠,來年他衣錦還鄉,你只能衣緊還鄉,種種交加雜陳的心累。

30多歲的人就是這樣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大家都說8小時外求發展,現在也盛行斜槓青年。很多人下了班之後都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各種“捶打”各種磨練。可考驗的是偏偏播種和收穫都不在同一個季節,堅持下去真的可以嗎?這是一道無解的方程式。

生活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裏,草根創業,00後年過百萬的實例層出不窮,也想逆襲的我們夾雜在衆多事中,很難不浮躁,很難不焦慮。

最近很火的一首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步伐,慢慢來,做最好的自己。

還記得俞敏洪說過的一段話:

一口吃不成胖子,有些人就是得要一口一口地喫才能成爲一個胖子。無法跟別人拼背景,拼天賦,那可以試下拼心態啊,看誰心態好。事實證明:心態在很多情況能夠讓你脈動回來。

可就怕當你老了,回過頭,除了滿頭的白髮銀絲,就是無數個夜夢驚醒留下的聲聲嘆息。轉身看到曾經那個摸爬滾打到處折騰不被看好的創業青年,他也老了,可他老的跟你有點不一樣。他也兒孫滿堂,可是他回頭看自己的人生很雲淡風輕,激情尚在,教育下一代。

演員馬伊琍說過:如果你還沒結婚,聽我的,先掙錢;

如果你結婚了但還沒孩子,聽我的,先掙錢;

如果你結婚了也有孩子了,但還年輕的,聽我的,還是得掙錢;

安逸會讓你越來越迷失自己,懶惰會讓你越來越虛度光陰;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優勢,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

很多人都會問: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哪條路纔是對的路?時常糾結在那些勇敢輟學退學的人,一鼓作氣成就了一番事業,但無奈也有反面例子的,輟學之後精神物質都窮困潦倒的,於是又不敢踏出那步,乖乖回去畢業,等就業。

人生就是一路選擇一路失去,真的不知道哪條纔是正確的,纔會不後悔。

20歲之後的每一年,都很重要,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最想要過哪種生活,走最想走的那條路。認定一個目標,一直不撒手。

人真的要抱有信念去追逐你想要的那種生活。給往後生活爭取多一種可能。

20歲到30歲,能折騰的也就那麼幾年了;30歲到40歲,閒暇的時候不多卻也基本失去了折騰的勇氣。何不無畏坦蕩,不肯繞過命運,也不肯繞過自己,給溫柔青春加點英雄主義色彩。用10年+10年去奔跑吧,也許可以換回一個人生無悔!

【本文內容主要來源於網絡,請廣大網友們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