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原標題:這是一次形神分離的技術試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在上映的新版《獅子王》是一次技術的勝利、美學的失敗。“CG真獅”重拍版是迪士尼經典IP真人化計劃版圖中的新成員,也是迪士尼一次得意洋洋的大型CG技術秀。迪士尼的這一次技術宣言,確實讓我們看到了技術的強大,但同時也看到了技術的無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技術只是電影的“形”,敘事能力與美學風格纔是電影的 “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版《獅子王》是一次形神分離的技術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每一次電影技術的革新,都應伴隨着對電影美學的重新思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奇幻森林》(真人演員加CG動物)的成功,使迪士尼對新版《獅子王》信心十足,野心勃勃地試圖製作一個百分百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世界。迪士尼在宣傳中主打“沒有真實自然場景、沒有真正的動物、也沒有傳統的攝影機,甚至沒有任何動作捕捉”,百分百CG特效加VR拍攝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運用最先進的數碼特效,新版《獅子王》呈現出一個堪比BBC自然紀錄片的視覺奇觀,所有自然環境與動物都能以假亂真,堪稱好萊塢的技術巔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HjQaCTxQYMr\"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08\"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但是,高度逼真的實景版《獅子王》,卻是一部電影美學上徹底失敗的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精美的特效與高超的技術永遠無法拯救一個糟糕的故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既然原版《獅子王》改編自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顯然有一個足夠精彩的故事,爲什麼新版《獅子王》還是淪爲一場空洞乏味的CG技術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因爲,任何一種電影技術,都有自身的美學特性與侷限性。技術需要找到更適合表現的美學領域、更適合講述的故事、更適合的電影類型。《獅子王》中動物毛髮與自然植被的細微之處,確實更能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但技術的視覺表現力只是一方面,新版《獅子王》的失敗之處,在於它只是得意洋洋地展現技術的潛能,卻沒有在美學上進行足夠深入的思考,以至於在技術手段與美學風格之間存在一種斷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影作爲誕生於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形式,其技術屬性從來都是不可忽視的。但電影依靠機器這一根本屬性,不應該導向一種簡單的技術決定論。每一次電影技術的革新,都要求電影創作者們對電影美學進行重新思考。電影理論家羅伯特·C·艾倫指出,“電影史上任何一個階段的技術狀態都給電影生產劃定了某種界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HjR0L8Cy5W\"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02\"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當聲音技術和寬銀幕技術進入電影,創作者在探索新技術的視覺表現力和美學潛力時,也曾不可避免地製作了一些與新技術的美學特性格格不入的失敗作品——電影《雨中曲》就曾經諷刺了生澀滑稽的有聲片嘗試。數字技術使電影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無論是數字攝影機、數字剪輯還是虛擬影像的製作,都在美學層面上引入關於電影新的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版《獅子王》的故事設定與表現主義的美學風格是統一和諧的,使其成爲一部動畫傑作。高度戲劇性的故事主線與喜劇性的角色設置,是基於動畫這一形式的藝術特性。動物們擬人化的誇張表情與動作、抑揚頓挫的語氣,與角色的喜劇性相得益彰,形成一種浪漫的非寫實風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版CG特效的美學特性全然不同於動畫,是一種追求畫面高度逼真性的寫實主義風格。新版的一些經典場景在分鏡上照搬了老版,但卻不顧動畫版與CG實景版兩種畫面的美學差異。其實,兩種技術應該有完全不同的故事講述方式與視覺呈現方式,從情節、人物性格、敘事風格再到構圖、分鏡、運鏡方式,創作者必須在新的技術條件下重新構思這個故事的視覺呈現。遺憾的是,在票房收益與技術訴求的驅動下,新版《獅子王》來不及考慮技術對應的美學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HjRE3sP38dP\" img_width=\"700\" img_height=\"411\"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原版的表現主義風格與新版CG技術的寫實訴求,每時每刻都讓創作者陷入一種兩難處境。新版《獅子王》爲了讓動物看起來更逼真,創作者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如何讓動物說話顯得更加自然。所以,創作者放棄了原版動畫中擬人化的表情,因爲把人類的表情套在動物身上太過突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矛盾的是,新版又保留了原版故事的高度戲劇性和非寫實感的歌舞片段,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別扭的觀感。當動物不說話時,幾乎就像是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中的動物。當動物開口說話,又是用真實動物的表情傳遞喜怒哀樂,這對於百分百仿真效果是一次破壞。歌舞片的歌舞段落本身就是一種打破現實感的異質性情節,《獅子王》中完全沒有擬人化的表情動作的寫實性動物,忽然開口唱歌載歌載舞,對於如同真實紀錄片的視覺效果,則是第二次破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技術訴求徹底凌駕於電影美學之上。使得這部新版《獅子王》更接近一次高超的技術演示,而不是一部風格完整統一的電影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迪士尼的超級英雄和童話故事,把數字技術帶入了美學死衚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版《獅子王》的不倫不類,也是好萊塢主流商業大片過度追求視覺效果、忽視故事創新性與技術美學特性的一個結果。從《灰姑娘》《美女與野獸》《沉睡魔咒》《奇幻森林》到今年的《小飛象》《阿拉丁》,迪士尼不厭其煩地將這些經典IP通過真人化的方式重現於銀幕之上,這一方面確實顯示出好萊塢CG技術的精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好萊塢故事創造力的衰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cl7R277LysVV\"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10\"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好萊塢主流商業片,在經歷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長達十幾年的票房統治之後,愈發沉迷於由數字技術製造的視聽奇觀無法自拔。從製片廠的生產策略、創作者的敘事方式、到觀衆的欣賞口味,都越來越趨向低齡化的保守創作。技術原本是中性的,但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沉迷於數字奇觀的展示,必然導致講故事能力與藝術創新性的退步,結果是儘管工業水準和科技水平一直在進步,卻淪爲資本的附庸,重述一個個幼稚的童話故事,技術的負面效果終於逐漸顯現出來,進入一種在美學上極度保守、甚至有倒退趨勢的創作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數字技術的出現不僅改變了電影的製作、發行,也深刻影響了電影美學的各個層面,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技術的變革改變了媒介本身,這必然需要重新定義媒介的美學屬性。如果電影美學形式的變化跟不上技術變革,技術就僅僅只是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什麼樣的電影類型更適合數字技術去表現?這首先要明白數字技術的核心屬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字技術在電影製作層面上主要表現爲兩種形態。一是對被攝影像進行處理,改變被攝客體的某些特性,比如《阿甘正傳》中用數字技術移除了中尉的雙腿,這屬於“虛擬真實”的範疇;二是虛擬生成不存在影像,比如《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的神龍,這屬於“虛擬不真實”的範疇。兩種方式都是虛擬性的不同呈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虛擬性,正是數字技術與傳統電影技術從根本上最重要的區別。數字技術的虛擬性,使得任何影像都變得可能,也曾經展示出令人驚歎的美學潛能,比如《侏羅紀公園》中失落的史前世界,或者《泰坦尼克號》中心碎的海難悲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P5ZwOC86iT45n\" img_width=\"700\" img_height=\"369\"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要充分發揮數字圖像技術的優勢,就需要一種更爲誇張、奇異,與現實截然不同的視覺形象。比如《阿麗塔》就把漫畫中的大眼美少女,通過CG技術完美復刻出來;《西遊》系列也把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神仙、妖、魔、鬼、怪獸變成栩栩如生的視覺形象;《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金色巨龍顯現的場景,儼然就是唐傳奇《柳毅傳》的完美視覺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字技術也可以讓電影人講述他們無法直接拍攝卻能夠通過特效工具創作的地點和事件的故事。架空的神話,比如《指環王》中恢弘奇幻的中土世界,《流浪地球》中冰封的未來世界或《妖貓傳》中千年之前繁華炫目的大唐盛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HjZR7ix52Ma\" img_width=\"700\" img_height=\"271\" alt=\"《獅子王》引發對科技與美學的思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然而,迪士尼的超級英雄電影和童話故事電影,卻把數字技術帶入了一個美學死衚衕,壓抑了其美學潛能,只沉迷於數字特效營造的華麗、空洞、膚淺的視覺奇觀。而當新版《獅子王》糾結於究竟應該“更像真實動物”還是“爲了突出真實動物做不出”的動作時,技術就變得束手束腳無法施展,在寫實性與表現性之間搖擺不定,也失去了技術所擁有的將不可能之物在視覺上呈現爲可能的巨大潛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先進的數字技術確實可以給電影加分,另一方面,不應該陷入一種技術決定論,更不應該忽視技術的美學面向,對技術要保持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電影的思想性、藝術性、美學性永遠是更核心的,對電影美學形式的思考要跟上技術的進步,使技術不再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片來源於文匯報及網絡)\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947953686451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