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還說,她愛兒童,一輩子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蘇州講學時,我曾經動了“挖牆腳”的念頭,想請李老師到蘇州開設一個情境教育研究所。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朱永新按:2016年初,李吉林老師請我爲她的教育隨筆撰寫了一篇前言。忐忑不安的我,用心記錄了我心中的李老師的形象。沒有想到,今年春節我們還電話聯繫,還聽到她爽朗的笑聲,今天下午尊敬的李老師已經與我們天各一方。僅以此文,哀悼敬愛的李吉林老師。願先生安息,一路走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春節期間,李吉林老師打了幾個電話給我。因爲在京郊閉門讀書寫作,一直沒有收到。前幾天,李老師託人發來短信,說她最近要出版一本隨筆集,希望我能夠寫一個序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實話,我很惶恐。李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豈敢爲她寫序言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她很堅定。她說,您是最合適的人。因爲您就是我心目中的詩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恭敬不如從命。與李老師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像過電影一樣在眼前浮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7年底,我擔任了蘇州市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我知道,辦好教育的關鍵是校長和教師。因此,我倡導開展了“名師名校長行動計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蘇州講學帶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理論已經在全國風生水起,她自然成爲我們首選的導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蘇州講學時,我曾經動了“挖牆腳”的念頭,想請李老師到蘇州開設一個情境教育研究所。看得出,當時她還是有點動心的。因爲,她知道,我是真誠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最後她沒有來。她告訴我,是南通這方水土培養了她。她不能夠離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第二屆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蘇州張家港舉行。李吉林老師原計劃參加會議,但臨時沒有成行。她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剛剛起步的新教育實驗高度評價。讓我備受激勵。更讓我意外的是,她還親自打電話給我,說自己好想到蘇州來跟我讀博士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以爲李老師是場面上的客套話。直到後來幾次見到她,她都重複表達了這個意思,我才逐漸瞭解到,她以前還真的申請報考華東師範大學劉佛年先生的博士生,而且走了程序,可惜沒有辦成。她真誠地對我說,畢竟她只是一名師範生,理論素養不夠。情境教育要真正走得遠,需要理論的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所有好老師都是善於學習的,李老師則更是如此。她年輕時原本很喜歡打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都頗爲喜愛,但是因爲“深知一個小學的實際工作者的薄弱之處,便是缺少理論”,就放棄了不少愛好,大量閱讀,“文學的,心理學的,教育學的,美學的,教學論的,中國的,外國的,甚至古代的”,傾心投入其中。爲了有更多的閱讀時間,她先後拒絕了當校長,推掉了當全國小學語文研究會的理事長,換屆時主動向組織提出不再擔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的委員。她說:她的時間屬於孩子,屬於小學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年過花甲以後,李老師“仍然像孩子一樣,懷着強烈的求知慾望,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學”。從《學習的革命》到《建構主義叢書》,從課程理論到腦科學,她都不輕易放過。她感嘆地說:“世界這麼大,新知識像浪潮向我湧來,我永遠只能抓一點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動了。但能抓一點芝麻,總比兩手空空要好得多”。她多次告訴我,她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閉,因爲“封閉就停滯,停滯就萎縮。只要像孩子那樣,憧憬着未來,敞開自己的心懷,便能不斷地呼吸到新的空氣,吮吸新的營養,而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不僅向理論學,也想實踐學,向同行學。她告訴我,她一直在關注着新教育實驗。2010年,她爲新教育年會寫了一封長長的賀信。在信中她肯定了“新教育”的實驗與研究,“是具有深遠的普遍意義,從實驗與研究的進程看,無論理論框架的構建還是實驗的成效都已獲得累累的碩果”。每次見面,她都客氣地表示,向新教育致敬,向新教育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轉眼間,李吉林老師已是近80歲的老人。可她依然那麼熱情洋溢,那麼勤於學習,是一個真正的學童。她又那麼仁慈寬厚,那麼謙遜低調,甚至經常讓我覺得無地自容,她逢年過節經常主動給我打電話拜年問好,還不時寄來一些蘊藏着深情厚誼的禮物。我一直想,正是她把自己視爲學童,纔有這樣的境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說過,是兒童的眼睛,兒童的情感,兒童的心理,構築了她的內心世界。正是兒童,是童心,給了她智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還說,她愛兒童,一輩子愛。如今她已不是兒童,但喜似兒童。“我只不過是個長大的兒童。我多麼喜歡自己永遠像兒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尊敬的李老師,您育兒童爲生,也是爲兒童而生,您自己就是一個兒童,一個詩意盎然的兒童,一個永遠不老的學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right\"\u003E2016年2月20日晚,寫於北京滴石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974b2e6e73848a1a22d8dde6685a52a\"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學童李吉林\"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7a40cfb65b24f84bb89c531d5f46110\"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00\" alt=\"學童李吉林\"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03234966015233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