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病变会导致严重的脑缺血症状,甚至发生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当前,对于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医师一般推荐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但在血运重建的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易引起的中风、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等并发症,如何避免斑块的脱落是需要广大医师面临的问题。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 2019)期间,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Ignatenko P.教授就SIBERIA研究的颈动脉血运重建中期结果作了精彩的分析。

研究背景

相较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适用于外科手术不耐受的患者。但是CAS主要的问题是,在支架植入的过程中或术后数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能会越过支架脱垂,从而引起脑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比较传统颈动脉支架(本研究中使用的是Acculink™)和CGuard™覆膜支架的临床获益。

研究过程

SIBERIA是一项单中心、随机研究。共100名颈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参与,但在本次演讲中仅展示第一批50名患者的数据。该100名患者首先接受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检查,后随机分为Acculink组(n=50,接受Acculink™支架植入)和CGuard组(n=50,接受CGuard™覆膜支架植入),并在术后24~48 h和30天接受DW-MRI检查、NIHSS和Rankin评估,在术后1年接受NIHSS和Rankin评估。

Acculink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3~72岁,病变的狭窄程度为70~81%;CGuard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4~69岁,病变的狭窄程度为70~79%,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危险因素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able 1)。

相较于Acculink组,CGuard组有症状和中风的患者较多,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Guard组有60%的病变处于右侧颈内动脉,Acculink组有52%的病变处于右侧颈内动脉,同样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able 2)。

CGuard组预扩张的比例为36%,后扩张的比例为100%,使用支架的直径均为8 mm、长度均为40 mm;Acculink组预扩张的比例为40%,后扩张的比例为100%,使用支架的直径均为7 mm、长度均为40 mm。

Table 1

患者基线数据

Table 2

病变基线数据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手术过程中、术后24~48 h和30天内,通过DW-MRI检查到新病变的发生率。

次要终点: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和30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1年器械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任何同侧中风、器械相关死亡或再狭窄)。

研究结果

术后24~48 h通过DW-MRI检查到新病变的发生率,CGuard组为48%,其中双侧均有病变的约8%;Acculink组为56%,其中双侧均有病变的约16%(Table 3)。30天,通过DW-MRI检查到新病变的发生率,CGuard组为0%,Acculink组为4%。

围手术期(<24 h),CGuard组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为0%,Acculink组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均为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

24 h~30天之间,CGuard组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为0%,Acculink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为0%,中风的发生率为4%,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并且,Acculink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与设备相关。

Table 3

中期治疗结果

总 结

与Acculink组相比,在24~48 h,CGuard组通过DW-MRI检查到新病变的发生率更低,且无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Acculink组发生的3例不良事件均与设备相关。SIBERIA研究还在进行中,后续会公布更多的新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