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u003C\u002Fh2\u003E\u003Ch3\u003E 鄭光濤Grant 345 2019-7-19 12:20 \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營銷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一天,美國門羅公園裏彙集了3000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他們黑壓壓聚集着,彷彿聖衆在祈禱流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時,原子彈爆炸一般,光明炸開了夜幕。700盞電燈照亮全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此,煤油燈搬進博物館。愛迪生在歡呼中,成了帶來光明的魔術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就是教科書裏記載的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但是,愛迪生真的發明了電燈嗎?答案,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產品經理愛迪生的創業故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愛迪生1879年“發明”電燈之前,電燈已經出現了大約50年。但中小學教科書也沒有講電燈的第一發明人究竟是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概這位發明家和煤油燈一同搬進博物館了,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認知博物館裏,卻沒留下他的位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愛迪生確實沒有發明電燈,他只是照搬別人的技術框架,率先採用鎢絲作燈絲而已,但是他確實是第一個把電燈實現商業化的企業家。\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7kAPCHEGS\" img_width=\"1202\" img_height=\"762\"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商業向來垂青於將科技價值最大化的人,而不一定是時間上最領先的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門羅公園的故事正是愛迪生精心策劃的營銷方案,這次“電燈發佈會”比第一代蘋果手機發佈會早了129年,更領先騰訊119年驗證了先複製再超越的產品開發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小小的電燈展示也許不足以說明商業奇蹟是如何誕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時,愛迪生的燈泡,每個成本1.25美元,算上運營成本,每個燈泡至少要賣2.5美元才能賺錢。當時美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買不夠10個燈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愛迪生預測燈泡的邊際成本未來一定會降下來,如果等到那時再去推廣,恐怕市場已成紅海,無利可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愛迪生果斷將燈泡定價40美分,並簽了17年合同。這,真是個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而不是其他物種,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人是可以預見未來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年後,燈泡工藝改善,成本果然降到了22美分,一夜之間,愛迪生財富暴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拋開創業神話的外衣,這個故事的商業邏輯,我們在媒體上經常看到。\u003Cb\u003E先燒錢搶用戶,再壟斷分利潤,互聯網創\u003C\u002Fb\u003E業風生水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個時代如果可以引入風險投資,愛迪生一定是一位PPT融資高手,“讓我們一起,爲夢想窒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84GVc1gBF\"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今天,世界商業史上最偉大的多元化工業集團通用電氣,正是愛迪生創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商業變革與個體崛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個體崛起的神話不再是孤例,個人財富只是複雜的商業邏輯公式運算出的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越是商業變革的時代,越是個體崛起的好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30年代,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公司平均壽命達65年,到了90年代則僅有10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德勤會計事務所的研究顯示,大公司喪失領導地位的比率,在過去的40年裏翻了一倍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科技進步,企業新陳代謝的速度在加快,暗示着會有更多新企業和個人會以更快的速度嶄露頭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商新秀拼多多總成交額達千億只用了2年,而這個數額,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Owd4U97THKa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因此,創始人黃崢在2019年以1000億元人民幣財富榮登《2019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互聯網革命,再到智能時代的到來,\u003Cb\u003E社會結構性變化和技術應用性創新爲個體崛起提供了充滿想象的前提條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字文娛時代的騰訊和馬化騰、移動終端時代的小米和雷軍、智能駕駛時代的蔚來和李斌,這些霸佔媒體頭條的公司和人物,無不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什麼是社會結構性變化?\u003C\u002Fb\u003E社會學給出了人口、分工、組織、收入、消費、區域、種族等結構指標,我們不妨推演到商業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口結構:\u003C\u002Fb\u003E隨着人口老齡化,我國當前的人口撫養比(非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5:14,預計會在15年後提高到9:14。這意味着,在未來平均1個勞動人口創造的價值,必須要負擔起3個人的財富消耗,才能維持像今天這樣的生活水平。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商業項目,將迎來藍海。所以羅振宇大膽提出:如果得到APP創業失敗,就去做保姆培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收入結構:\u003C\u002Fb\u003E由於老齡化,領取退休金的人越來越多,繳納養老保險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僅2016年養老保險基金就虧空6000億,只能靠財政補貼維持收支平衡,而且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還跑不贏餘額寶。這就給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機會,於是支付寶聯合金融公司推出了各種投資理財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分工結構:\u003C\u002Fb\u003E互聯網通訊促使“衆包”成爲可能,公司把原本由內部員工執行的工作外包給大衆網絡,反而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建議支持。比如寶潔、杜邦把一些技術難題放在威客網,尋求那些業餘時間自願提供想法的網友的幫助,小米科技通過論壇讓發燒友用戶直接參與產品應用開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什麼是技術應用性創新?\u003C\u002Fb\u003E我們不妨看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互聯網技術最初是美國國防部內部網,主要用於軍事通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9後轉向學術應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Internet協會(ISOC)的成立,互聯網技術纔開始實現商業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電商、即時通訊和門戶網站是最早的一批互聯網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21世紀後,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步伐逐漸拓展到移動端,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開始全面爆發互聯網+革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幾年,隨着消費互聯網市場日漸飽和,騰訊、阿里、富士康等巨頭又逐步將互聯網技術遷移到工業領域,工業互聯網的創新大戰由此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社會結構性變化和技術應用性創新,是人類發展的合璧雙劍。只有先知先覺先行者才能順勢而爲,迅速崛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8V9iamI1V\" img_width=\"723\" img_height=\"518\"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從蒸汽革命、電氣革命、信息革命,再到即將到來的智能革命,商業正在以指數爆炸的形勢,驅動社會的協同進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的未來酒店,京東的無界零售、富士康的無人工廠,SpaceX的自研火箭……顛覆的不只有你我的認知,還有全人類的想象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認知分化與階級固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世界上有2694個人,他們的財富相當於全球GDP的13.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說這是階級固化了,窮者越窮,富者越富。你看萬達集團王公子27歲就擔任普思投資董事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有人預判,未來的社會將實現共產主義,沒有窮人和富人,沒人再爲物質去工作,而是爲興趣、情感去奮鬥。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勞動,爲人類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9526PxwJx\" img_width=\"375\" img_height=\"250\"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商業的發展向來是伴隨着爭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始社會,商業是雞蛋換鴨梨的邏輯,古代社會,商業是雞蛋換貨幣再換鴨梨的邏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單線程、低維度的商業邏輯不好用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商業模式在成熟複雜的經濟體系上發生裂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們可以用虛擬資產做生意,比如荷蘭皇家飛利浦授權冠捷科技的電視使用Philips商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們可以用金融槓桿做生意,比如萬科借鉅額銀行資本投資地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們可以用流量平臺做生意,比如咪蒙通過微信自媒體做廣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怪陸離的商業景象讓一些人望而卻步,讓另一些人重獲新生。正如汽車取代馬車的年代,車伕視汽車爲財源的攔路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們看未來的商業又如何?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邏輯自洽即可。但認知的界限是分明的,只是眼睛看不到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道認知的分水嶺就是商業的基本原則:\u003Cb\u003E交易只是商業的流程,資源配置纔是商業的本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凡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地方,就會有商機。但凡把資源配置最優化的人,就會收穫財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衡量國家實力必談經濟。經濟就是探討資源配置的學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共經濟,由政府和國家主導;工商經濟,由民營資本和市場主導。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工商經濟越繁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正處在民營資本活躍發展、市場體系漸臻佳境的時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年前把五湖四海的商品資源整合到一起,打通商家和消費者的信息壁壘,淘寶橫空出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滿足跨地域結算的需求,支付寶應運而生;爲了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四通一達和菜鳥網絡接踵而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此,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合而爲一,電商1.0時代纔算真正到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N5B5AywfX\" img_width=\"542\" img_height=\"327\"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新的商業模式實現了更優的資源配置,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些一邊享受淘寶的便捷體驗,一邊辱罵淘寶導致萬衆失業的批評家,大概只能感慨階級固化而無法理解商業的意義,當然也沒有機會握着阿里的股票走向財務自由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u003Cb\u003E階級固化不是商業的惡果,而是認知分化的窘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下層階級最顯著的區別之一是抗風險能力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層階級擁有更多備選方案來抵抗風險,而下層階級,一旦一條道路塌陷,將難以找到賴以生存的新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自古以來,靠天喫飯的農民是抗風險能力最弱的階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人類生產力大幅提升,可以不必擔憂“靠天喫飯”的問題,但有些人還保留了“靠天喫飯”的思想基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靠大公司、靠公務員、靠父母、靠嫁人、靠學歷來獲取“鐵飯碗”,似乎從沒有考慮過靠終身學習,靠像經營企業一樣規劃自己的人生戰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隨着技術升級和經濟結構變化,一切鐵飯碗都會淪爲玻璃心,經不起時代之錘的鍛鍊。\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會生產力隨商業變革呈指數級增長,當前的智能革命對社會的影響將十倍於互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面對智能商業,看不見,看不慣,或看不懂,將成爲未來不同階級認知差別的顯著特徵。\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 商業加速認知分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階級固化不知道哪一天出現,但階級固化之前的認知分化正在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古代,人們想要出人頭地,只有科舉仕途可選,學習方式也只有經史子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識載體的匱乏和傳播效率的低下,限制着認知進步的速度和人與人之間認知分化的程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時每天讀書8小時和每天讀書1小時的人相比,認知差別達不到現在1分鐘百度搜索的知識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現代社會,學習方式千百種,知識載體數不清,傳播效率堪比聲光電。熱愛學習的人和從不學習的人,認知水平會迅速呈現天壤之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代10年闊別仍可舉杯共飲,現代一年不見怕是物是人非。因此,不是現代人變得更加功利了,而是現代人認知分化的速度太快,快到我們來不及理解就認知隔閡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商業把科技的成果哺育給每個人。享受慣了商業的恩澤,我們容易變得安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個人命運在汪洋的商業社會中,如同逆水行舟,認知不進,生活之舟則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波動上升或波動下降的大趨勢中,平穩只是短暫的。追求平穩的前提是確保你在波動上升的大趨勢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rBNRFOAwxeB\"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657\" alt=\"商業如何分化我們的認知\"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辯論在媒體上是月經式熱點。其實,兩者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學習態度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窮人思維是寧願被動喫生活的苦,也不肯主動喫學習的苦。\u003C\u002Fb\u003E學習,恰恰是缺乏即時正反饋的長線投資,慣於即時享樂的人是沒有耐心接受這種辛苦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以“學累了玩會兒”的心態掩飾“玩累了學會兒”的真相,不只是學生時代的心靈毒雞湯,走向社會的成年人也會面臨\u003C\u002Fb\u003E這種心理挑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商業變革時代,你可以沒有馬雲、王健林的財富,但可以像他們一樣珍惜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時候埋怨商業太狠,科學家太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你要付出別人想不到的努力,纔會讓別人感覺你毫不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本期總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個人命運和商業發展擰成一股繩,繩的一端是財富,另一端是認知。拉住繩子,是防止掉隊的唯一途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與討論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2310406983193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