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cobxIDzGxvF\" img_width=\"868\" img_height=\"2326\" alt=\"花千元聽一場相聲,90後撐起喜劇生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據統計,20122017年,暴走漫畫連續獲得光信資本、創新工場、永宣創投、長安基金、景林投資等機構的5輪融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喜劇市場,就不得不提行業裏的四大組織本山傳媒、德雲社、開心麻花和大碗娛樂。

"\u003Cp\u003E“唉,還是搶不到票。”阿悅嘆了口氣,無奈的放下手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悅是一名“德雲女孩”這是一個近年流行的詞,指的是那些喜歡德雲社相聲的女生,耳機裏放的是相聲,手裏抄的是太平歌詞,週末去的是德雲社專場表演,像追愛豆一樣追相聲演員。7月28號,是她心心念唸的相聲演員專場演出的日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能搶到票,她不僅在幾個周前就掐點定好了鬧鐘,還發動了親戚朋友幫忙搶票。即便如此,所有的努力還是在開票的那一瞬間化爲了泡影。阿悅不死心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手機屏幕上各票檔赫然標註着“缺貨登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cobdASlFhpK\" img_width=\"440\" img_height=\"329\" alt=\"花千元聽一場相聲,90後撐起喜劇生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阿悅的經歷,只是當下喜劇行業火爆的一縷縮影。從2014年開始,喜劇熱的火苗從線上燒到線下,《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吐槽大會》等節目層出不窮,成爲綜藝的重頭戲;而在線下,德雲社某相聲演員就曾憑一己之力將相聲偶像化,引得無數“德雲女孩兒”競相搶票。無論綜藝還是相聲,越來越多90後願意花錢“買笑”,撐起了一門日漸蓬勃的喜劇生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北派”四大組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把人逗笑是一門好生意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到喜劇市場,就不得不提行業裏的四大組織本山傳媒、德雲社、開心麻花和大碗娛樂。它們,席捲了中國喜劇市場,在北方甚至是家喻戶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4月,在春晚站穩腳跟的趙本山,出資200萬成立了遼寧民間藝術團,在這之前,他幹過運輸、賣過果茶、倒騰過木材、鋼材,小賺了一筆之後,趙本山開始考慮盤活二人轉。藝術團是成立了,人呢?爲了挖掘優秀人才,趙本山與遼寧大學共同創辦“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此後幾年裏,趙本山不僅憑藉個人影響力捧紅了小瀋陽、丫蛋兒和宋小寶等小品演員,還接連拍攝了《劉老根》、《鄉村愛情》系列國民鄉土電視劇,本山傳媒也形成了演出、影視、教育全產業鏈發展的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年,郭德綱還拖家帶口的在北京漂着。他的相聲依然不賣座,最慘的時候,曾在商場的玻璃展示櫃裏被人當猴子一樣圍觀了48小時,也曾落魄到需要當掉自己的懷錶去換兩個饅頭。風雨飄搖之際,老郭正式將創立的“北京相聲大會”改名爲“德雲社”,開始在天橋樂茶園演出,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之後,德雲社事業升溫,逐漸打開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是這一年,開心麻花在京成立,並首創“賀歲舞臺劇”概念,盤點調侃年度熱點人物和事件,十五年垂直耕耘喜劇。無人問津時一場話劇在北京只賣出7張票,是靠着免費拉觀衆聽話劇打磨笑點同時積攢口碑,將話劇推向了市場。2015、2016年,開心麻花分別獲得中國文化產業基金和微影資本的投資,後掛牌新三板,估值達到50億,但由於各種因素,2018年淨利下滑71.76%,開心麻花在今年5月摘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大碗娛樂的核心賈玲彼時剛從相聲專業畢業,成名前在北京漂了6年,沒有穩定收入的她甚至冬天不捨得開暖氣。2005年,賈玲拜入馮鞏門下,後數次登上春晚獲得了廣泛的羣衆基礎。2016年賈玲投資成立大碗娛樂並拿到北京文化的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融資後,賈玲佔股35%爲第一大股東,北京文化佔股20%,值得一提的是,佔股25%的第二大股東孫集斌正是東方衛視熱播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的幕後編劇、導演,大碗娛樂就是憑藉這檔節目逐漸在行業站穩腳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體來看,喜劇市場業務涉及漫畫、影視、短視頻、綜藝、相聲、話劇等種類。除四大組織之外,市場中的其他玩家也在發展多種形態的喜劇內容,各自集聚力量,比如陳翔六點半,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papi醬,還有因《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名聲大噪的笑果文化,而米未傳媒的《奇葩說》更不必提,馬薇薇、邱晨、陳銘、顏如晶,隨便一個名字都是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90後愛上幽默段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資本熱捧過後,如今還投不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喜劇市場是如何爆發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表面上看,當下大多數90後面臨着來自工作、家庭等各種壓力,聽相聲看喜劇成了年輕人放鬆解壓最方便直接的方式。數據顯示,年輕態喜劇受衆大多收入可觀,購買力強,加上這兩年廣電總局對海外版權引進綜藝和真人秀節目的管控愈加嚴格,這些都構成了喜劇行業發展的肥沃土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資本也嗅到了這門生意。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13家偏頭部喜劇公司裏,除本山傳媒和德雲社兩家老牌喜劇玩家暫無融資需求外,其餘機構幾乎都拿到了投資機構的融資,紅杉中國、真格基金、創新工場、險峯長青、天圖投資、盛大資本等衆多明星機構均有出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cobxIDzGxvF\" img_width=\"868\" img_height=\"2326\" alt=\"花千元聽一場相聲,90後撐起喜劇生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據統計,20122017年,暴走漫畫連續獲得光信資本、創新工場、永宣創投、長安基金、景林投資等機構的5輪融資;高曉攀領銜的嘻哈包袱鋪也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完成了A輪、A+輪融資;笑果文化自2016年成立開始,也獲得4輪來自天圖投資、南山資本、普思資本等的投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開啓了喜劇類綜藝集體井噴的“元年”。數據顯示,喜劇行業的融資大多集中在2015-2017年。2018年,喜劇行業融資數量明顯減少,公開報道顯示只有單立人喜劇和米未傳媒拿到融資;到了2019年,只有笑果文化在3月份獲得了來自遊族網絡和普思資本的投資。而從融資輪次來看,喜劇產業還停留在較爲早期的階段,主要集中在A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隱憂浮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同質化、IPO難、尺度如何把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喜劇市場仍然火爆,但資本現似乎冷靜了下來。大浪過後,困擾行業發展的諸多待解問題浮出水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喜劇綜藝來說,同質化問題嚴重,來來回回設計得都差不多,並且,綜藝有很強的名人效應,沈騰、賈玲、岳雲鵬等幾人來回串場,結果導致觀衆看幾個綜藝都像在看一個綜藝。換湯不換藥的套路難免令人審美疲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喜劇團隊轉戰大屏幕也並非易事。2015年,《夏洛特煩惱》上映,1000萬的投資換回了14.4億票房,投資回報143.9倍,堪稱驚豔,但後續推出的《李茶的姑媽》、《人間喜劇》雙雙遭遇滑鐵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是影視行業的轉折點,市場監管的力度越來越大。此外,隨着“IPO被否三年內不得借殼重組”,主板和創業板的新申請IPO公司年利潤門檻提至8000萬和5000萬元等規定,喜劇產業公司衝擊IPO無異於登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一個常見問題是題材和包袱尺度的把握。典型的案例是德雲社的某相聲演員,不久前因演出節目內容涉嫌危害社會公德,被青島市執法部門通報批評。此前賈玲也因在《歡樂喜劇人》中的惡搞表演公開致歉,脫口秀綜藝《吐槽大會》和《火星情報局》也都曾因爲節目問題下線整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結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的喜劇行業,冰火交織,頭部玩家積極探索,中小玩家不斷湧現。同時,喜劇年輕態,90後受衆湧現。對比之前只能在春晚和曲苑雜壇上看到小品和相聲的年代,現在喜劇品類和展現形式可觸及性大大增加,相聲走進了市井,藝人更加年輕化,IP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走偶像派的相聲演員,將整個德雲社推向90後, 年輕觀衆對喜劇產業有了新的認知。喜劇演員個人的帶“票”能力也越來越強,票面價1299元的演出,被黃牛炒到3300元依舊銷售一空,粉絲掏錢眼都不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價格有些令人咂舌。但對於喜劇行業來說,只要能持續讓觀衆發笑,自然就有人買單。\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798004344263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