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一批新規將實施,一起來看看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個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上調至5000元

10月起一大批新規將實行,看哪些與你息息相關……

新個稅法雖然自2019年1月1日實施,但部分減稅紅利卻從10月1日開始。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關於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通常所說的“起徵點”)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並執行新的稅率表。

據測算,此次“起徵點”上調,廣大工薪納稅人將不同程度實現減稅,其中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約49%。

兩高明確虛假訴訟罪具體情形:重點打擊六種

10月起一大批新規將實行,看哪些與你息息相關……

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從虛假訴訟犯罪行爲的界定、定罪量刑標準、數罪競合的處罰原則、刑事政策的把握、地域管轄的確定等方面作出了規定,將於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爲突出打擊重點,《解釋》對實踐中常見多發的夫妻債務認定、以物抵債、公司債務、知識產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企業破產、民事執行等類型案件中捏造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爲作了列舉式規定。

其中包括,與夫妻一方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的;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債務關係和以物抵債協議的;與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經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員惡意串通,捏造公司、企業債務或者擔保義務的;捏造知識產權侵權關係或者不正當競爭關係的;在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申報捏造的債權的;與被執行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或者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優先權、擔保物權的。

人力資源市場新規:公共人才機構提供諮詢等服務不得收費

自2018年10月1日起,《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施行。《條例》是系統規範在我國境內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求職、招聘和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活動的第一部行政法規。

對個人求職者要求,應當如實提供本人基本信息以及與應聘崗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工作經歷等情況。人力資源流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對服務期、從業限制、保密等方面的規定。

對用人單位規定:任何地方和單位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在戶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設置限制人力資源流動的條件;用人單位發佈或者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單位基本情況、招聘人數、招聘條件、工作內容、工作地點、基本勞動報酬等招聘信息,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用人單位自主招用人員,需要建立勞動關係的,應當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等相關手續。

《條例》規定,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下列服務,不得收費:1、人力資源供求、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職業培訓等信息發佈;2、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創業開業指導;3、就業創業和人才政策法規諮詢;4、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5、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6、辦理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畢業生接收手續;7、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服務。

食品生產者不得再使用“QS”標誌 改用“SC”

10月起一大批新規將實行,看哪些與你息息相關……

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開始施行,作爲其配套規章,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同步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新獲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包裝或者標籤上標註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SC”加14位阿拉伯數字,不再標註“QS”標誌。

爲能既儘快全面實施新的生產許可制度,又避免生產者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籤浪費,《辦法》給予了生產者最長不超過三年過渡期,即2018年10月1日及以後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籤以及“QS”標誌。

對消費者而言,新標誌“SC”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實現食品的追溯。因爲,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一經確定便不再改變,以後申請許可延續及變更時,許可證書編號也不再改變。這不僅是對生產者安全生產的一種鞭策,在購買食品時,能夠知曉食品原料從哪來,在哪加工,何時產出等等,也讓消費者買得更加放心、安心。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以四部門辦公廳名義發佈《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工作規範(試行)》,推進道交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一體化處理。根據規範,發生糾紛後,當事人可以直接進入道交糾紛網上一體化處理平臺使用理賠計算器等,也可以在線直接提起調解申請或者訴訟;調解組織在接到當事人調解申請以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人民法院引導當事人發起的調解申請時,進入平臺在線調解,以實現平臺資源最大化利用,有效化解糾紛。《規範》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明確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程序:將與一般人身損害賠償適用相同標準

10月起一大批新規將實行,看哪些與你息息相關……

8月31日,《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公佈,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爲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範,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鑑定標準、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範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鑑定活動。《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鑑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佈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爲,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全面實施

10月起一大批新規將實行,看哪些與你息息相關……

今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決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基本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到2025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完善,殘疾兒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復服務,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互聯網售彩首次明確爲非法

日前,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發佈了新修改的《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據瞭解,《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修改的內容共包括七項,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在關於非法彩票的界定中新增加一條,將“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列爲非法彩票之一。這是我國彩票法規中首次將違規互聯網售彩明確爲非法彩票。

《實施細則》中規定,非法彩票,是指違反條例規定以任何方式發行、銷售以下形式的彩票:(一)未經國務院特許,擅自發行、銷售福利彩票、體育彩票之外的其他彩票;(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擅自發行、銷售的境外彩票;(三)未經財政部批准,擅自發行、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品種和彩票遊戲;(四)未經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委託,擅自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五)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民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以及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應當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非法彩票,維護彩票市場秩序。新細則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