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來源:證券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Xj6VHBloOMI\" img_width=\"300\" img_height=\"187\" alt=\"銀行頻頻退出網貸存管業務 新安銀行年內已與超30家平臺解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本報記者 李 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以來,隨着網貸平臺風險持續暴露,不少存管銀行加速退出存管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新安銀行發佈《關於解除與部分P2P平臺網貸資金存管協議的公告》,並要求相關平臺立即、完整撤銷與新安銀行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合作的相關宣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新安銀行並非孤例,去年下半年以來,有不少商業銀行都發出過類似西南銀行的“聲明”,退出網貸存管業務。而這所帶來的問題之一便是,不少網貸機構頻繁更換存管銀行,有的甚至幾個月就要更換一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貸天眼研究院負責人李鵬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利益的‘不划算’,以及對存管業務前景預期的變化,是多家存管行宣佈終止業務的核心原因。銀行起初紛紛投入到存管業務中,是基於行業不斷擴增的良好預期,但是在爆雷潮之後,這個預期在不斷下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安銀行頻繁發佈公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已與31家網貸平臺解除存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新安銀行發佈《關於解除與部分P2P平臺網貸資金存管協議的公告》稱,由於市場環境變化及平臺自身原因,新安銀行本着對用戶負責的態度,經與平臺友好協商達成一致,現終止與以下7家平臺的網貸資金存管業務合作。《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解除資金存管協議的7家網貸平臺分別是:合肥聚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聚米衆籌)、上海鴻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戶部金服)、上海倍貝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乾易貸)、帝華(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帝華創投)、安徽新安左右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新安左右貸)、安徽新華億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鑫融貸)、北京雍和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雍和金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安銀行指出,要求已經公佈的網貸平臺應及時告知平臺用戶等相關方面雙方合作終止的事實,否則由此引發的一切法律責任由平臺方自行承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資料顯示,2016年11月份—2017年7月份,安徽新安銀行獲中國銀監會批覆籌建,屬於安徽省首家民營銀行。新安銀行經過4個月的業務論證、系統建設、制度完善,於2018年10月23日開始接受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的現場測評,對開展該業務相關的制度、系統、協議等多方面進行檢查,並最終於2018年11月16日通過測評,進入存管白名單的銀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進入2019年,新安銀行在對網貸資金存管賬戶的清理工作持續加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安銀行官網顯示,其2019年2月11日公佈今年以來首批解除資金存管協議網貸平臺的名單,共涉及5家平臺;4月8日,解除資金存管協議名單共涉及5家平臺;4月29日,解除資金存管協議名單涉及8家平臺;5月10日,解除資金存管協議名單涉及6家平臺;7月份,解除資金存管協議名單共涉及7家平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此計算,今年以來,與新安銀行解除P2P平臺網貸資金存管協議的網貸平臺已達31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解除資金存管協議原因,新安銀行方面稱,由於市場環境變化及平臺自身原因,本着對用戶負責的態度,經與平臺友好協商達成一致,終止與這些平臺的網貸資金存管業務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貸之家研究員王海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銀行收縮網貸存管業務也是在預料之中,具體平臺數暫無數據,因爲存管業務是銀行和平臺的雙向選擇,既有可能是銀行主動收縮業務而解約或不續約,也有可能是平臺主動選擇更換存管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貸頻繁找存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臨多項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互金協會披露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已有45家銀行發佈“關於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評聲明”進入銀行存管白名單,但目前上線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僅34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目前貴州銀行明確宣佈退出P2P平臺資金存管業務,上海銀行、北京銀行、恆豐銀行、廣東華興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明顯縮減網貸資金存管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海梅認爲,“銀行收縮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主要是因爲目前P2P網貸行業監管趨嚴、備案進程不明朗、行業出清仍在繼續,特別是存管平臺的爆雷,雖然監管爲存管行對平臺經營風險兜底方面進行免責,但對其聲譽仍會造成較大影響,所以不少銀行爲了防止聲譽受損,基於品牌、業務空間、成本等考慮,開始收緊甚至退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在銀行退出存管業務所帶來的一個“額外”影響便是,網貸平臺不斷尋找新的存管銀行,有的平臺甚至半年多的時間裏便被解除了兩次,這對於網貸平臺來講十分尷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鵬飛坦言,“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宣佈徹底退出存管業務,那麼其存管平臺就面臨被‘踢皮球’的窘境。對於網貸平臺來說,被‘踢皮球’的話會面臨較大影響。銀行存管系統要求較高,所以一般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技術對接,在這個過程中,前期一次性的人員、時間、資金投入巨大,僅僅平臺付給銀行的技術對接費用可能就高達幾十萬元,如果平臺被終止存管業務,則需要重新尋找存管行,再負擔一次鉅額前期投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海梅則認爲,隨着網貸行業交易規模的逐步收縮、清退工作的進行,不排除會有更多的銀行基於對市場‘蛋糕’縮小的預期,逐步縮減業務規模,減少對存管業務資金以及人員的投入,甚至退出存管業務。\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5286946993935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