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臺灣地區的中心-衛星工廠體系,提供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視角)\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6b7cfa4a3d84477ae30e733496d1106\" img_width=\"392\" img_height=\"279\" alt=\"同行冤家如何聯親 | 中衛體系:產業集羣的灰度創新\"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1:灰度創新的兔耳朵曲線\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是不是隻有弱肉強食的壓榨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d0d3a1853a14ec88b9f8a5e21beed40\"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912\" alt=\"同行冤家如何聯親 | 中衛體系:產業集羣的灰度創新\"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2:中心-衛星工廠的層級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種與供應商之間的親密合作,創立了合作創新的典範。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注:灰度創新屬於微笑曲線的交叉地帶,是企業之間的結合部。這是一個富於創造力的結合部,無論是製造與上游設計的結合,還是製造與下游用戶的結合,生產的現場、轟鳴的機器,都提供了充沛的創新土壤。而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如何形成聯合創新(co-creation),推動卓越製造?(參見鏈接:\u003Ca class=\"pgc-link\" data-content=\"mp\" href=\"https:\u002F\u002Fwww.toutiao.com\u002Fi6644676729648448007\u002F?group_id=6644676729648448007\" target=\"_blank\"\u003E灰度創新:卓越製造的奧祕\u003C\u002Fa\u003E)一個產業集羣,如何避免相互廝殺,形成有效的合作?臺灣地區的中心-衛星工廠體系,提供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視角)\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6b7cfa4a3d84477ae30e733496d1106\" img_width=\"392\" img_height=\"279\" alt=\"同行冤家如何聯親 | 中衛體系:產業集羣的灰度創新\"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1:灰度創新的兔耳朵曲線\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是不是隻有弱肉強食的壓榨局面?對於一個產業集羣而言,是不是到處都是同行冤家的劇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心與衛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臺灣地區對於產業集羣的升級和連橫思路,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也爲一個羣體生態的灰度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它通過“政府部門”推動的“中衛發展中心”非盈利機構,專門面向一個細分產業建立橫向聯合,推動“中心-衛星工廠制度”的建設。它以幾家大廠爲龍頭紐帶,上百家小廠作爲衛星羣,形成一套自我運行的恆星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爲了推動企業間的合作,臺灣地區借鑑了日本常見的供應商之間的協力體系,開創了大企業與小企業聯合協同創新的機制。1984年成立了“中心衛星工廠制度推動小組CSP”。而6年之後,由於該體系的日漸成熟和不錯的效果,推動小組落地成爲正式組織,形成了“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CSD。\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中衛模式”採用了一種“N對多”(幾個中心工廠加幾十個協力衛星廠)的模式,強調的就是企業間的合作,相互補充和協防。一方面中心工廠聯合起來形成更多訂單提供給協力廠;另一方面,也鼓勵衛星工廠之間的良性競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大陸以低廉的成本搶走了臺灣地區自行車產業的大部分訂單。臺灣地區自行車企業將注意力開始集中到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自行車。生廠商領頭羊巨大集團(捷安特品牌,以後都用捷安特作爲替代)聯合另外一家競爭對手美利達,加上11家零部件廠商,以“中心-衛星工廠”的模式,共同了組成的A-Team自行車協會,帶動產業轉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個非盈利性質的團隊,成員組織實現一輛自行車組裝的全部零部件的生產。聯盟成員之間是協同、合作關係,相互切磋,使得A-Team成爲促進灰度創新的一種有效機制。最終聯盟成員的自行車單價從2002年前後的124美元,提高到2013年的450美元,實現了出口單價的大幅度提高[ 《沒有唯一,哪有第一》,劉金標口述,尤子彥著,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P62],A-Team成員也從大批量、低附加值產品轉向了高單價的個性化定製。通過這種聯盟機制,一舉形成了臺灣地區自行車的高端產業,避開了因爲臺灣地區大量自行車產業遷居中國大陸而形成的產業空心化。這種模式最終也使得臺灣地區成爲全球高級自行車的產地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d0d3a1853a14ec88b9f8a5e21beed40\"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912\" alt=\"同行冤家如何聯親 | 中衛體系:產業集羣的灰度創新\"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2:中心-衛星工廠的層級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種與供應商之間的親密合作,創立了合作創新的典範。捷安特與全球變速器龍頭製造商日本島野的多年共同進退,更是傳爲佳話。1993年當捷安特終於決定進駐江蘇崑山的時候,島野也同在崑山設廠,而且雙方在同一天破土建設廠房基地;二者共同冠名車隊,成功進入2014年環法自行車賽。只有這種共呼吸、共榮譽、同進退的陪伴,才能更好地發揮灰度創新的魔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臺灣地區的航空工業,也採用了這種中心衛星模式。作爲臺灣地區航空工業的龍頭企業(其前身是臺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業務範圍涉及軍用飛機、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與航空電子設備的設計、製造與組裝生產,是臺灣地區航空工業中心-衛星體系的中心所在。而涉足航空的大部分企業是航空零部件生產企業,這些企業是臺灣地區航空工業中心-衛星體系中的衛星工廠。這些工廠的人數一般不多,每家工廠的業務範圍較窄、產品很專。例如瑞利、上銀科技、全特技術、全鋒實業和寶一股份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中衛制度涉及面比較廣,最早有14個體系,而後來擴展到近200個體系,涉及到23個產業,衛星廠家高達3352家。類似的半導體無塵衣(福懋興業公司與中衛體系聯合開發)、螺絲螺帽等產業也都採用了這種“中衛”機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機牀行業是另外一個經典的案例。機牀行業爲臺灣地區產值最大的機械產業,具有完整的價值鏈體系,2018年出口比重高達79%,全球市場佔有率約6%,爲全球第七大工具機生產地。這樣的一個產業也是非常依賴中國的。在2018年中國金屬加工機牀進口來源前3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爲(11.7%),僅次於德國(25.4%)和日本(33.6%)。三者合計超過70%。可以說,中國大陸市場對於中國臺灣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跟中國的機牀同行進行競爭?機牀行業的中衛體系再次登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M-team是由五家中心主機廠和40多家衛星協力廠組成。早在2006年,臺中精機和永進以及21家協力工廠,成立雙核機牀產業聯盟M-Team。2011年整個體系擴容,新增加東臺精機、臺灣麗馳、百德機械三個中心工廠和10多個衛星廠,使得M-team成爲臺灣地區最大的聯盟組織,總產值大約100多億人民幣。後來則擴大至五核心,共享訂單、聯合參展。這意味着M-Team聯盟的機牀參與者,不再是閉門造車、相互提防,而是互通有無、共同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灰度創新的推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種中心-衛星工廠的體系,能夠打破傳統競爭局面、形成良好羣體合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最高領導層的相互認可,這是認同公共價值觀的最高法則。在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地區自行車製造商紛紛外遷,這個產業受到重創。巨大集團(捷安特品牌)的董事長,找到美利達的董事長認爲“非常時刻,競爭先放一邊”,認爲競爭對手也可以合作,“像成人般交往,不能再孩子氣了”。於是A-Team自行車協會聯盟得以成立,全是依賴於公司高層堅定的信念。而高層戰略雖然確定,要讓各自的員工能夠認可也並不容易。雙方需要做很多共同的實踐和磨合,需要花費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雙方之間可以去掉心中戒備,進場分享甚至自曝“家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需要有一個“捆綁機制”,既有主動學習、共同分享等儀式性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中衛組織”作爲潤滑劑,從第三方服務的角度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捷安特董事長本人是豐田精益生產的狂熱“分子”,學習三十年依然“初心不變”。在創立A-Team的同時,爲了更好地在整個聯盟體系中導入豐田生產方式,特別引入了豐田汽車在臺灣地區的國瑞汽車公司與中衛發展中心組織,進行輔導。“中衛發展中心”這樣的機構,就起到了“灰度創新大使”的作用。這就意味着,除了訂單上的連接,這樣的聯盟機構,找到一種能夠維持多方攜手前進的參與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是安全領域也是如此,臺灣地區早在1997年就開始實施工業安全中衛體系,建立了一個生命安全健康共同體的概念,即由中心工廠(大型企業)協助並要求周邊衛星工廠共同面對企業安全衛生狀況。每個中衛體系中,一箇中心工廠至少要幫帶10個衛星工廠。臺灣工業局負責監督整個體系的運作情況。而諸多中介機構,如臺灣工研院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中技社綠色技術發展中心和臺灣產業服務基金會等單位則作爲政府採購的輔導機構,具體指導體系內所有成員來推動工業安全衛生,而由中心工廠督促衛星工廠落實工業安全衛生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共同學習先進的製造管理經驗,無疑是一個重要推手。作爲灰度創新大使,“中衛發展中心”對於豐田的精益生產等多種旨在提升衛星廠現場力的做法瞭然在心。在M-team聯盟中,中衛中心會推動進行各種內部訓練與學習,包括質量管理、精益、5S知識、生產計劃與管制,相互觀摩和探討。與此同時,還專門聘請日本的專業顧問進行輔導工作。其成員也前往其他不同的產業進行異業考察學習,對於異業之間管理要點進行共同觀摩、共同歸納,從而形成一種羣體創新思想的碰撞,大大加速知識流動的速度,以及因爲競爭而產生的相互追趕意識。這意味着,臺灣地區的機牀行業可以擺脫以往豎起高牆相互提防的局面,走向共學共生的發展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學習和實踐豐田的TPS作爲企業間灰度創新的連接線,互相開放和觀摩。這種合作,一旦打開心扉,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它不僅提升了衛星協力廠的效率,對中心工廠也帶來很大的提高。以臺中精機爲例,通過這種灰度創新的夥伴合作模式,產品交貨期從原來的22天縮短爲僅需4天,大大提高了當地機牀產業的競爭力。隨着品質的提高,多數衛星廠能夠滿足整機廠的免檢要求,零部件也隨叫隨到,形成了一種流暢的聯動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自行車A-Team聯盟組織進一步確立明文化,建立制度,確立清楚遊戲規則。在章程中明文規定進退場機制,加盟的條件很有意思,那就是該工廠必須推動精益管理一年以上,才能受推薦加入;同時建立一定的評價制度,優秀者可以優先獲得訂單。必要的約束也是健康的護欄,例如不能相互挖牆腳等則明確寫在組織制度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業合作,往往是最難的事情。然而良性循環的節奏一旦確定,整個機牀產業就會變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M-Team聯盟會定期舉辦改善成果發表會,交流過去成果的驗收及面向未來基礎;透過聯盟成員間相互學習、經驗交流與個案研討,使中心和衛星廠的運作更加順暢,從而打造一個高質量、良好的機牀產業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新興市場的不斷崛起,使得臺灣機牀行業失去了許多低端市場。臺灣金屬加工廠商面對競爭對手的蠶食,M-Team就是要在狹縫中爭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領地。這種“中衛模式”對臺灣工廠代工是非常有利的。當接到外部客戶訂單的時候,如果中心工廠做不完,就會分配給其他的衛星工廠,來共同完成訂單,並且保持着穩定的價格和利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本質而言,中衛發展中心其實是一個知識服務提供商。通過提供全面3T管理(質量管理、精益管理和生產方式管理)的輔導型服務,使得參與中衛體系的大中小企業,形成了企業管理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對企業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企業之間的合作摩擦。但這種知識服務背後,也有政府部門苦心扶持的身影。這種知識服務,必須要由政府來以“服務購買”的方式提供給企業。臺灣地區的中衛發展中心,通過競標“政府”項目,來獲得採購服務的預算。而這種收入比例,能超過中衛發展中心總收入的50%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種精心設計的呵護機制,對當下急需升級的中國產業集羣,避免低質量廝殺的惡劣局面,非常值得借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避免產業集羣的自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的產業集羣需要重新考慮如何通過一種網絡式的連接,讓企業之間形成特殊的互動關係。但跟簡單的供應商關係不同,灰度創新要求雙方都能輸出知識、相互反饋而形成一種互爲長進的創新模式。這個時候,必要的紐帶是不可少的。中衛體系,通過統一對精益生產、對質量管理的實踐追求,從而形成對企業有價值的過程創新。而信息透明和共享,則無益增加了各方的信任,使得參與者能夠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完成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現在面臨着很多低端產業集羣急需升級。例如“中國電飯煲之鄉”的廉江小家電有600多家企業,電飯鍋、電水壺年產銷量佔全國的30%,但2018年規上家電產值僅爲133億。這裏企業的產品同質性極其嚴重,100家企業中可能有95家是差不多一樣的。五大龍頭企業的華強銷售額5個億,利潤卻不足1千萬,利潤率僅爲2%。而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生產一個水壺的利潤,還不到一毛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樣,在全國最大的起重機生產製造基地——河南長垣縣產業集聚區,50噸以下起重機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牌,製造商有將近100家,而主營業務收入百億元。而在江蘇常州的鄭路鎮,這裏聚集了400多家乾燥設備,集中了全國2\u002F3的產能,但過億的廠家只有2個。這些地區的企業之間相互挖牆角現象比比皆是,簡直是“相互禍害,互爲紅海”。這樣的產業集羣,很容易形成一種區域製造的“沙土文化”:看似相互挨着,但根本捏不成團。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縣級政府主導區域經濟的“門縫產業集羣”,表面看上去是一個產業集羣,但其實卻是相互從門縫裏看對方的。都是關起門搞研發(如果有的話)、獨自搞質量發展,嚴防死守的就是旁邊門縫裏的同行。這是一個無法靠產業集羣自動升級的苦局。正如廉江某家電企業負責人總結出“低端產業模式,容不下高端產品”,直接擊中要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能將這種自由無需的競爭,重新進行組織上的連接,發揮組織之間的健康互動(而不是相互盯防的惡性行爲),實現一種共同土壤上的灰度創新,是中國許多產業集羣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臺灣地區的文化,跟大陸是一脈相生,例如“寧爲雞頭、不爲鳳尾”很常見,提防之心也很強。根據2014年臺灣中衛發展中心處的介紹,沿着臺灣地區中部大肚山臺地的長約60公里、寬約14公里的鄉間,分佈着1000多家精密機械製造商和上萬家供應商,是臺灣地區精密機械的黃金谷地。那裏就業人口超過30多萬,是全球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集地。如此密集的產業集羣分佈,如何能夠避免相互廝殺的局面?“中心-衛星工廠”制度已經落地三十多年,非常值得借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臺灣地區的中衛體系中,無論是自行車A-Team,還是機牀M-Team,都代表了區域灰度創新的一種思路:一橫一縱一交叉。縱向是對卓越製造經驗的追求,橫向是更加緊密的供應鏈體系,而交叉點則意味着需要有成熟的第三方服務的連接。“中衛發展中心”作爲中衛體系一個重要的支撐,通過其顧問作用,打造灰度創新的重要支撐體系。最終的結果,會使得地區成員間相互靠近,成爲具有共同灰度創新意識的夥伴,並且整體提升區域集羣的質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臺灣地區工業走出臺灣島,中衛網絡體系也整體隨之遷移。臺灣中衛發展中心作爲一家非盈利的企業中介服務機構,不僅僅協助企業界成立中心衛星制的體系,也會跟隨出島。實際上,“財團法人臺灣中衛發展中心”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多年,其客戶包括康師傅、華碩集團等。其中,康師傅在全國的十幾個大廠均由中衛輔導。在東莞,隨着大量臺灣機械廠進駐,中衛專業輔導機構也隨之落地。落戶在東莞的臺達,早在2006年就已接受其輔導。而臺協轉型升級聯合服務處也在2009年就落地東莞,彙集十多家來自臺灣地區的專業輔導機構,包括“中衛發展中心”、“電電公會”、“生產力中心”等機構,紛紛爲當地企業提供輔導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的中小企業抱團,其實是很難持久的。中小企業單獨組成網絡,很容易產生競爭大於合作的現象。只有中小企業抱團的同時,也與大企業一起抱團,在分工結構裏面才能增強供應鏈的效力,真正發揮灰度創新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窮則思變,2012年,長垣縣產業集聚區起重機整機生產企業由133家減少到105家,70多家中小企業與骨幹企業簽訂了重組協議。然而簡單的重組並不能解決太多的問題,2018年全國通用橋門式起重機超過10億產值的不超過10個企業。河南長垣起重機行業面臨着巨大的洗牌,預計有半數企業能夠勉強存活下來,升級形式嚴峻。而廉江家電,看上去也有了新的主心骨。在2018年11月,由珠海格力與當地的家電小龍頭企業牽頭的廣東省小家電智能製造區域創新中心正式啓動,意味着廉江家電有了大手拉小手的姿態。然而格力方牽頭的卻是格力智能裝備公司,這是一個供應商的角色,而且是將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示範項目來進行實施。這恐怕不能解決區域產業升級的問題。因爲產線的效率,只不過是低端產業格局的一個小小的邊角而已。產業集羣的整體升級,還需要多得多的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區域經濟集聚的產業集羣,並不是先天性地具備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而臺灣地區的“中心-衛星工廠”體系,提供了一個絕妙的“灰度創新”羣落的樣本。它表明:只要有合適的的制度設計,灰度創新完全可以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而且在傳統產業集羣面臨着升級換代之際,中衛體系可以推動灰度創新的傳遞,使得集羣重新萌發煥然一新的氣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本文鳴謝親身參與中衛發展中心在中國培訓工作的清大友智董事長王有柱的支持和建議)\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林雪萍:南山工業書院發起人,北京聯訊動力諮詢公司總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衆號“知識自動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0336022398619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