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美國中部時間7月18日下午4點,北京時間7月19日早晨5點,美國伊利諾伊州中區聯邦法院正式宣佈: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經過一天的閉門審議後,無法就判處死刑達成一致,兇手克里斯滕森被判處終身監禁且永不得保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美國陪審團成員並不是由法庭指定,而需要經過非常嚴格仔細的篩選過程。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2017年6月9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的中國學者章瑩穎失蹤至今,時隔2年多,幾經波折,終於有了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美國中部時間7月18日下午4點,北京時間7月19日早晨5點,美國伊利諾伊州中區聯邦法院正式宣佈: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經過一天的閉門審議後,無法就判處死刑達成一致,兇手克里斯滕森被判處終身監禁且永不得保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此,有很多人都有疑問:爲什麼在美國被判處死刑就這麼難?美國陪審團的爲何會具有刑犯的最終量刑權?陪審團成員又是如何挑選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29a54096cb042c694eb0b91399c07e8\" img_width=\"476\" img_height=\"364\" alt=\"今晨宣判:謀殺章瑩穎,免死!在美國被判死刑難在哪裏?陪審團是怎樣一個存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章瑩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973f7f460d24fb6bdeb255c96a6961b\" img_width=\"489\" img_height=\"353\" alt=\"今晨宣判:謀殺章瑩穎,免死!在美國被判死刑難在哪裏?陪審團是怎樣一個存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兇手克里斯滕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在美國被判死刑到底有多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死刑曾經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是一種合法的懲罰形式,這項刑法在2011年被廢除。\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最初,伊利諾伊州將絞刑作爲一種死刑形式。最後一個用絞刑處死的人是查爾斯·伯傑。他於1928年,被判處絞刑替代電椅死刑。1972年在弗曼訴喬治亞案中,美國最高法院以5比4決定取消死刑,而於1974年7月1日在伊利諾伊州恢復,但1975年被伊利諾伊州最高法院廢除。\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77年7月1日,伊利諾伊州正式恢復死刑。該州在1990年採用了注射死刑,但電椅仍在運行,以在必要時取代注射死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94年,該州處決了連環殺手約翰·韋恩·蓋西。原因是1972年至1978年間,蓋西在庫克縣對至少33名十幾歲的男孩和青年男子實施了性侵犯、虐待和謀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伊利諾伊州最後一個被處死刑的人是1999年的連環殺手安德魯·科科拉利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安德魯·科科拉利斯隸屬於一個叫做“芝加哥開膛手”的邪惡組織,除了他之外,組織內還有另外三名成員:羅賓、愛德華、托馬斯。他們四人人被控與1981年到1982年失蹤的18名婦女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警方說,1981年和1982年,這些殺手綁架、強姦、拷打、謀殺和肢解了芝加哥地區多達18名女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安德魯對死刑提出了多次上訴,但都被駁回,其中包括要求美國最高法院審理他的案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埃爾姆赫斯特警察局局長約翰·米爾納是一名偵探和測謊專家,他在1982年11月聽取了安德魯的供詞。“他談到強姦婦女,刺傷婦女,發生關係時割傷她們,割下她們的乳房,留下他所說的‘羅賓的印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餘三人都承認了他們的罪行,但是羅賓堅持說他是無辜的。經過一系列的審判,托馬斯被判謀殺罪名成立,但只被判終身監禁,作爲他最初認罪的回報。自那以後,他的無期徒刑被減刑,原定於2017年9月29日獲釋,但他的假釋被伊利諾伊州官員拒絕,延後至2019年3月29日上午獲得假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羅賓因涉嫌謀殺和強姦一女子而在梅納德懲教中心服刑120年,並將於2022年獲得假釋。而安德魯則於1999年3月16日被判死刑,並被注射死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2003年喬治·瑞安州長在位的最後一刻要求在伊利諾伊州將所有死刑減刑,但是安德魯仍是在死刑被要求減刑之後,唯一一個被瑞安州長執行死刑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所以安德魯也是伊利諾伊州最後一個被執行死刑的囚犯,而瑞安州長的提出的死刑減刑方案,幾乎比帕特·奎因州長在2011年3月9日簽署廢除死刑的法案早了12年,而且這個方案將15個死刑減刑爲無期徒刑,不得假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03年1月11日,州長喬治·瑞安·爲167名死刑犯減刑,並赦免了其中4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州長帕特·奎因於2011年3月9日簽署立法,廢除伊利諾伊州的死刑,並於2011年7月1日生效,並將伊利諾伊州15名死囚的死刑減刑爲無期徒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實際上,像是伊利諾伊州這樣沒有死刑的州,在美國還有很多。在這些沒有死刑的地區,絕大多數的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不得假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另外,美國對於死刑是分開審理的(各州規定不一)——也就是說,如果控方希望被告被判死刑,必須事先提出,且只能在死刑與非死刑之間抉擇(不能審理過程中改判有期徒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再加上,在美國罪犯有權利選擇陪審團制度,而陪審團制度又要求100%通過,因此流審率極高:除了罪惡滔天的罪犯(比如連環殺手、恐怖分子)以外,難以判處死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就算能夠判處死刑,又因爲美國的審判週期極長,一般拖延至十幾年乃至數十年才被執行死刑都是正常範疇;而且州和聯邦兩方的上訴程序曠日持久、且費用不菲,以致超過執行終身監禁的成本兩、三倍。所以許多庭審判刑都違法維持這麼長久的上訴,導致死刑一般開展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陪審團的能力和公正性廣受質疑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陪審團制度是美國司法制度中的一大特色。美國陪審團審理案件的程序相當複雜,尤其是在陪審員挑選的過程中,無因迴避權的濫用使得陪審程序冗長。所以,在美國使用陪審團審理案件存在訴訟成本過高且效率低下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美國陪審團成員並不是由法庭指定,而需要經過非常嚴格仔細的篩選過程。最重要的是必須原告和被告雙方的律師都同意才能入選,也就是說雙方律師都認爲該人選能夠做出比較公正甚至對自己有利的裁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實,在美國陪審團制度確立之初,就伴隨着許多質疑的聲音。陪審團制度給美國司法資源帶來極大的壓力,陪審制下的陪審團成員的選擇以及各項費用的開支都是一項龐大開支,都是需要納稅人資金支持的。陪審團制容易引起曠日持久的訴訟,這與現代社會對訴訟效率的追求相背離。一旦陪審團至始至終不能達成一致裁決,那麼這個陪審團就要被解散,對於這個案件重新組建新的陪審團,庭審程序重新進行一次。這無疑極大的浪費了司法資源,陪審團制度的司法成本很高。並且陪審團成員都是來自非法律行業的普通民衆,他們面對複雜的案件時很難像專業的法官那樣,準確理性的進行判斷,非常容易受到巧舌如簧的律師的誤導作出錯誤的判斷。對於這一點,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曾一針見血的批評到:“做鞋的就該去做鞋,殺豬的就該去殺豬,他們憑什麼來做法官行使裁判的權利?”美國法學家們對這項制度的攻擊已經達百餘年之久,有人稱陪審團制度爲“美國司法制度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一種費用昂貴而極易偏離正義的遊戲”。這種質疑在二十世紀末辛普森殺妻案審判之後達到了頂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按照美國法律,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都有義務隨機抽查當評審員。不過絕大部分美國人是很不情願做這事,因爲很麻煩,責任又大,很多小公司還不付工資。法院只給5美元一天,只有3天以上的陪審員才能拿50美金一天,遠遠低於大多數人的平均工資,一個大案審下來,經濟上的損失真不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美國陪審團成員如何挑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那麼,美國陪審團成員是如何挑選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美國的紐約藍藍也“有幸”經歷一次陪審員的海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那一大早,陪審團的所有候選人都會集中在法院的休息廳裏等待,大約有100多人去報道,大家都不敢遲到。我觀察一下,以50歲以上的白人老太最多,青年人很少。人種的比例和本郡的結構應該是一致的:大部分是白人,少數的黑人和亞洲人。服裝都穿得比較正式。先有人來給我們解釋挑選陪審團的大致過程,然後放了一部15分鐘的電影。10點的時候,我們一批大約50來人來到了一個法庭,裏面起訴方和辯護方及律師已經入座,法官大人快言快語幾下就把案情介紹了,是個民事案子,一個警察告警察局的。很快隨機抽出7位陪審員,法官開始了例行的問題,每個人大概要問30來個問題。這法官一開腔,好戲開始了!大概是覺得選陪審員是個漫長而無聊的事情吧,法官一直不停地講笑話調侃,把大家逗得鬨堂大笑,儼然一個相聲演員。法庭裏可以這麼說笑和我想象的那種嚴肅緊張的氣氛完全相反!當然也可能這只是審判的前戲,所以不用那麼嚴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不過笑話歸笑話,其實選陪審員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法官通過和他們的對話可以讓雙方律師充分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興趣愛好等等,讓雙方律師來判斷哪個陪審員可能對自己不利而剔除該陪審員。另外特別強調的是,陪審員不能認識任何一個和案子有關的人。而雙方的律師都不太喜歡教育程度低、看上去頭腦簡單的陪審員,可能和這個案子的特質有關。有趣的是,每個人上去都特別強調自己不適合參加審判這個案子的理由,大多數情況是在前面和法官律師耳語,但是真有四五個人被法官免掉。被免掉的人都像得了大赦一樣的高興。當然他們也不能回家,要回到大休息室等待下一個案子選人。而我已經在盤算自己不適合參加本案的理由,一般說來外國人因爲英文不夠流暢很容易獲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我們笑話聽了一籮筐,陪審員的名單也在不停地更換,7位陪審員至少抽了20來個人上去,慢慢淘汰,花了整整2小時才選出雙方滿意的陪審員,下面每個人都有點急不可待了。我這才明白爲什麼一個案子會需要有50個人去候選。對雙方律師來說陪審員的選擇的確意義重大,馬虎不得,聽說一些大案光是選評審員就能花上幾天時間。到中午12點時,7位陪審員宣誓表明自己絕不撒謊, 他們將在第二天開始正式的審判。我的候選陪審員生涯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突然結束了。(綜合自中新網、《公務員文萃》紐約藍藍\u002F文、《農家科技中旬刊》李東東\u002F文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過萬水千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依然眷念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郵發代號:61—9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訂閱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淘寶店鋪:https:\u002F\u002Fshop269196912.taobao.co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item.html?itemID=2244146540\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496467772871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