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版面设计优雅,工艺精湛,雕刻精良,浮雕感强烈,纹饰线条清晰,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种,被誉为钱币精品,光绪元宝收藏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光绪元宝铜币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尤其是户部的深受广大的钱币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光绪元宝,是在晚清光绪年间受洋务运动影响而产生。从1900年开始铸造一直延续到晚清的宣统三年,使用流通了11年的时间,是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铜元,也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中知名度很大的一种,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

光绪年间,自咸丰朝以来的铜原料供给紧缺愈加显现,致使铜铸制钱与白银的兑换比价动荡不稳,并急速向“钱贵银贱”的趋势发展。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94-1896),仅历时两年,银币一元从可换制钱一千二百文陡降至八百四十文。这种情况,造成了流通领域的混乱和不安。对此,在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湖北省造币厂铸发了此种背面有“本省”两字的特殊银币,用于平抑湖北境内的钱、银兑价。

史料显示,当时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强制规定,新铸的“本省”银币一元折制钱一千文,所有本地的官项收支必须使用此种银币。商民应缴各项税赋,须以制钱一千比一的兑换率到官方专设机构兑换成“本省”银元,再行税赋缴纳。这项行政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官方制定的银元与制钱的统一定价来带动民间的比价稳定。然而,由于当时银、钱比价的起伏动荡,不仅是银、钱复本位币制的先天缺陷,同时也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银、铜原料供需变化所造成的。一地一域的强制行政干预是不能奏效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