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樟柯:當人大代表可以延續我在電影中的思考 | 我的兩會)

賈樟柯代表談“天價片酬”及“陰陽合同”:應潔身自好

《我的兩會》3月6日嘉賓 賈樟柯 本文圖片均來自“央廣新聞”微信公衆號

履職第一年:從60分到61分

人大代表都會被問帶來什麼建議、議案,賈樟柯代表在節目中提到兩項:一是爲盲人說電影的“無障礙電影”面臨版權障礙,需要破解;另一項是現行的《著作權法》中,電影導演還不是著作權人,希望爲同行爭取。

去年兩會期間接受中國之聲專訪,賈樟柯給自己作爲人大代表的最初表現打了60分——剛剛及格。經過一年的履職,再被要求自我評價,他給出的是:61分。

賈樟柯代表談“天價片酬”及“陰陽合同”:應潔身自好

全國人大代表 賈樟柯

這1分的加分項來自哪裏?賈樟柯說,通過一年間的調研,有了一些經驗,對代表工作可以做得比去年更好一些。

但一年就多1分,是不是太少了?他解釋說,是多給自己留一些進步空間,未來一年希望多一些跨行業的調研,比如自己關注的環保、醫療等行業。

談電影行業:希望努力贏回公衆信任

跟醫療和電影相關,賈樟柯提到了去年熱門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被主持人郭靜追問去年最喜歡的國產電影,他表示自己倡導多元,很難只選一部,但“《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影片確實讓觀衆重新迴歸到了對現實題材的關注。”

2018年,中國大陸電影產量突破1000部,電影市場票房突破600億元。但作爲電影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特別提到進步背後的問題:600億元票房中的六成被20多部影片瓜分,“這實際上是一個倒掛的數字,說明有限的幾部電影撐起了中國的市場,但是大量的影片沒有得到觀衆的認可,中國電影健康發展還需要整體水平的提升。”

賈樟柯代表談“天價片酬”及“陰陽合同”:應潔身自好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節目《我的兩會》

而《我的兩會》蒐集到公衆視角中影視行業的問題還包括: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熱錢撤退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引發的連鎖反應。賈樟柯不諱言:“去年對於電影工作者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它跟很多爆發出來的負面新聞有很大關聯。”

賈樟柯:“我覺得這應該引起所有電影工作者的警覺,潔身自好,加強自我的約束和修養。中國的電影產業化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有很多因爲缺乏經驗造成的問題,這些問題積累到今天是要‘補課’的。我們應該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逐漸地再次贏得公衆對於整個電影行業的信任和信心。”

張越:“作爲觀衆,我們可能看到了幾個負面新聞的人和事兒之後,會對整個行業的從業者產生誤解,以爲每個人都騙好多錢,然後也不幹活,但不是這樣的,我周圍有好多認認真真幹活的人,手藝人,所以我們也需要給他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從導演到代表:要不要“切換頻率”?

張越:“我挺好奇的,從個性鮮明的文藝片導演到關心國計民生的人大代表,看問題、想問題的思路是不是需要‘切換’?”

賈樟柯:“藝術家是憑着直覺,捕捉生活中的新情況、新消息、新問題,表達出人面臨的困難,而當代表、開兩會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它可以延續我在電影中的思考,帶着羣衆的聲音,帶着我對生活的觀察,然後來尋找一些方案,來參與一些方案的討論,我覺得跟我的創作是一脈相承的。”

賈樟柯電影加特效?

一個腦洞引發的劇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張意在節目中提到一位好萊塢的華人電影工作者屈建平先生,在他看來,過去一年,國產電影《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熱賣不是偶然,但在人才培養領域需要更進一步的深耕細作。屈先生現在的工作重心是培養中國電影特效人才,他提出:賈樟柯的電影故事和拍攝手法,如果加上不斷成熟的電影特效,相信有不一樣的體驗。

從來以寫實見長的賈樟柯電影如何加特效?“科長”還真能安排上:籌備了9年的《在清朝》是賈樟柯第一次拍古代,第一次拍武俠,也將是第一次大量的使用特效。

一個劇透:

《在清朝》的故事發生在1900-1905年的晚清,廢除科舉制度前後。預計今年夏季開始搭景,冬天拍攝。

這樣的“脫離現實”,還是以前的賈樟柯麼?

賈樟柯:“其實我覺得如果你有一個現實之心的話,不管是拍古代還是拍未來,它都可以很現實。”

彩蛋:

《江湖兒女》裏的“中國之聲”有什麼背景?

賈樟柯去年的電影《江湖兒女》結尾處有一段畫外音,是2018年1月1日早上7點中國之聲的節目。導演本人第一次到發出這段聲音的直播間做節目,解釋說,自己是中國之聲的聽衆,經常開車聽廣播:“中國之聲特別是新聞節目之前的開始曲給我印象很深,也是非常難忘的公共記憶,所以這個劇情正好是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就引用了一段廣播來提示新年到來了,那就很自然用到了中國之聲。”

相關文章