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悅讀筆記《時生》——東野圭吾

我特別喜歡東野圭吾的這本書,我自己也說不上來爲什麼,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怎麼獨特,也不新穎,但是確實有感動到我,甚至第一次讀到結尾的時候止不住的淚奔。

這是一本比較小衆的東野圭吾的小說,當然是和《白夜行》《嫌疑人》什麼的相比。東野圭吾的作品裏推理不是全部,他想傳達的其實還有很多的東西:比如命運,比如人性。而《時生》這本小說,將幻想、懸疑、穿越、推理、親情融爲一體。

序章

已經事業有成,與麗子相愛的宮本先生,並不覺得自己的求婚太魯莽,他覺得麗子答應的概率爲百分之九十九。然而麗子的反應令他大爲意外,“很遺憾,我是不能結婚的。”

說到這裏想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曾經和朋友討論過,【如果求婚失敗還能繼續維持戀愛關係嗎?】經常看到各種求婚被拒絕的段子,一直覺得求婚這東西,其實是兩個人商量好要結婚以後,作爲禮物,送出的一種表達愛意的儀式,不是嘛?難道真的有人在對方願不願意結婚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突然求婚的嗎?

當然麗子拒絕是另有原因,家族遺傳病史,格雷戈裏綜合徵,這個病會使人逐步腦神經死亡,十五六歲之前看不出來,一到這個年齡就會開始出現症狀,臥牀兩三年後,變成植物人,最終大腦功能將完全停止,麗子攜帶這種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基因發病的大多都是男性。不過最終兩個人還是結婚了,本想要孩子了,結果卻意外懷孕了。

格雷戈裏綜合徵——作者虛構病症。伴X隱形遺傳病。肌肉萎縮並且致命。看貼吧裏有人推測是盧伽雷氏症。

到底爲什麼下定決心生下來,反正隨着故事的進度會解釋。總之生下了一個男孩,宮本給他取名,叫“時生”,時間的時,生命的生。當然從小到大這孩子都是又聰明又健康,但是考入高中不久,時生就住院了。然後故事來到了開篇的場景,在醫院裏,時生的生命,到了最後的階段。

宮本問麗子“不後悔嗎?生下這個孩子。”麗子回答:“我想問問那孩子,來到這個世上的感覺,幸福嗎?恨不恨我們?可我問不出口。”

這時候宮本給妻子講述了一個,他藏在心底20年的故事,那一年,宮本拓實23歲,住在花屋敷附近。我照例查了花屋敷,這個小說中因果鏈開啓、故事開始的地方。日本最早的遊樂場,在東京淺草。

我的悅讀筆記《時生》——東野圭吾

花屋敷

穿越應該是從病房裏開始的,時生的彌留之際,便是穿越開始的地方。說實話故事中間的這段回憶,篇幅實在是太長太長了,我在這裏只交代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壹“其實,我現在這個樣子是借來的,借用了生在當代的某人的身體,至於爲什麼會這樣,我也不明白。估計多想也沒用,並且,我有事情要做,就是找到你,線索只有花屋敷一條,但已經足夠——已經找到你了,命運還真不錯。” 與拓實相遇的時候,時生這樣說。

宮本拓實

少時是孤兒,成年後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幻想一夜暴富,把人生中一切的不如意都歸結於命運。

23歲的宮本拓實真是一個徹底的混球,他的心中有一塊自己永遠也不想觸碰,而又時刻存在的冰冷的墳墓——因爲親生母親的遺棄和養父母的離異,讓他暴自棄並且怨天尤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恨意。

遇到時生的時候 ,宮本拓實正在遊樂場裏,跟小混混打架,此後時生一直以親戚相稱,死皮賴臉的跟着他,期間拓實有一個女朋友,因爲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而離開了他。他也一直拒絕去了解父母遺棄之謎,只知一味怨恨,對於年幼時被父母拋棄的他來說,“這個世界對我不公平”的念頭可能要伴隨其一生。

而時生藉助穿越的一個一定要派上用場的基本功【賭馬】,贏了一筆錢,準備帶着父親,去尋找自己的生母,查找他被拋棄的原因。

身世之謎

看到本書一半,我曾一度想放棄了,不是因爲內容無聊,而是拓實,這個愚蠢,幼稚,頑固,莽撞的男主人公,讓人覺得恨不得分分鐘讓他領盒飯。可時生沒有放棄他,當然他也不會領盒飯,所以我不得不飽受折磨看下去,我也很好奇,究竟又是什麼經歷讓這樣一個“廢物”脫胎換骨。

時生帶着父親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生母。原來,拓實的父母並不是狠心拋棄了他,拓實父親是有名的漫畫家,可惜尚不知他的存在就葬身在火海。母親是因家裏實在無法撫養他健康長大才忍痛將他送給別人。

拓實父親面臨死亡前,仍是希望他的母親活下去:“只要想到你能活下去,即使現在只有這一瞬間,我也已經感受到了未來。”拓實也終於明白,自己現在一塌糊塗的生活,不是“拋棄”自己的父母造成的,而是自己“拋棄”了自己,他從未認真對待過自己的人生,卻將不幸歸結在父母,在他人,在社會身上。自暴自棄,自甘墮落,這纔是毀掉自己人生的根本所在。

拓實和時生一起回到了東京,時生在摩托車廠工作,拓實也踏踏實實的開始在印刷廠工作,一切終於如時生所願,父親拓實的人生走上了正軌。

隧道事故

有一天,乘坐高速長途客車,時生突然看到路邊有一輛漂亮的豐田車,三個女孩兒正在車上,其中一個扎着馬尾。時生突然轉頭對拓實說:

到此爲止了,時間雖然不長,但和你在一起,我過得很開心,能與你在一起,我就感到很幸福了,在這個世界相遇之前,我就這麼想。在與現在的你相遇之前,我就非常幸福了。我覺得能生到這個世界上真好。

時生突然開上了路邊的摩托車,獨自開進了隧道,這時站內的電視傳來消息,日本坂隧道中發生了追尾事故,引發火災,現在留在隧道中的車輛仍在燃燒,全無滅火的指望。然而,拓實想起時生昨天說的話,他似乎已經預見了會發生事故。他是爲了阻止這場車禍,才搶了摩托車飛馳而去嗎?

在死亡人員的報道中,並沒有時生的名字。在隧道事故發生後的第十天,拓實看到一則報道稱,他盯住了報紙社會版的某個角落,那兒刊載着時生的照片,是一張正面照片,下面寫着“被發現的溺水者川邊玲二的屍體”,報道的標題爲“發現了已消失兩個月的屍體”。

在靜岡縣御前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兩個月前被衝上海灘的溺水者屍體一度去向不明,現於同一地點重新被發現。死者是城南大學三年級學生川邊玲二(二十歲),他於五月上旬出海進行帆船航行時遭遇風暴,被捲入大海溺水而死。其時,與他同船的同爲帆船俱樂部成員的山下浩太(二十歲)也溺水身亡,兩人的屍體同時被衝上海岸,被附近的居民發現。然而,就在目擊者去報警時,川邊的屍體竟不知去向。警方與海上保安本部認爲其被潮水捲回大海的可能性較大,並進行了搜尋,結果一無所獲。今天凌晨,基本上是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了溺水者的屍體,根據其攜帶物品可判明爲川邊,其家人也認同。屍體幾乎沒有損傷,也沒有腐爛。警方認爲,兩個月前川邊被衝上岸時,可能出於假死狀態,甦醒後不知在何地存活,而今又遭水難。但他穿的衣服與兩個月前一般無二。因此,這仍是個不解之謎。

兩個月後,拓實獨自搭乘高速公路長途汽車,一個他曾經見過的女子上了車,他略一思索,就是事故當天,那個豐田車上的馬尾女孩兒。在一個停車休息服務區,見姑娘下了車,拓實向姑娘打聽事故當天發生的事情並交了朋友。這個姑娘叫麗子(對啊對啊就是時生的媽媽),拓實與她戀愛了。此後,時生也沒再出現過。

尾聲

故事線回到開始時的醫院,宮本對麗子講完了他的故事,這一段我想貼上原著:

“日本坂隧道”,麗子做了個深呼吸。“前方發生很大的爆炸聲,熊熊烈焰都看到了。我們不知所措。這時,有人騎在摩托車上拼命地敲打車窗。他打開車門大聲吼叫道:‘快逃出去,逃出隧道去!拿出所有的氣力跑啊!’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都急急忙忙地下了車。這時,他對我說:‘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因爲有美好的人生在等着他。’”“他知道過去是改變不了的,但無法袖手旁觀。”麗子的話一瞬間傳遍宮本全身,他心潮澎湃。“我一直在想,這麼大的事故,遇難者竟只有七人,肯定是他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不僅如此,他在隧道前就擋了大家的道,使得路上的車輛全都放慢了速度。宮本想,這也許就是時間的法則。或許是爲了不產生時間悖論,時間操縱了我們。“我和你都被他救了。”宮本道,“被如今沉睡的兒子救了。” “您兒子的狀況有些變化……”護士只說了這麼一句。宮本夫婦同時起身。宮本看着嗚咽着的妻子,又看看緊閉雙眼的兒子。他本該悲傷,卻覺得感情早已煙消雲散。“時生沒死,是踏上了新的旅途。剛纔不是已經確認過了嗎?”這時,他突然發覺,自己還有件要緊的事情沒做。宮本緊盯着時生,接着又將嘴湊到他耳邊。“時生,聽得見嗎?時生——”這可不能忘了。這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件事不告訴他,他就無法開始新的旅程。宮本用盡全身力氣呼喊:“時生,我在花屋敷等你!”

讀後感

這是故事的大結局,兩次看到這裏都哭成了狗,到這裏爲止,就解釋了宮本拓實爲什麼堅持讓有遺傳病又意外懷孕的麗子生下孩子,也回答了麗子心中一直想問出的那個:“我想問問那孩子,來到這個世上的感覺,幸福嗎?恨不恨我們?”

我的悅讀筆記《時生》——東野圭吾

外祖母悖論

當然穿越小說一直都有悖論問題,究竟是時間操控了我們,還是我們掌控着時間,如果宮本當初不決定生下這個孩子,也就不會有穿越的時生回去拯救他糟糕的人生了,他也就根本不會遇見麗子。那又哪裏來的生孩子這個困惑呢?【外祖母悖論】的問題,在這裏就不展開說了,我想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故事中的時生,可以看得出,是一個充滿愛的樂觀勇敢善良的孩子,這與父母這十幾年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所以時生明知自己只能活到20歲,在穿越時還是努力的想辦法告訴父親宮本,【我覺得能生到這個世界上真好。】

父母可以選擇生或者不生這個孩子,但孩子卻不能選擇要不要被生下來,要生在哪裏。他們,那些孩子,會不會慶幸自己有這樣的父母呢?

在我們這個年齡段現在經常討論就是結婚生子,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沒錢到底該不該生孩子?大家有沒有認真的去想過爲什麼生孩子?爲了養兒防老?還是因爲上一代的逼迫?還是因爲順其自然?還是因爲別人都生?有沒有一個聽起來,不那麼自私的理由呢?

之前讀《熊逸書院》的佛學淺談,結合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我突然想到在倡導儒家文化的中國,爲什麼這麼多佛教徒,佛家所說的“苦海無涯”,“六道輪迴”始終都是在受罪,人生就是受苦,即便有短暫的快樂,也只是爲了讓你在快樂消散的時候承受更大的痛苦,那儒家最推崇的孝道,不是正好相悖,土崩瓦解了嗎?因爲父母不再是子女的恩人,一切生養之恩養育之恩就無從談起了。

作爲成年人,我們可以有權決定到底要不要一個孩子,可是作爲孩子他只能選擇來到這個世上,作爲父母能不能保障自己的孩子在這個世上,還沒有自主生存能力之前擁有生命的尊嚴,享有最好的教育,能不能承擔起“我們生下他,絕不讓他產生後悔來這個世界的念頭”這樣的責任和擔當呢?能不能自信地讓孩子回答你們:“我非常慶幸有你們這樣的父母”。這樣的話題思考,纔是《時生》應該帶給我們的真正的意義。

我的悅讀筆記《時生》——東野圭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