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VKUPD9ZL6O1\"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37\" alt=\"歐委會首位女掌門引人矚目卻難有作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身爲下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候選人馮德萊恩16日在投票前陳述發言。當天晚些時候,馮德萊恩當選新一屆歐委會主席。(圖片來源:新華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歐洲議會經過不記名投票,通過了歐盟峯會對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提名,使之成爲52年來的首位歐委會女掌門。馮德萊恩獲得747個議員中的383票,反對者稱只比當選所需的374票多出9票,遠低於2014年容克獲得的422票,不具權威性。由於社民黨和綠黨作爲第二和第三大黨團,都表示要投反對票,不少親歐派議員也拒絕投贊成票。直到投票開始前,馮德萊恩仍在\"艱苦拉票\",直到16日凌晨4時還在做最後努力。社民黨團後來改投贊成票,馮德萊恩才得以當選。針對雖然最終當選但由於低於400票、因而地位並不穩固的提問,馮德萊恩的回答是:\"民主體制下,多數就是多數。\"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選舉結果公佈後,默克爾總理當即向這位\"堅定的歐洲派\"表示祝賀,馬克龍總統認爲\"我們可以爲歐盟而驕傲\",即將離任的歐委會主席容克讚揚她爲\"一位偉大的女主席\",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發推文說馮德萊恩應\"努力加強跨大西洋關係\"。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慣例,歐委會主席應由歐洲議會最大議會黨團領袖擔任。7月2日,歐盟特別峯會經過3天的討論,最終確定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爲新任歐委會主席,交由歐洲議會選舉通過。馮德萊恩既不爲人所知,在默克爾內閣中又屬於\"最平庸者\",且國防部長在德國又屬於\"邊緣閣員\",因此馮德萊恩獲得峯會提名被視爲\"純屬意外\",實際上是法德激烈討價還價達成妥協的結果。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歐盟理事會主席被視爲\"總統\",歐盟委員會主席便是\"總理\"。由於\"總理主政\",因而更爲重要。5月26日的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公佈後,歐盟便於28日晚召開特別峯會,討論新一屆歐盟領導人選。默克爾提議德國人韋伯出任歐委會主席,遭到馬克龍以\"沒有執政經驗\"爲理由拒絕,並提出法國前外長、現任歐盟與英國脫歐談判負責人巴尼爾作爲替代人選。法德領導人沒有達成協議,歐委會主席提名只能\"下次再議\"。本應於6月20-21日舉行的峯會,又因法德沒有達成共識而推遲至6月30-7月2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歐委會主席由德國人馮德萊恩出任,歐洲央行行長則由法國前財長、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夫人擔任。歐盟最爲重要的兩個領導職位分別由德國和法國人出任,別的成員國雖\"頗有微詞\"卻不得不接受。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法德仍是歐盟的\"領導國\",法德軸心仍是歐盟的主導力量,歐盟重大事項仍是先由德法商定,再由其他成員舉手通過。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利時現任首相查爾斯·米歇爾被任命爲歐盟理事會主席(歐盟總統),西班牙外相約瑟夫·博雷爾被任命爲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米歇爾屬於自由派,曾擔任法語國家組織祕書長,與法國關係密切,被認爲是馬克龍的好友,在歐洲建設問題上與馬克龍持相同立場。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歐盟4個主要領導職務分別由兩男兩女擔任,是馬克龍早就提出的設想。可以看出,馬克龍在本屆歐盟領導人的安排問題上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默克爾已進入執政後期,最後又因多次在公開場合出現身體不適狀況而引發諸多猜測,再加上德國經濟前景趨暗和大聯合政府出現裂痕,對歐盟影響力下降。馬克龍乘勢擴大對歐盟事務的領導權。拉加德出任歐洲央行行長,馬克龍將可藉此實行其強化歐元區管理方案。歐盟對重大國際事務發表立場需重複法德首肯,歐委會主席的後面是法德兩國領導人,其象徵性多於實際作用。歐洲央行行長則不然,擁有較多的獨立決策權。可以斷言,在本屆歐盟領導班子組成過程中,法國得分明顯多於德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國今年國慶閱兵儀式的主題是歐洲防務建設,其次是歐洲團結。法國防長帕爾利在對《巴黎人報》的談話中指出:\"特朗普總統是歐洲防務的優秀大使。\"\"他總是或明或暗地威脅歐洲,還威脅不再對歐洲實行永久性保護,歐洲不得不對自身防務提出疑問。\"帕爾利是在爲馬克龍代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克龍指出,英國脫歐後法國將成爲歐盟唯一的擁核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對歐盟的領導作用更加突出也更加重要。馬克龍邀請歐委會主席容克、德國總理默克爾、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觀看國慶閱兵式。法德混成旅和歐洲干預部隊出兵國(其中有10個歐盟成員國出兵)軍人蔘加閱兵式,也是歷史上首次。\"空中飛人\"弗朗吉·扎帕塔腳踩\"飛行踏板\"進行特技表演,手中道具爲自動步槍,法國推進防務現代化的象徵意義十分明顯。英國副首相大衛·利丁頓代表特雷莎·梅首相出席,爲馬克龍捧場的意味十分濃烈。馬克龍顯然是要奪回被默克爾搶去的歐盟政治主導地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馮德萊恩是職業醫生,現年60歲並生育了7個子女,成爲歐盟歷史上首位\"歐洲女士\",輿論稱\"婦女終於頂破了玻璃天花板\"。但作爲歐委會主席,她所要表達的只能是歐盟集體決策後的政策取捨,而不是個人思想。中歐關係主要是中國與歐盟各成員國間的雙邊關係,歐委會的作用有限。歐元區至今未從2008年經濟危機中緩過勁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持續增強。歐美貿易摩擦升級,法德英在徵收\"數字稅\"問題上與美開打,中國同歐盟各國雙邊關係則連續上新臺階,頗能說明問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馮德萊恩在當選講話中表示,她就任的首要任務是\"社會歐洲\"、反氣變和英國脫歐問題。前兩個問題是爲了爭取左翼黨派和綠黨的支持,後者是應對歐盟面對的首要難題。\"歐盟仍處於極端困難時期,英國脫歐是最大危機。\"10月31日是英國脫歐的最新期限,11月1日則是馮德萊恩履新的日子。馮德萊恩已表示,英國脫歐日期還將後延。英歐雙方的纏鬥還將繼續,曙光尚未出現。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國\"黃背心\"運動已達8個月,又出現個\"黑背心\"非法移民佔領先賢祠運動,德國大聯合政府隨時可能解體,英國脫歐是英歐雙方的共同災難,特朗普對歐盟的壓力還在上升。馮德萊恩作爲\"弱勢主席\",只能是法德的代言人。但法德日子也不好過,而且法德也有權力之爭問題。新一屆歐委會就職後面臨的重大考驗將會接踵而來。馮德萊恩從德國政府中\"平庸閣員\"脫胎而來,擔任歐委會主席恐也難有作爲。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作者:孫海潮)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欄目文章爲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報立場)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864031287546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