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TACLZ8cMg\" img_width=\"300\" img_height=\"245\"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解放後,蕭三作爲新中國從事國際文化交流工作的官員,一次途經蘇聯去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世界和平會議,蘇聯方面一直以爲葉華是蕭三夫人,當年爲了通過國民黨的地盤,也有點假離婚的味道,於是通知葉華與蕭三見面,夫妻相見,舊情像火山噴湧而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GR2h15O5c\"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50\"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得知蕭三有一本專寫華盛頓、林肯、彼得大帝等名人的書《世界英雄豪傑傳》,十分高興,前往借閱,蕭三出身書香門第,笑嘻嘻地說:“書倒是有一本,但我借書給別人,向來是有點講究的。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DRkgwJG7GlVq\"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03\"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與毛澤東同窗,和高爾基共事;爲列寧護靈,由胡志明介紹入黨;同鄧小平辦刊,當任弼時的老師;是國際歌的第一位中文譯者,以筆名“埃米·蕭”寫的詩廣泛流傳國外,肖像曾懸掛在蘇聯東歐許多普通老百姓家。除了史沫特萊和斯諾,蕭三是國內第一個將中國革命宣傳到全世界的。他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胡喬木在《悼蕭三同志》一文中說:“他是一位傑出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國際著名詩人,一位爲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爲保衛世界和平促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的政治活動家和國際活動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央指定他首次首個爲毛澤東寫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G2CPcVZIm\"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17\"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1939年毛主席和蕭三在延安與紅軍小戰士交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初秋時節,我到了蕭三的出生地湘鄉市梅橋鎮桃塢塘:綿延起伏25裏蕭家衝,雲蒸霞蔚,青山如墨。幾經尋訪,我見到了瞭解蕭三家裏情況的近90高齡的蕭儉作老人。蕭老回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家蕭三,1896年10月生,原名植蕃,字子暲,排行第三。其父蕭嶽英,從教於東山學堂。與蕭子升(兄)、蕭子鳳(弟)俗稱“蕭氏三傑”,兄弟姊妹十人。鬧革命後,蕭三跟毛,子升跟蔣,子鳳著學。娶的洋老婆,藍眼睛黃頭髮,“文革”時見過。屬破落的地主家庭,家並無根基。民國十六年春夏之交,我父親和鄰居王頂卿老人見過毛主席,毛從韶山來,穿長袍,握雨傘,背布包,到蕭三家住了一晚,在鳳尾屋水塘洗澡。毛主席和蕭三召集當地農會,商量如何打土豪分田地,第二天就到25公里外的衡山白果調查考察湖南農民運動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當年23天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寶貴的一天呆在湘鄉,住蕭三家,緣於何?我於《湘鄉縣誌》、東山學校塵封的校史館得到了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山學校原名東山精舍,東山書院,湖南省私立初級中學,1895年開始課士,廢科舉,興新學,開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是當時的貴族學校。蕭三父親蕭嶽英思想進步,國學根底雄厚,在東山學堂教物理,深受學生愛戴。蕭三受父親影響,190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該校。兩年後,毛澤東於1909年考入該校。因韶山離湘鄉較近,他外婆住湘鄉唐家坨,毛澤東以外婆家爲籍貫,考進本不收外縣學生的東山學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考入東山學堂不久,即同蕭三及其兄蕭子升都成了好友。後毛澤東在延安同斯諾談話時念及同蕭三的這段友誼:“我在東山高小學習時,平常總是穿一身破舊的衣衫,許多闊學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們當中有兩個是我的好同志,其中一個現在是作家。”毛澤東所說的“作家”指的是蕭三。\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GR2h15O5c\"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50\"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得知蕭三有一本專寫華盛頓、林肯、彼得大帝等名人的書《世界英雄豪傑傳》,十分高興,前往借閱,蕭三出身書香門第,笑嘻嘻地說:“書倒是有一本,但我借書給別人,向來是有點講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弟願意領教。”毛澤東謙恭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書有三種人不能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是哪三種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真才實學者不能借;庸庸小人者不借;三嘛,嘿嘿,我出聯而不能對上者不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微微一笑說:“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學,但閱書心切,請仁兄出一聯如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見毛澤東這麼心切,便道:“我這書裏講的可都是英雄豪傑呀。你聽着,上聯是這樣的:‘目旁是貴,瞶眼不會識貴人’。快對,快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略一沉吟,從容答道:“我就冒昧對一聯,並將此聯贈仁兄。請聽:“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聽罷,滿臉羞得通紅說∶“請恕小弟無禮,賢兄大才,願爲知己,地久天長!”說完,立即拿出書來,雙手捧到毛澤東眼前。毛澤東雙手接過書,連聲道謝,握手大笑。從此,毛澤東與蕭三成爲了好朋友。他們常在一起散步,遊玩,交談學習心得,評論詩文,暢談時事,無話不談,誠摯相待,結下了深厚的同窗之誼。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GkCUWy9yh\" img_width=\"407\" img_height=\"523\"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1911年夏,蕭三同二哥子升一起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毛澤東1913年也考入該校。同窗共硯,交往更加密切,他們常去楊昌濟先生家聆聽,先生的進步理念影響着他們。1916年夏,蕭三從第一師範畢業了,先後分在黃氏族校和一師附小執教。這期間,與毛澤東聯繫更密切,思想更趨一致。1918年初,毛澤東與蔡和森、蕭子升、蕭三等在長沙創建“新民學會”,兩人接觸更加頻繁。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蕭三參加了示威遊行。他還在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創刊號上發表散文詩《節孝坊》,提倡新文化,反對舊禮教。1925年,蕭三專程到韶山會見在那裏組織農民運動的毛澤東。1927年,蕭三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他毅然站在毛澤東正確路線一邊,堅決抵制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9年,蕭三從莫斯科回到延安,見到了久別的毛澤東、鄧小平等老戰友。毛澤東邀請蕭三到簡樸的窯洞書房小坐,塞給他捨不得抽的香菸,開玩笑說:“姓蕭的古來文學家很少,你要爭氣!”蕭三不斷地作詩寫文章,新作問世送給毛澤東,請他指正。毛澤東欣然回信,勉勵有加:“大作看了,感覺在戰鬥,現在需要戰鬥的作品,現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戰鬥,盼望你更多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2年至1946年,蕭三聆聽了毛澤東作的《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兩篇演講,出席了中央在延安楊家嶺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蕭三聯繫實際談了看法,受中央的委託,蕭三做了數場關於毛澤東的生平報告。1943年至1949年,由中央指定,蕭三寫出了《毛澤東同志傳略》、《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等介紹毛澤東生平的著作,並翻譯成英俄德日捷匈印等多種文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黑眼睛與藍眼睛的深情凝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H23bU4gIF\" img_width=\"491\" img_height=\"666\"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蕭三知識淵博,學貫中西,精通俄英法德數種語言。他和陳喬年根據《國際歌》法文歌詞原文,參照俄譯詞,經多次翻譯、演唱、修正,首次把《國際歌》譯成中文。他是著名國際詩人,詩人的浪漫,使他的婚姻充滿了傳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18歲那年,正同毛澤東一起在長沙讀書,父母爲蕭三找了一位名門閨秀,美麗端莊姑娘譚雪君讓蕭三一見傾心,家裏爲他倆舉辦了婚事。後來,蕭三去法國勤工儉學,因妻子身孕行動不便,沒帶去法國。譚雪君不久去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國後,蕭三被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任命爲共青團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工作中,他認識了由海參崴到中國的蘇聯姑娘瓦薩。此後,蕭三由北方區調往上海,同周恩來、趙世炎共同籌劃上海工人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後,蕭三因病送蘇聯邊修養邊參加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組織同意蕭三和瓦薩結婚並同赴海參崴。後來,兩人理性地分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瓦薩分手後,蕭三並沒有回國,遵照中央的指示留蘇工作。1938年,蕭三到黑海療養,與德國姑娘耶娃(後取中文名字葉華)相遇。當時,23歲的葉華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美麗純樸,聽說蘇聯人民有着嶄新的思想和生活,懷着好奇來到蘇聯旅行。是時,蕭三在蘇聯稱作“埃米·蕭”,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革命的歌手”,“蘇維埃中國的詩人”,《國際文學》中文的主編,代表中國文聯“左聯”在蘇聯文聯工作,與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和詩人、社會名流常在一起,交往中,多才多藝、灑脫奔放的蕭三贏得了葉華的芳心,葉華也因爲這次奇特之旅愛上了蕭三,愛上了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HIDSiNdzb\" img_width=\"400\" img_height=\"447\"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葉華嫁給蕭三後,放棄了德國國籍,加入了蘇聯國籍。在蕭三的幫助指導下,葉華學會了俄語、中文,閱讀了許多馬列著作。婚後,蕭三按照中央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回國工作,葉華帶着孩子回到斯德哥爾摩她哥哥家中。年餘後,經中央批准,葉華幾經周折來到延安,當學校顧問,做些幼教工作,介紹蘇聯婦女兒童情況。毛澤東、朱德等曾一起在棗園設宴款待這位洋夫人,毛澤東當面表揚說:“葉華中國化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到延安後,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負責文化領導工作。一天,來自浙江的甘露找到蕭三,帶來了妹妹蕭昆的介紹信。甘露會聲樂,會唱京劇,蕭三引薦她到魯藝學習。在公演的《花木蘭》中,甘露扮花木蘭演唱全本,她的演技精,扮相好,邊區的羣衆都稱她爲“花木蘭”。甘露的純情,詩人的才情,21歲的“花木蘭”和45歲的蕭三在延河邊苦苦相戀。甘露、葉華和蕭三的情感戲愈演愈烈,無奈之下,還是甘露退讓,到邊區綏德去養蠶。葉華髮現蕭三和甘露的戀情後,一氣之下,隻身帶着孩子歷經艱險回到蘇聯。走之前,周恩來爲蕭三和葉華辦了離婚手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葉華走後,甘露又回到了延安,住進了蕭三的窯洞,舉行了相當隆重的婚宴。當時的中共中央五大書記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都參加了,毛澤東送了一條加厚的羊毛毯,對蕭三說:“子暲啊,祝你和這個延安養蠶姑娘白頭偕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TACLZ8cMg\" img_width=\"300\" img_height=\"245\"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解放後,蕭三作爲新中國從事國際文化交流工作的官員,一次途經蘇聯去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世界和平會議,蘇聯方面一直以爲葉華是蕭三夫人,當年爲了通過國民黨的地盤,也有點假離婚的味道,於是通知葉華與蕭三見面,夫妻相見,舊情像火山噴湧而出。蕭三當即決定帶葉華母子三人回北京。兩個女人再相見,甘露先是驚呆,但想到葉華遠走蘇聯,孤兒寡母,不無內疚,善良開朗的甘露答應兩家人和睦相處共同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中國,甘露是蕭三的合法妻子;在蘇聯,卻只認葉華是蕭三的合法妻子。因蕭三經常要帶夫人出外,考慮到工作的特殊性,考慮到中蘇關係的特殊性,1950年9月由朱德代表組織召集蕭三、甘露、葉華,宣佈對蕭三婚姻的決定,同意蕭三與甘露離婚,與葉華結婚,蕭三要兼顧好兩個家庭。同時,對蕭三感情多變過於浪漫的行爲,給予口頭警告處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此,葉華與蕭三重新開始了共同的人生旅程,風雨同舟,一起在“文革”中度過了七年獄中生活,陪伴蕭三直到終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詩人,詩歌可比子彈和刺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TUHcFJwC9\" img_width=\"410\" img_height=\"500\"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湘鄉市梅橋鎮桃塢塘鳳尾屋堂,蕭三的老家。宅前池塘,宅後有山。翠柏蒼松,終年常綠。流水潺潺,不捨晝夜。鶯歌婉轉,鳩鳴聲聲。美麗的山麓花園,是鳳凰歌唱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從小受到家風的薰陶,以民歌爲唱本,在父親的啓迪下吟詩作對。東山書院求學時一首《思親》的詩,其中“更衣猶見折衣痕”之句,老師批道“孝子才人”。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爲他後來登上國際文壇,成爲國際著名詩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在《我的宣言》中也是如此說:“我的詩誠哉是非常粗淺,只希望讀下去,順口順眼。不敢說大衆化和通俗化,但求其寫出來,像人說話。如認爲不能登大雅之堂,那我把他們貼在街上。假如是這形式和內容,讀起來,聽起來,比較好懂,我寧肯被開除詩人之列,將繼續這樣寫這樣唱。”蕭三這一表白,充分體現了他執著的追求和詩人的高尚氣質,以及其詩歌的風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的詩歌創作,多用新詩體裁,又不忘傳統形式,兩者靈活運用。1940年,蕭三和柯仲平、胡喬木、賀敬之、郭小川、艾青、朱子奇等成立“延安詩社”,組織出版《新詩歌》,推舉蕭三寫創刊詞。“詩人,起來。現在這時節,不能貪取甜蜜的睡鄉。莫忘了,千萬戰士的熱血流在中原的沙場上。每個人都應該和他們在一道。你現在不能丟炸彈,動刀槍,——你應該寫些詩歌給他們唱:詩人,詩歌可比子彈和刺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ebhTl9NbC866\" img_width=\"500\" img_height=\"490\"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蕭三曾經和任弼時等人代表中共莫斯科支部爲列寧守靈護靈,他還寫詩哀悼。“我們列寧主義者,來自革命的東方,加入百萬人的洪流流向工會廳堂。我緊緊地貼在偉人的左腳旁,低頭把那親切的容顏來凝望。我的兩行淚水滴在花叢中,最崇敬的人永遠活在我心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與同到莫斯科的胡志明多次會晤,他寫詩追憶:“憶昔巴黎邂逅時,青年愛國凌雲志。談心話舊赤都日,方寸何曾忘故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寫工人:“拿着錘子,鉗子,斧頭,刀,一面流汗,一面留神……我一錘錘碎了束縛我們的鎖鏈,我一鍬掀下了資本家那頂高禮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寫農民:“一點點一滴滴的血汗,一朵朵一堆堆的棉花,通通歸大地主,資本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蕭三作爲國際文化交流的官員,奔波於全國各地,輾轉於世界各國,但他無限熱愛家鄉和關心家鄉人民。1953年,他回到湘鄉,特意去母校東山學校專程看望了師生,並揮毫題詞:“舊地重遊,無限留戀,大家努力,作毛主席的好同學,好學生。”後來,根據蕭三與其兄長意願,捐款建立“蕭嶽英獎學基金會”。湘鄉東山學校百週年,耄耋之年的葉華夫人亦欣然賦詩:東山春秋富,湘江水長流;百年育英才,萬樹桃李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湘鄉自古文運昌盛,蕭三一生筆耕六十餘載,是家鄉、中國、乃至全世界知識分子的榜樣!全體文藝工作者都要秉承蕭三手中的筆,積極投身到火熱的生活,爲偉大的時代奉獻出更多精品力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斯人長逝,睹物思人,一首《長相思》寄託家鄉人民對極具傳奇色彩的蕭三的無限懷念: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路遙遙,水迢迢,\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赴法留蘇學業超。雲霞蕩九霄。\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菊花妍,正秋宵,\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一代文豪榜上標。騷人香墨飄。\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選自《新湘評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SrpTD65Vik0Di\" img_width=\"631\" img_height=\"125\" alt=\"蕭三:革命一生詩一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歡迎轉發點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轉載請聯繫授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本週熱文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毛澤東談調查研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這是比什麼大學還要好的學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龍繼紅:“讓每一個生命綻放獨特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山溝溝出了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百年薪火耀新程——紀念《湘江評論》創刊100週年\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h2\u003E從《湘江評論》到《新湘評論》——紀念《湘江評論》創刊100週年\u003C\u002Fh2\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786639877575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